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2021-09-16 03:25杨中华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民众

杨中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南岸 400067)

近年来,党中央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此项规划内容当中的重要一环。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之中,应当对当地的文化建设情况做到精准了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加以把握,以便能够据此依托乡村景观建设提升当地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进而达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工作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

从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其大致涵盖了下述三个时期:(1)城镇化建设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为20世纪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彼时城镇化建设整体进程较为迟缓。(2)城镇化建设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为我国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彼时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然而城市与乡村地区建设面貌表现出较大差别。(3)城镇化建设提速时期。在步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城镇化建设提速,在城市发展趋于饱和的背景之下,乡村建设成为全新的工作重点。

作为“美丽乡村”这一概念而言,其最初源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该地历经多年探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并打造了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并且成为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审视“美丽乡村”这一概念,其“美”不仅仅是指乡村的外观之美,更意味着乡村的内在之美。

按照乡村景观建设的视角来看,通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将实现对地区资源的优化整合,让乡村景观充分彰显自身的特色,并由此能够带动区域范围之内的生态保护。由社会发展视角来看,通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将实现对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让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生活福祉获得提升。由乡村居民的视角来看,通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将让乡村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为其带来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在对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人员应当保持足够的前瞻性,对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要素加以充分分析与考量,以便能够实现对地形、地貌的科学利用,进而在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之中凸显出地理环境优势,打造具备鲜明乡村特色的乡村景观以及地标景观。与此同时,在践行乡村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即,注重对乡村的生态环境,诸如森林、河流、滩涂、草地等环境要素加以全面的保护。通过在乡村地区配置供当地民众进行休闲、娱乐的设施,让乡村民众获得良好且宜居的公共空间,使其得以从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惬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美丽乡村”有着美满之意。有鉴于此,在对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当实现对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科学规划,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带动乡村民众实现共同富裕,使其幸福生活指数更高。同时,村委会应当注重乡村内部的精神文化氛围建设与引导,以便能够让乡村民众彼此之间形成更为和谐的关系。在对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人员应当实现对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精深理解,并遵循优化景观利用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乡村地区经济、自然、文化等要素的科学整合,以此来确保乡村地区景观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三、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景观设计的策略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视域下,进行乡村景观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明确美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

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秉承“创新”“协调”“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秉承“创新”理念

可以说,“美丽乡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异曲同工,同以往的乡村建设相比较而言,在内涵上更加丰富,这一概念强调对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建设加以持续完善,注重对乡村地区村容、村貌、文化格调、民众精神素养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因此,应该秉承“创新”理念,对乡村景观进行创新化的设计与规划。

2.秉承“协调”理念,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融合

审视“美丽乡村”这一概念能够发现,其不但是经济层面的概念(有赖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物质的充足支持),同时亦是文化层面的概念(有赖于乡村民众精神文明素质以及现代意识的增强),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实现主体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主体同主体之间的和谐相处,方才可以被称之为美丽。当乡村民众处于此种环境之中,其将对家乡产生美好的回忆,使其能够对家乡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有鉴于此,在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之中,必须确保村落建设同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共存,让村落建设与设计同当地的人文风貌与地域特质达成匹配。在民居的设计时应当秉承现代、实用的理念,同时亦要确保建成投入使用的村庄像村庄,以此达到“一村一景”。同时,应当在乡村地区配置足够的文体设施,并借助这些文体设施组织广大乡村民众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其业余生活得到丰富。此外,应当尽可能多地对古村落、古民居加以保留,以此来实现乡村文化底蕴的传承。

3.秉承“绿色”理念,创设宜居的乡村环境

作为“美丽乡村”而言,其不应当停留在主观评判层面,更应当是为当地民众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身处于美丽的环境之中,将让乡村民众的审美观获得熏陶,精神世界得到享受,让其能够主动向善,生活变得宁静、惬意、舒适、安康。有鉴于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注重生态文明教育,让乡村民众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环保意识,避免出现垃圾堆放、污水乱排等现象。通过对厕所的修葺,将乡村地区较为常见的旱厕改建为干净的卫生厕所或标准化公厕。在乡村周边以及乡村内部广种绿植,提升居所宜居性。

4.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乡村地区存在着诸多未被发掘和使用的自然要素,为此,相关主管部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之中,应当注重对这些要素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实现对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如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滥砍滥伐等)的规避以及对长期效益的保证,由此将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和深入,实现乡村地区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同步推进。

(二)以乡村肌理为依托,打造聚落式乡村景观格局

村落乃是人类聚居地之一,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进为专有的聚落形态。这一形态已然成为自然肌理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在推进“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过程之中,相关部门应当科学进行规划、对乡村肌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打造聚落式乡村景观格局。在工作推进当中,必须确保所规划的景观同居住群落二者之间先前形成的紧密联系不被打破,确保乡村民众正常的生活节奏不被打乱。对不同功能区加以科学分配,如休闲区、劳动区以及生活区。

(三)凸显乡村地域特色,突出乡村特色

作为乡村的历史、风俗、人文等要素,其均为乡村民众无法割舍的精神支柱,同时亦是乡村地域特色的集中表现。有鉴于此,在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凸显乡村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合理依托当地乡土元素,诸如当地独有的建筑形式、植物等。借助对充满地域特色的提炼与发扬,将确保乡村民众所处的生活环境同自然环境实现有机融合,并由此彰显出该地区的文化内涵,让乡村景观的魅力得到充分显现。

可以说,地理与文化等要素彼此之间表现为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在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地理特点的充分结合,对当地各类文化、人文要素的充分发掘和运用,以此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四)注重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之中相关制约因素的解决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在这一进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制约因素,为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对乡村产业布局的优化与重整,借助多产业布局的形式,提升乡村地区经济辐射能力,并以此打破城市与乡村存在的二元结构桎梏。

(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准则加以优化

在对乡村景观规划工作进行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就是说,应当结合具体的区域发展实情制定具体的评价准则,以此来提升评价活动的精准性。

四、结语

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以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景观设计的策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旨在为农村居民构建宜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因此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需求,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民众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