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有效对策

2021-09-17 23:24朱燕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新媒体创新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并与纸媒、影视、广告等传统媒体融合渗透,形成紧密的网络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有着无可替代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大学英汉互译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结合实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对大学英汉互译教学中新媒体的整合应用给予充分重视。本文研究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应用现状,并且基于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英汉互译;新媒体;教学方式;创新

【作者简介】朱燕(1981.10-),女,汉族,四川彭州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汉互译。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严肃游戏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批准号:CQGJ19B107)。

近年来,计算机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移动终端逐渐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中国的新媒体发展逐渐步入了成熟期。新媒体具有便利、灵活等特性,弥补了传统信息传播工具的不足。新媒体的发展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一、新媒体对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开拓教学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被认可。大学英汉互译是一门理论与实并重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方式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选修课程目标,因此,大学教师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更为具体生动地表达英汉互译教学内容,使大学英汉互译课堂接触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英汉互译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支持,因此英汉互译资源尤为重要,搜集英汉互译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工作。新媒体有利于对相关资料、经典作品、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英汉互译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除此之外,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大学生通过各类新媒体软件,浏览到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便交流。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课堂,也大量引进了新媒体平台,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一一展示,并记录学生的模仿吸收过程,统计分析学习成绩,动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新媒体有利于大学英汉互译教学改革。

2.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英汉互译作品。相对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论性讲解、机械性记忆,新媒体下的英汉互译大学教学更应注重对作品本身的理解,进行英汉互译训练。充分理解英汉互译作品内涵是提高英汉互译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作品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背景以及人文知识,提升教学效率。大学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通过新媒体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英汉互译作品,提升学生英汉互译基本素养以及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汉互译作品深入了解,更好地将英汉互译技巧同作品中的情感相结合,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英汉互译是一门有着自己独特内容、规律、逻辑和特点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汉互译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对于作品的风格出处、艺术处理等有充分了解。在英汉互译课程中,讲解作品的完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从而结合语境进行英汉互译。但是传统的英汉互译作品讲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对作品的讲解较为抽象。由于大学英汉互译课程时间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向学生展示整体作品。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通过视频等形式将作品创作过程展示出来。

二、新媒体在大学英汉互译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在传播图形、传播速度以及受众方面具有优势,发展速度较快。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只要有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电脑等设备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筛选以及获取。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汉互译教学,新媒体的应用丰富了大学英汉互译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获取更加丰富的英汉互译教学资源,其便利性也可圈可点。正如上文中分析指出的,新媒体对英汉互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较快,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滞后性,导致其应用于英汉互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新媒体条件下,要求教师在英汉互译教学中具备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同时教学观念也应有所转变。但是对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刻的高龄教师而言,对新媒体教学观念理解有失偏僻,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有限。甚至有些教师在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仅将新媒体运用于游戏手段,忽视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媒体的教学方式,难以接受将新媒体运用到英汉互译教学活动中去。

其次,现阶段大学生英汉互译翻译软件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多弊端,不能全面深入地开发学习资源。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英汉互译学习软件内容多以英语考试内容为主。在翻译中过于强调语法以及词汇的机械记忆,忽视了对于社会背景、人文知识的培养。

再次,英汉互译教学资料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是限制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问题在英汉互译教学资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内容同质化严重,不同新媒体运营主体间相互模仿。部分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创新,但是本质上区别不大。英汉互译新媒体内容多样化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不断进行创新,而不是照搬照抄。

最后,高校引入的新媒体教学设备匮乏,多局限于落后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知识进行展示,没有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与互动,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整改策略

1.加强大学英汉互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能力关乎着新媒体在大学英汉互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广大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接纳新媒体,提升自身新媒体应用水平,才能促使新媒体在英汉互譯课程中合理应用,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各高校应定期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对新媒体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改变教师对新媒体根深蒂固的偏见。指导教师应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开通个人微博和微信,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公共平台上互动,在探讨学习的同时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目前,高校要加强新媒体课堂设备的建设,完善大学英汉互译教学基础设施。部分高校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利用还不够完善,应加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充分利用丰富的新媒体资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新媒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英汉互译兴趣及参与热情。

3.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英汉互译教学中,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知识的传授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呈现出单一流向特点,有碍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高水平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碍于低水平学生知识的掌握。新媒体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软件平台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翻译水平。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较为常用,实践表明应用效果显著。

开放英汉互译网络课程。教育流程化是慕课最显著的特征,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形式,打破了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开放英汉互译网络课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SPOC”形式、混合教学逐渐发展为慕课的主要形式。

英汉互译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显著。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步应用于英汉互译教学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使教师真正掌握翻转课程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明白什么是翻转课堂(What、Why),何时用(When),怎么用(How)。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积累实例,更好地应用翻转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英汉互译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电子书包逐渐成为英汉互译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在线辅导、资源管理、同步课堂、发布作业等。电子书包解决了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提高了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效率。除此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帮助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4. 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其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的动机、意志力、自信心、兴趣等)的重要影响,通过口译训练,调动学生英汉互译学习积极性,采取多样化丰富的教学训练形式,模拟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翻译的魅力所在,还可利用新媒体观看自己的口语情景,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增强学生对英汉互译的学习兴趣,获得长足进步的成就感。

四、结语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大学英汉互译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学英汉互译既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同时应结合实践训练,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到师资资源以及课时等条件限制,英汉互译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存在障碍。因此在英汉互译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教师积极寻求事倍功半的教学方式,探索英汉互译教学的新思路。新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开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理解英汉互译知识,因此要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英漢互译教学中。新媒体应用于英汉互译教学给众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但是英汉互译是一门复杂且需多知识点相结合的课程,新媒体应用的同时给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了新要求。广大师生应顺应时代发展,开发新媒体资源,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英汉互译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向坤,田志伟,王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课堂教学中的优势[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2):1461-1462.

[2]杜薇,王人杰,贺静.基于职业取向的中升本英语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5(9):85-86.

[3]杨凤军,李在辉,方永兰,等.ESP视角下的体育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基于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S1):172-174.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新媒体创新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