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谈思维型课堂教学

2021-09-16 01:57黄昌鸿
名师在线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师应教学方式

黄昌鸿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思维型课堂十分重要,其不仅能锻炼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高中生深入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物理思维,从而发挥思维型物理课堂的教学价值。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性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进行科学实践,这也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实验的演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恒定电流”一章中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仪的读数”时,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构思与设计电学仪器的使用方式,然后让学生动手学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仪等实验器材,从而验证相关物理读数。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构思与设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采用思维导推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运用思维导推教学方式,使教学设计更加详细。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指导。在讲解物理理论知识时,教师运用思维导推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2]。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课程标准》的教学需求[3]。

三、采用习题训练法,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具备勇于质疑的品质,还要能提出既有深度又有质量的问题[4]。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采取习题训练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对题目的结果、条件及图像等提出质疑,使其深入思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勇于质疑的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题:如图1 所示,铜棒的长度为10 厘米,质量为50 克,用长度为10 厘米的两根轻软导线水平悬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3T。当未通电时,轻线在竖直方向,通恒定电流后,铜棒向外偏的最大角度为37°,求棒中恒定电流大小。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解题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先对铜棒进行受力剖析,通电后导线向外偏转,这表明安培力方向垂直,电流与磁场方向向外,受力分析如图2 侧视图所示。当最大偏角为37°时,铜棒受力平衡,可得出I=mgtan37°/BL。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解法提出问题,题中铜棒向外达最高点时,杆子速度为零,但并非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不可用力的平衡解答。其中,应由动能定理得W电+W重=ΔE电,BIL²sin37°-mgl (1-cos37°) = 0,解出I= 5A。在习题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呈现典型错例,让学生判断正误,拓展学生思维,使其进行自主研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反思,还能积极参与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图1 铜棒通电状态

图2 受力状态分析

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开启学生学习大门的钥匙,又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5]。学生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观察、实践、总结、反思,提高其学习质量,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其创新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静电场”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在讲“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的知识时,高中生对电荷的知识了解较少,只是停留在抽象层面上,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为学生展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使学生能够观察摩擦的细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视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为其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构建思维型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逐步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师应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教师应如“水”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