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21-09-16 09:39骆小青黄丹萍钟金凤许丽娴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血糖值达标率出院

骆小青 黄丹萍 钟金凤 许丽娴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1400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1],它的致残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2]。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人数从2000年的1.5亿例,快速攀升至2017年的4.25亿例[3]。据统计,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4亿例,成为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国家,其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4]。该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出院后如果得不到延续护理干预,可能会引起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早发的不良后果,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5]。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数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提供进一步的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初发的2型糖尿病并已入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中心管理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只具备以下2个条件之一):①继发性糖尿病或者合并严重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型患者;②无法配合或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确诊条件;②已经确诊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③年龄36~69岁;④患者能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37~67岁,平均(52.0±15.0)岁,病程 3~ 12 d,平均(7.5±1.5)d;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36~69岁,平均(52.5±16.5)岁,病程 3 ~ 11 d,平均(7.0±1.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患者均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出院前,按常规给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合适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教会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告知按时服药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主治医师告知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由主管护师教会患者胰岛素自我注射的技术,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等,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且需定期到医院复诊,并签署随访同意书。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

1.2.2 .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 由科室主治医生和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延续护理小团队,共4人,负责设计、制订和实施相关护理方案。

1.2.2 .2 延续护理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①继续向患者宣教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电话、微信及讲座让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科学地做好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能自觉控制饮食,每天坚持适当运动,遵医嘱服,按时做好血糖值检测,控制好个人情绪,保证睡眠质量等,全面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②继续密切跟踪患者病情:在患者出院后1周、4周及2个月时间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血糖值控制情况,如发现患者有问题,则及时予以教育纠正,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其不良心理影响。③营造患者重建自信氛围,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由护理小组工作人员向大家推荐正能量文章及有关糖尿病防治知识,方便糖尿病患者学习,交流,分享治病经验的心得体会,起到患者之间互动支持作用,可以大大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恐惧及无助感,有利于患者稳定病情。④对出院满1年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服务评价的调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糖值达标率,并调查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在自觉控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按时测血糖、控制情绪和遵医服药的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n(%)]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糖达标率比较

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1年与3个月血糖达标率比较及观察组出院后1年与3个月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糖达标比较[n(%)]

2.3 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评价

从是否有被关怀的感觉、是否能消除心中的疑虑、是否能增强自身治疗疾病的信心、是否认为这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和是否认为有必要进行延续护理五个方面,调查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评价见表3。可见该措施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均一致认为有被关怀的感觉,并认为有必要进行延续护理。

表3 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评价[n(%)]

3 讨论

3.1 延续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与中老年人代谢减慢、活动量减少、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有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习惯不健康,可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出现反复波动[6-7]。血糖的稳定不仅需要靠长期正确用药和正确的生活习惯进行维持,还需要良好的护理干预配合。延续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对患者实行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性护理,包括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可保证患者出院后的一系列护理得以维持,是护理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8-1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在自觉控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按时测血糖、控制情绪和遵医服药的自我管理行为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证明其能接受自己病情并重视它,从而学会科学地管理血糖,有效地控制血糖值,稳定病情,最终达到改善个人生活质量目的。本研究通过电话回访、微信交流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糖达标人数在不断下降,而观察组血糖达标人数在不断上升。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糖达标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1年与3个月血糖达标率比较及观察组出院后1年与3个月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延续护理措施得到患者认可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卓见成效,是患者出院回归家庭后,护理服务的延伸,是强化护理的内涵服务,是优质护理的充分体现。延续性护理干预重视治疗的完整性和全程性,让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12-14]。本研究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综合服务,从多方面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与隐忧,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让其有被重视的感觉[15],自觉改变不良生活及行为习惯,使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水平。从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评价可知,该措施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患者在接受延续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有被关怀的感觉,能消除心中患病的疑惑,增强自身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认为这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且有必要进行延续护理。

3.3 延续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目的

其目的是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快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帮助患者巩固有关药物知识和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对糖尿病知识的讲解,授予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的技能,帮助制订适合患者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和行动计划[16],出院后电话、微信等的回访、沟通,使患者早发现影响自己血糖值的因素,从而及时调整控制血糖方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血糖值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延续护理措施是对出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断跟进其自我护理情况,定期通过不同途径科普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患者在用药、饮食、监测、运动、睡眠等方面正确实施。帮助患者总结分析病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纳糖尿病控制的有利因素,据此进行生活行为的适度调整,使其恢复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践行健康行为等,从而使血糖值长期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减少或延缓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血糖值达标率出院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