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百年演变及其规律昭示

2021-09-18 02:06徐俊
理论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徐俊

〔摘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就其微观形态而言,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的演进始终映射着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的演进表明,党的斗争精神的铸就与涵养始终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最深厚土壤,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精神内核,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价值指向,以聚焦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为着眼点,以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为根本方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微观形态,百年演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4-0018-08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建党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党的斗争精神在保持其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等基本内核不变的同时也在其具体表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梳理过去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的演进过程、剖析其演进所揭示的规律,对于当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斗争精神的精神实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激发和凝聚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的磅礴伟力显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1〕,所以,党的斗争精神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就有宏观形態与微观形态之分。其中,宏观形态主要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代表,而微观形态则主要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等为代表。总体而言,党的斗争精神在宏观形态上的数量要远远小于其微观形态的数量,但是其宏观形态却长期被学术界、理论界所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将略过学术界已关注较多的宏观形态,重点梳理党在不同时期斗争精神的微观形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主要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孕育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站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要完成的中心任务,所以党在这一阶段斗争精神的形态也被深深打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印记。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种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重要体现,更是战争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内涵的鲜明体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勇立时代发展潮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最终宣告成立,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毛泽东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1514。作为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党在这条红船上启动了中国革命的航船,引领了中国革命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3〕为内核的红船精神由此萌发,中国共产党的首创精神也由此形成。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行不通的,于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带领起义部队和革命群众在井冈山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逐渐孕育与铸就了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核心内容的井冈山精神〔4〕11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首创精神的基本内涵。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党中央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讨论能否学会和搞好新中国建设的问题时,毛泽东就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1439这“两个善于”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决心,同时也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革命首创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激励和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事业才最终取得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才最终得以建立。

“不动摇、不妥协”的反抗精神。这种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翻“三座大山”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斗争精神,它构成了党的斗争精神恒久不变的基本内核。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肆意侵略、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此境遇下,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饱受“三座大山”摧残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了应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党始终高举斗争的旗帜,不畏强权、不惧强敌,勇敢地同国内外敌人奋力厮杀、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托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敢于反抗、敢于胜利的超凡气魄。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为了“扩大统一战线,战胜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发挥了“不动摇、不妥协”〔5〕112的反抗精神。对此,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道:“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现在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6〕63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斗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寻求独立与解放的抗争史,这部历史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强敌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反抗精神。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拼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身处绝境或面临重大考验时所秉持和展露出来的一种誓死捍卫崇高信仰的绝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在这一时期最突出的表现形态之一。回首中国共产党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尽管曾无数次置身于刀光剑影和枪林弹雨中,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重重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因此而畏惧,也从未有退缩和逃避的想法,而是始终抱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由此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伟大拼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艰苦卓绝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中,为了捍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无数像赵一曼、杨靖宇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即便身陷囹圄或绝境时也毫不畏惧敌人的酷刑与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鲜血和生命明证并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拼命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7〕。正是靠着这种拼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屡创人类战争史上的神话。对此,即便到了1957年毛泽东仍然感慨道:“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拚命精神。”〔8〕285 这一时期党的伟大斗争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些革命英雄才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拼命精神锻造和践行的中流砥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独特内涵。

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式,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斗争精神的微观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中心任务所开展的艰苦卓绝斗争的精神风范。它们是党的无数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之“液”浇灌的精神奇葩,更是激励和支撑全党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坚韧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主要形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巩固新生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向“富起来”迈进的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铸就与涵养的斗争精神,除了囊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形态外,还衍生出了极具时代内容及特色的新的形态。

“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所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微观形态的重要组成之一,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支撑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跟党走保卫新中国、巩固新政权、建设新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及其反动势力利用武装干涉试图颠覆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保卫新中国、巩固新政权,中国共产党将赤诚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成了英勇的卫国之举、报国之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相继进行了一系列正义之战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使我国的国际威望得到了空前提高,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反侵略战争中,抗美援朝战争可谓是彰显党的斗争精神的典范之一。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顶着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等巨大压力,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果断地作出了出兵朝鲜、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锻造出了以“保卫和平、反抗侵略”〔9〕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为主要精神样态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斗争实践再次证明,镌刻时代标识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党的斗争精神主要内涵的显著表征。

