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偏好研究

2021-09-16 08:47陈姿含胡菊华
理论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陈姿含 胡菊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学校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被大学生接受以及接受的实际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效果和获得感的现实需要,催生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偏好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偏好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偏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11 — 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思政课能否真正在高校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关键还在于大学生的接受状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必须厘清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偏好,从而因势利导上好思政课。

一、研究背景

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高校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有所提升,思政课获得感也明显增强。

接受,从字面来看,意为接纳、认可。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的需要,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行为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接受的结果是形成人的内化的精神和外化的行为。”〔2〕高校思政课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课程,二者产生互动的基础就是接受,在思政课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是大学生,接受客体是教师向接受主体传授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等。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不是被动、消极的认识接受客体,其对接受客体的偏好影响着对思政课的接受状况。所以,研究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偏好,对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偏好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偏好,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首先采用个体访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共计320人进行了随机访谈。根据访谈情况,总结概括出一系列问题编制《大學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偏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对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偏好等。其中,调研课程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包括本科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在本次调查中,利用互联网专业平台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共有1000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4份。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开设思政课给予了较高评价,有69.92%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态度表现为喜欢,其中表示“非常喜欢”的同学占20.23%。访谈结果进一步佐证,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这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各高校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另外,在“影响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效果的最关键因素”这个问题中,有34.13%的学生选择了思政课的授课内容,25.73%的学生选择了思政课的授课形式,还有21.27%的学生认为是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图1)。鉴于这三个选项占比最高,以下将分别从学生对思政课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的偏好展开具体分析:

从学生对思政课授课内容的总体认识来看,有397名同学认为内容全面丰富、实用性强,相比中学的学习内容更为宽泛,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侧重于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解决方法的培养;283人认为内容陈旧滞后、脱离实际,无法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254人认为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和消化,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图2)。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授课内容是认可的,但还存在一些模糊和偏差。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容偏好包括实用性内容、生活性内容以及时政性内容。就实用性内容而言,大学生普遍偏好利用在思政课习得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问卷显示,有27.28%的同学以“知识具有实用性”作为喜欢一门思政课的理由,但同时也说明,大多数学生带着“对我是否有用”的考虑来学习,对思政课所承载的社会意义没有过多的理解和需求。就生活性内容而言,大学生偏好将思政课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政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缺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具体案例,必将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同学在访谈中提到:“我期待老师上课时能讲一些恋爱观的看法,满足我们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而这指定是比较匮乏的。就时政性内容而言,大学生偏好将时事政治融入思政课堂,乐于接受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的授课内容。在问卷中,33.2%的同学认为将时政热点与思政课结合最能引起学习兴趣。教师结合时政热点对知识进行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眼界、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加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信任与支持。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授课形式的偏好

通过调查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期望能够一定程度的参与到思政课堂中,对于现有的思政课授课形式,有14.94%的同学认为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26.56%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9.88%的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8.01%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汇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图三)。说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大部分教师能够将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自主汇报式学习相结合,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大学生偏好的思政课授课形式中,实践活动式教学占比最高,达到了42.84%,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期望学校组织一些类似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的实践活动来深化在思政课学习到的书本知识;还有37.14%的学生偏好讨论、辩论、演讲式教学,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较大程度的产生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4.96%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汇报式教学,认为可以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31.74%的学生偏好专题、案例式教学,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喜欢教师讲授式教学的仅占9.23%。由此看出大学生更偏好于实践育人、细雨润物的潜移默化授课形式。

(三)大学生对思政课授课教师的偏好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赋予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方面更多的内容和要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访谈中都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包含多个方面。在调查问卷中,有40.77%的学生认为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35.79%的学生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29.05%的学生认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22.3%的学生认为深厚的学术造诣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图4)。上述数据表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以及对学生需要的关注是影响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学生在课后难以形成知识体系;有的教师教学内容枯燥,很难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偏好,自顾自地在讲台上讲授。说明教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还缺乏了解,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三、遵循接受偏好规律,提升教学质量

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3〕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是在新的时代境遇和挑战下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因此,在明确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偏好后,要着力于探索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师素质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具有显著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而对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理论较为抽象、晦涩,如不加以形象生动的诠释很难将其消化吸收。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思想理论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优化完善,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说服人、感染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首先,思政课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的需求和期待相适应,着重解答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要结合他们的现阶段的现实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要融入与其专业相关的理论与案例。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将宏大的思想理论转向细微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以及学生关心的话题,将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讲解,讲活学生身边的小人物、讲实学生身边的小事情、讲透学生身边的小智慧。最后,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结合的方式不仅是要渗透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还要单独设计,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和时间。比如在每节课前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一个主题,学生选择与其相关并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利用每节课开始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所选择的话题进行解说与点评,最终教师将学生选择的话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最新的时政热点、学生的关切点及时吸纳和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和时效性,使其充满吸引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创新是思政课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缺乏创新的思政课就丧失了生机与活力。现代社会环境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生需要的不断发展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讲授法为主的课堂形式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已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期待。因此,思政课教学要创新教学形式,用先进的“配方”、精湛的“工艺”、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政课,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充实丰富“第一课堂”的授课形式,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同一课堂呈现多种授课形式,打破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其与学生偏好的讨论、辩论、演讲、自主汇报等教学形式相统一,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参与。比如教师无需将全部课程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可以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内容中的难点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第二,思政课教学要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开展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践活动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在调查过程中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在开展过程中,可以邀请老一辈革命英雄走进思政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也可以利用所在省市的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等。此外,在校园内也可以通过调研、访谈、劳动等实践活动深化课堂理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将其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第三,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运用网络平台打造除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式教学之外的“第三课堂”,把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推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促进思想交流,比如通过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可以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可以进行思想交流;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可以参与线上学术会议等。

(三)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学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深刻指出了教师对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传播最新理论知识、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其政治素质、思想修养、职业素养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加强教学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时提出了“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六个要”为基本遵循,结合大学生对思政课授课教师的偏好,从下面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教师只有心里始终装着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和思维特点,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用真挚的情怀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温度。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将教书育人和提升自身修养结合起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感召力。一方面,教师要有学识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也要有魅力,采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

0424_334099.html.

〔2〕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32-33.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

content_5421252.htm.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