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创新行为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13 08:04刘硕石喆郑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经贸大学人事处河北石家庄050000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愿景国际化校园文化

刘硕 石喆 郑璐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河北经贸大学 人事处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新时期的高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效顺畅的国际交流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实现高等学校国际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共享国外教育资源、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基本概念

主动性人格是个体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1],不同于大五人格,更强调主动改变环境,是一种稳定的主动行为倾向[2],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与工作绩效。创新是在较强意志和毅力下的一种乐观、积极的高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3]。有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密切相关[4,5]。本文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为例,聚焦跨文化适应性的创新行为,从校园文化的外部调节效应着手,探究国际化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二、关系建构与校园文化的中介效应

Thompson(2005)从社会资本角度强调,个体创新行为不仅依赖于认知风格、内在激励和心理资本,也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有效刺激,特别是上级的支持和激发[6]。外部环境有利于调节关系建构的效果,可以通过主动建立良好的人员关系的外部环境,即主动寻找支持,建立高权力、高信息资源来有效促进关联,提高关系建构的质量,最终推动创新行为的形成。因此,关系建构在主动性个体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关系建构不仅表现为关系的形成与加深,还能够在互动双方间形成“共识”,强调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及共同建构的特性。最终可以在共同愿景的引导下,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和一致[7]。内部环境的认知风格、内在激励[8]、外部感知的组织与领导支持[9]都会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外部的校园环境也可通过加强国际间校际合作、探索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10]。

三、NVIVO质性检验

本文采用NVIVO 10研究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码和检验,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个案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问卷,不断修正模型,从部分到整体、经验事实到理论路径进行分析,直至概念饱和,最终得出分析结果。本次问卷以河北省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为例,样本随机分层抽样,访谈17位,发放半开放问卷300份,有效样本204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录入、编码、分析与导出,对照预测评结果进行匹配分析。分析得出,总体样本的分布在子节点及各自的树节点,效度良好(见表1)。

表1 204个样本的节点覆盖情况

NVIVO分析获得河北省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主动创新结构的二级维度指标包括:创新动机(包含未来与生活、进一步学习、自我提升与实现、家庭教育等)、主动行为(包含主体适应性、共同愿景、关系建构、实践指导等)、师生关系(包含师生承诺、创新活动、开放式课堂模式等)、关系辅助(包含校企合作、政策规划、学习环境、校园生活环境等)和年级结构(包含学习基础、压力等因素)。数据结果表明,创新动机是学生采取创新行为的内在动力。而主动行为一方面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如报考随意、专业认知模糊、兴趣缺失等;另一方面受到师生关系的存在指导不足、未能有效激励影响,无法实现共同愿景等因素的影响。校园氛围包括师生关系、开放式课堂模式、校园创新活动、校企合作、政策规划等的影响。

四、建议与结论

由国际合作项目学生的数据可知,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的创新行为关系显著,主动性人格与校园文化交互作用影响创新行为水平;同时,大学生创新氛围也反哺校园人文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影响的过程。校园文化主要由师生关系、关系辅助两大维度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思路的产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行为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重视关系建构,把握共同愿景。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愿景明晰统一的前提下,加强校、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协同合作”关系,并搭建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更要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让学生“感知”到支持,从而提高主动行为频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其创新行为的产生。

其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校园文化如办学理念、学术氛围、创新精神等对国际化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稳定和强大的渗透力。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可通过国际间知名院校的共享合作,来构建宽松的国际化人文环境。在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中,让教与学的理念与思想自由的穿梭碰撞,“开阔”学生们对差异化、多样化的认知与追求,提升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总之,在国际化人才的时代需求下,要求大学充分发挥新生代大学生创新主动性强的时代优势,强化软硬件建设,积极营造尊重传统、鼓励创新的跨文化体验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新生代大学生创新主动性强的优势,也是建立在强大民族自信基础上的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引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愿景国际化校园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