“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苏联为师到独自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铸就的一种斗争精神,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程中所孕育的斗争精神的新的发展形态。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一个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东方农业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独立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先锋精神,反复实践、反复学习。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10〕104-105经过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最新理论成果,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科学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成功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在这一时期,尽管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其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铸就的“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的探索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在迈向“富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进取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传承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长期被积贫积弱所困的境遇下渴望尽快实现国富民强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希望早日兑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集中表达,它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其微观表征上的最靓丽底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满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在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又紧接着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星戴月、忘我工作,逐渐铸就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0〕368出自毛泽东1963年写的词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它深刻表达了毛泽东毕生拼搏、壮心不已的心境和志向。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致使“大跃进”片面強调高速度高指标、人民公社化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所铸就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却是可贵的。

以“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样态,有机构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微观表征,集中体现了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不懈探索,战天斗地、激情燃烧可谓是其斗争精神底色的形象表征。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主要形态

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富起来”的新的历史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党在理论与实践上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微观表征也深刻反映了這一阶段的时代气息。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过程中所孕育与铸就的开拓创新精神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在微观表征上的重要形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想要完全破除极“左”时期所形成的思想禁锢实属不易。在此境遇下,如果中国共产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迈开步子往前冲,那么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开启的思想解放闸门就有被重新关闭的可能。正当绝大多数人还在等待观望之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危险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从而在客观上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超凡的政治决断力,在充分肯定小岗村18户农民敢闯敢试精神品质的同时,还及时把他们的创新做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从此,“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就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斗争精神的重要表征,并且始终得到此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践行。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置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精神力量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1〕372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才成功冲破由苏东剧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所造成的重重困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世界各国人民及其政党时所秉持的一种兼容并包、博采众长、雍容大度的开阔胸襟和非凡气度。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厚德载物”“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价值理念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斗争精神微观形态的又一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深邃的开放思维和广阔的开放视野,高度重视培育和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邓小平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1〕78 江泽民指出:“文明的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是世界交流的起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才能共同发展进步。”〔12〕520-521胡锦涛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学习各国发展有益经验”〔13〕473。从开始创办第一个外向型蛇口经济开发区到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五个经济特区,从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置于其斗争精神谱系的重要链条上。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在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上海世博会精神等就是其中的典范。

“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和革命先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勤劳勇敢、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等优秀精神品质的传承与弘扬,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运用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实践结晶,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其微观形态上的时代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因“十年动乱”遭到巨大损失的国民经济状况,无论是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都需要把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置于党的斗争精神涵养的重要地位。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4〕2571989年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讲话时又强调:“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1〕30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视提倡创业精神的同时又发展和提炼出了“六十四字创业精神”。1993年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15〕307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重视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02年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16〕7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最终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微观形态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样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主题转变以及党的中心工作调整的积极回应,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斗争精神微观表征的与时俱进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主要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在这一阶段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由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在承继以往精髓血脉的同时也在微观表征上融入了新的元素。

