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研究
——以“淄川文化云”为例

2021-09-16 03:25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数字化互联网+数字

高 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山东淄博 255100)

在互联网技术得到持续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之下,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对互联网技术形成了深度依赖,由此亦让社会公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面临诸多转变。可以说,在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之中,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意义,借助此项技术,将达成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与转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一、“互联网+”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价值

“互联网+”模式是全新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意味着能够在互联网的技术加持之下,实现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成与优化,从而借助互联网的推介功能达成对社会实体经济的促进、刺激与推动,由此将架构起依托互联网为基石的全新经济发展模态。通过推动“互联网+”模式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深度结合,将扩大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促使服务覆盖面升级、缩短文化差距,提升服务质量。

1.让城市乡村以及地区之间的文化差距得到缩短,扩展文化惠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达成了对文化惠民服务的强有力推动效用,此种效用表现为文化惠民覆盖面的增大、文化精准扶贫的效度得以提高。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项目的上马,让国内基层文化服务点的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深化,并且让各类文化资源得以深入到基层民众之中。在公共数字化服务网络形成之后,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先前存在的文化差距缩短,由此使得乡村地区以及文化服务薄弱地区的民众借助数字电视、直播平台以及各类公共文化融媒体媒介实现了对文化成果的共享。同时,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品质升级以及功能增强,亦能够实现了对不同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目的,如此一来,让国内每一个地区之间的文化服务成果实现了共享、共用,这样亦让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距得到了缩短。

2.依托文化同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公共文化”实现高速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在由实体向虚拟空间、由阵地服务向数字化服务过渡的过程之中,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作为技术基点,依托可视化、互动传播、沉浸式体验等技术,将打造出大体量的文化同科技有机融合的文化成果,并由此实现对“互联网+公共文化”模式的推动,这样将实现对更多优质文化成果的建设。举例而言,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让本地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呈现。

二、“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打造完备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立足需求,坚持资源整合,坚持提质增效,进而全方位地促进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发展。

1.打造完备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丰富的数字资源是达成高效用户服务的关键资源保障,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注重打造完备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体系,具体而言,可以做到两点。(1)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先行实现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转型,推动各级文化机构的纸质资源向数字化资源的转化。(2)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积极获取财政扶持,以便在获取充足经费的前提之下,实现对数据库的采购,进而更好地实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工作,源源不断地进行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考虑到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难以实现对社会公众差异化文化诉求的全面满足,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对不同的数字文化服务资源进行集成化管理和整合,如此方才可以实现对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效度化运用。

2.坚持创新驱动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气象,提供了新的媒体、新的条件,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应该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更新技术应用,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落到实处。以“淄川文化云”为例。“淄川文化云”是2017年6月上线的服务平台,是共建共享文化惠民成果的创新性探索。在上线以来的几年内,“淄川文化云”一直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从服务体制和技术应用层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盛宴。

第一,创新服务体制机制。

“淄川文化云”不断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造性地推介、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第二,创新技术应用。

从技术应用层面,“淄川文化云”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跨平台多通道发布的网状结构平台,大大方便了群众的访问,使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公共文化活动信息、浏览公共文化资源、提供意见建议等“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做到了让公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3.坚持立足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要立足群众的需求来展开服务。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如访问频率、用户偏好、搜索关键词等)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举例而言,“淄川文化云”着眼于群众实际需求,采用“百姓订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的“订单式”服务,变“粗放管理”为“精准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步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利用互联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利用大数据预测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文化服务。

4.坚持资源整合

通过对已有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统筹与规划,将达成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打造数字化文化资源总管模式与分管模式,以此来确保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共用。同时,借助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对社会公众文化诉求的有效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为其提供精准的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服务,这样亦可以借助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更能满足当下一个时期社会公众对文化服务的实际诉求。举例来说,“淄川文化云”改变了公益性文化单位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大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区级、乡镇(街道)、村居多个层级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各界公共文化资源的集聚,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安排,最大化利用。目前,“淄川文化云”覆盖全区13个镇办,447个村居,惠及730000城乡居民。“淄川文化云”平台上汇集了淄川区节庆晚会、新春戏会、送戏进村、社区艺术节、热土欢歌大赛、老年艺术节、专题巡回演出等文化活动,200余文化场馆资源,500多位志愿者教师,大大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资源利用率。

5.坚持提质增效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应该坚持提质增效,才能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以淄川区为例。淄川区的山区面积较大,但是居民居住分散,存在着文化惠民活动覆盖率低、文化设施闲置浪费、群众文化活动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覆盖全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文化服务的均衡化、高速化发展非常关键。“淄川文化云”正是基于以上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才应运而生。“淄川文化云”平台上线以来,通过以文化活动激发阵地活力的方式,使基层文化场馆闲置、群众不知晓、不利用的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镇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活动场馆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年均开设培训35个门类,累计48000余课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100余场次,受益群众520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十四五”时期,探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淄川文化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几点策略。作为文化服务机构而言,应该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主线,创造性地推介、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运行机制,以“文化+科技”的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只有如此,才能为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档升级作出示范,才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成长空间。

猜你喜欢
数字化互联网+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