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2021-09-16 01:57陈亚春
名师在线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核心

陈亚春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生活化元素中,如具体课堂案例、试题解析背景、实验探究等具体情境中,并根据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渗透不同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由此优化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高中物理教师要发现并分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步入更加理想的状态。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经验,首先论述了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要求,接着探讨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从三维教学目标到核心素养培养,是新形势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倡导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物理观念、物理思维、科学态度和责任等关键能力和品质,从而确保高中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生活化教学模式即将生活现象融入课堂中,加强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融入具体的生活认知中,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实现生活与教学的融合,使学生学会使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因此,教师应适当优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积极效能。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论述高中物理生活化模式中的核心素养渗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物理观念的形成,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观念就是提炼物理概念或规律,运用物理知识或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入新旧衔接的状态,进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了解高中生的生活经验,认真分析学情,并在教学中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对应的生活化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以“向心力”知识点为例,这是后续很多物理知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高中生刚开始接触“向心力”这一概念,会感觉其陌生且抽象。对此,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境,将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与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际案例融合起来,从而将知识具象化地展示,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认知。例如,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链球比赛的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得知链球在做圆周运动(见图1)。然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1)链球为什么做圆周运动?(2)最后为什么链球飞出去了?此时,学生进入头脑风暴的状态,结合自己对链球运动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在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后,教师可顺势引入一道生活情境题:在某次链球运动比赛中,已知链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链球做圆周运动时离地高度为h。设圆心在地面的投影点为O,链球的落地点为P,OP两点的距离即运动员的成绩。若运动员某次掷链球的成绩为L,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链球从运动员手中脱开时的速度v是多少?在学习了“向心力”的概念后,教师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将实际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元素关联起来,这对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图1

(二)倡导生活实践,培育科学探究素质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生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可以在真实的物理情境中提出物理问题,并且进行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继而通过交流得出正确答案[3]。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促使高中生在实践过程中进入生活化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其探究意识和能力。

以“向心力”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球能够像链球一样做圆周运动,我们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它们为什么会做圆周运动?(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有效运用或避免这种运动的发生?(先展示火车转弯轨道、高速公路、赛车转弯的文字和图片,再进行运动模型的受力分析)(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对应教具,确保可以模拟出物体做平面运动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探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此时,学生首先会选择小钢球、细线、圆形透明塑料杯等,然后思考如何进行对应模型的构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加强互动交流,在锻炼其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和锻炼知识总结能力。

(三)关注生活化模型的构建,锻炼科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是重要环节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给高中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建立模型,使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4]。在学习“向心力”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启发,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圆周运动的物理现象,并以此为原型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学生首先确定实际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实现圆心和半径的界定,然后总结物体的实际受力情况,尝试建立物理模型,进而实现“向心力”来源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物理教师会提出各种问题,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链球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与模型的协作下更快地理解向心力的内涵,即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链球自身的重力和运动员的拉力形成了一个合力,这就是向心力产生的原因。在运动员松手时,实际的拉力是不存在的,此时,重力会发挥主导作用,因此,链球就会飞出去,并出现下落的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的构建需要从实际出发,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其融入生活化情境中,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调[5]。很多时候,一些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时会忽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滞后的情况,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新挑战,高中物理教师应正确看待核心素养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树立革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应依照核心素养培养的诉求,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生活化元素的渗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活化模型的构建,培养和锻炼高中生的物理思维,提升物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生活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