“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这种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党的反腐传统、立足新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淬炼的结果,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内涵发展上的重要表征。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反腐败置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早在1926年8月,中共中央就针对反腐败问题向全党发出了通告:“在这革命潮流仍在高涨的时候,许多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均会跑在革命的队伍中来,……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巩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17〕348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各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久治不绝的棘手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18〕67,“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9〕97,展开了建党以来规模最广、难度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腐败斗争。通过诉诸“打虎”“拍蝇”“猎狐”“扫黑除恶”等一体化反腐败的有力举措,“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18〕8,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这场规模空前、艰巨繁重的反腐败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铸就了“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这种精神犹如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疫苗”,使新时代党的斗争精神内涵又注入了免疫性更强的“抗体”。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这种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和老一辈中国共产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锲而不舍等精神品质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的韧劲和决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艰难险阻,习近平反复向全党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的重要性。2013年2月,他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20〕79 同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至千里。”〔21〕145-146 2017年10月,他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18〕69 2021年2月,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再次指出:“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22〕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新的斗争实践中铸就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也依靠这种精神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扬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奉献牺牲等优良传统的产物,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和无我精神,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斗争精神微观表征的重要形态。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在全体党员中培育和倡导敢于担责、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早在1937年1月,毛泽东就借向徐特立祝贺60寿辰的机会,向全党发出了要具有担当精神的号召。他在为徐特立60岁生日写的贺信中指出:“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23〕119 正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國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风险和考验世所罕见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培育和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4〕,闯关夺隘、奋勇前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新篇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广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使抗疫斗争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证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样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斗争环境下不断锻造的结果。依靠这些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8〕8。

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演进的规律昭示

由上可见,在百年来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心任务的转变而不断衍生出新的精神形态。透过其百年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无论何时中国共产党在铸就与涵养斗争精神上都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第一,始终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最深厚的土壤。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系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鲜明特性。党的斗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形成的精神体系,始终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沃土之中并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中华民族精神这块肥沃土壤的滋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可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党的斗争精神就不可能孕育与形成,更不可能持续开出世上最美丽的精神之花。就其精神实质而言,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微观形态,事实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尽管党的斗争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深入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但其精神血脉之中却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

第二,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精神内核。斗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底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优势。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以此作为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了长达百年的艰苦斗争。在此过程中,正是凭借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革命性等理论品质及其所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把握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也才能不断锻造、涵养和保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毫不夸张地说,党的斗争精神实质上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内核的一种精神系统,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信仰的具象化。

第三,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价值指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她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也是其斗争精神在价值追求上的根本指向。纵观百年来党的斗争史,从满足人民对民族独立与自身解放的需要,到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当然,正是凭借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至上初衷和立场的坚守,才使我们党在艰难困苦中始终拥有坚毅前行的巨大力量以及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党的斗争精神演进史表明,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砥砺奋进的根本价值目标,才能在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淬炼出顽强的斗争精神。

第四,始终聚焦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她会在不同阶段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把实现终极理想的目标和任务分解成无数彼此相互衔接与贯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一旦阶段性中心任务确定之后,全党就会聚焦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形式多样的斗争。这样一来,作为在党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全体党员精神风貌的斗争精神,就必然在其思想内涵和表现形态上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上述党的斗争精神在不同时期微观形态的差异性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锻造出深刻反映这一阶段全体党员精神风貌的具体斗争精神形态来。如果无视这一基本规律而把党在不同时期所铸就的斗争精神形态无差别地对待,那么我们在涵养和保持斗争精神上就可能蜕变为唯心主义者,所造成的危害必然是难以估量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党在不同时期所铸就的斗争精神形态差异有多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第五,始终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党的斗争精神尽管在其内涵和形态上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其在各阶段的演进及其具象化却并不是一个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方面,各个时期党的斗争精神的内涵之间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上的融通性。每一时期斗争精神的主要内涵都是在继承过去内涵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因而其内容也必然包含着以往斗争精神的精神基因。另一方面,党的斗争精神内涵及其形态的演进又体现了创新性。党在不同阶段所铸就的斗爭精神形态都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观照和反映,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以往斗争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态的创新性发展。换言之,党的斗争精神在每一个时期的独特内涵及其表征不仅具有一以贯之的承袭性,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是继承性与创新性动态结合的产物,它们统一于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实践之中。

百年正道沧桑,百年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百年演进历程表明,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观照现实、顺应潮流、回应民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5〕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征程中与时俱进锻造和涵养顽强的斗争精神,就必然能永远“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2).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02).

〔4〕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02).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2).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4〕鄧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0〕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2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2).

〔25〕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11(01).

责任编辑 陈 鹃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