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史为载体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1-09-16 08:47黄敬兵
理论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史理想信念

黄敬兵

摘 要: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因其职业特性显得便为重要。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师范生树立起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教育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更有保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应结合师范生培养实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师范生加强四史学习,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四史;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27 — 03

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他们的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更直接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开展师范生理想信念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系统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养分。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四史”是必修课,而对于将来承担青少年成长引路人的师范生而言,“四史”是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想信念的“专业课”。

一、强化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有理想信念,必须在内心深处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因此,师范生教育关乎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养成,而理想信念教育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一)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师范生理想信念关乎下一代的价值启蒙。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越发强烈,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难以培养出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部分師范生毕业后将进入中小学从事基础教育事业,而基础教育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启蒙期,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投射出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2〕作为传道者,师范生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范生忠于教育事业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促使师范生将教师作为职业转变为事业的催化剂。根据对某地区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66.4%的学生选择愿意从事教师职业,23.5%的学生选择“看情况,哪里收入高去哪里”,10%的学生选择“不愿意”,〔3〕反映当前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岗位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经济报酬上竞争力都不是特别突出,受多元社会价值取向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也随之产生动摇。长此以往,难免会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此,必须强化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知、自觉和自信,认识到基础教育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进而培养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厚植献身教育事业情怀,将社会(家庭)“要我当老师”转变为师范生自发的“我想当老师”。同时培养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培育师范生勇担当、讲奉献、肯吃苦的精神品质。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师范生刻苦学习、立德修身提供内在动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纵观当前师范生思想状况,部分学生得过且过,对于自己是否从事教育事业缺乏明确认识,亦或是对于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也没有明确规划,自然在学习中缺乏动力,碌碌无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师范生认识到教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自身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真正朝着“四有”好老师的方向不懈努力。

二、四史融入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4〕。四史是一部立体展现党的奋斗、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通过“四史”学习,师范生可以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在鉴往知来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在学习四史中砥砺强国之志,做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当前,00后已经逐渐成为师范生的主力群体,对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奋斗历程缺乏真切的感受。“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其中的许多问题都牵涉“四史”。〔5〕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四史”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解决演变着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充足精神营养和理论支撑。学习四史能够帮助师范生从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从内心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唯有这样,未来师范生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更好地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自觉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二)在学习四史中培育责任担当,做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准教师,师范生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使命。如何让师范生深刻领会并以实际行动担起时代重任,是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内容。纵观历史,教育事业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兴衰存亡。师范生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史,可以从中找到教育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清楚教师所担负的使命任务,从中学习勇于担当负责的优秀品格,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坚定职业理想,并将其转化为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育人本领内在动力,为最终在教师岗位上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为专业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统一奠定基础。

(三)在学习四史中领悟传承优良作风,做人民满意教育的奉献者。回望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凭借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忠报国、忠贞不渝等优良革命作风,走过了千山万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师范生必须学习“四史”,进一步领悟党的优良作风,并将其融入到师德养成、文化习得、技能培养和教育实践各个环节。对某市师范生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师范生在社会共同理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行动力上还存在明显不足,呈现出重个人职业理想轻社会共同理想、重学历层次提升轻基层教育奉献等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师范生表示愿意去基层工作,仅有32.2%的学生愿意去基础教育薄弱的西部农村地区。〔6〕“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对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问题,面对艰苦繁重的基础教育工作和艰巨的教育发展任务,四史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作风可以有效引导范生保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筑牢正确的思想根基,培养直面困难挫折的无畏担当,砥砺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和奉献品格,在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中增长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三、以四史为载体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在于,要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的教师职业理想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四史为融入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四史的理论学习、现实演绎和实践体验,让师范生学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坚定信仰,科学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到知过往、懂当下、明未来。

(一)强化四史理論学习,构建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发力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具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先天优势,必须用好用足。要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此还必须通过专业课,强化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职业理想教育。每个学科的发展史都包含了一代又一代教师、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每个专业都曾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作出贡献,每一门课程都曾经涌现出一批甘于奉献、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优秀老师。这些都是能够从“四史”中挖掘到的鲜活素材,专业课老师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润物无声的灌输,推动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二)强化四史现实演绎,构建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第二课堂体系。第二课堂是师范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重要平台,在推进“四史”教育过程中,应当结合师范生专业实际、认知习惯和专业技能培养需求(如三字一话、多媒体制作、朗诵等),把理想信念教育融进学生喜爱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中,通过听、说、读、写、演,实现思想升华,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四史”中,党史有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青年也最为熟悉,可通过创作话剧、微视频,开展红色诗词书法比赛、黑板报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演绎,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新中国史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主题展览、唱红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70余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可通过纪录片、改革开放亲历者讲座、参访考察现代化建设成果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可通过举办读书会、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让青年理解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最精彩华章。

(三)强化四史实践体验,构建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服务社会相融合社会实践体系。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师范生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能够起到强化和巩固理想信念的作用。根据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将“四史”融入社会实践。一是通过参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根据地,采访老红军、改革开放重要亲历者等形式,在历史遗迹、革命文物、亲历者口述中重温“四史”,以真切的史实回应课堂内容,让信仰的力量直抵心灵。二是组织学生深入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先进地区考察调研,感受中国的发展成就,并切身体验当前的国情、民情,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发挥师范生专业优势,组织师范生把所学“四史”融入到文化教育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如进入中小学课堂讲述四史故事、到红色景区进行义务讲解、到红色老区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暑假前往红色革命老区开展支教、社会实践,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中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01.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

〔3〕〔6〕高源洁.“90后”师范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几所师范院校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04):54-58.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5(02).

〔5〕王炳林,刘奎.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64-7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四史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落实大学“四史”教育 增强“四史”教育实效性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