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及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基于深圳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的对比

2021-09-22 01:28牟梦月
开发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深圳创新能力

段 杰,牟梦月

(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提要:从创新型城市演化发展的视角对深圳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以下简称北卡研究三角)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地的发展特征与模式;进而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从公开发表的论文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探讨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的论文产出在发文量、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机构、期刊和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定量关系,并对两者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研究发现,深圳与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均已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但无论是整体创新能力还是单个因素,两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深圳加快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既需要借鉴美国创新城市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立足自身,培育协同创新机制,拓宽创新资源供给渠道,优化协作创新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持续深化,创新能力已然成为评价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创新型国家正在崛起,“科技”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矛头指向。从全球层面看,美国科技创新实力仍处于强势地位,但中国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2006年,中国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并将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战略重心;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基础工程,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创新街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网络都已成为热议词汇,典型代表如美国加州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园区,北京中关村及深圳高新区。国外学者Russel认为,多个功能各异的子系统形成一个利于创新活动发展的大系统——创新生态系统[1]。Luoma-aho则指出创新主体存在于创新生态系统中,这些创新主体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交流互动,进而产生创新活动[2]。Hospers通过对奥斯汀和曼彻斯特的比较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可以帮助外部世界品牌化城市并增加城市创新的机会[3]。国内学者辜胜阻则以深圳为案例,认为丰富的创新文化、完善的人才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新环境才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4];杜德斌则从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国际化5个方面构建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美国在科技竞争力上略胜一筹[5];魏亚平构建了创新城市的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创新驱动要素综合得分较高的均是沿海城市[6]。有关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创琳系统探讨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认为中国城市在综合创新能力方面须进一步提升[7];朱海就则把区域创新能力划分为3个层面:网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8];石忆邵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知识创新、制度与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环境等方面评价城市创新能力[9]。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美国一直扮演全球科技引领者的角色,但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不容小觑,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世界科技发展的格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的创新竞争力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深圳被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粤港澳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是美国最大的科学园区,它在科研投入以及高科技人才指标等方面均居美国前列。基于此,笔者从创新型城市演化发展的视角对深圳与美国北卡研究三角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地的发展特征与模式,进而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从创新环境的投入和创新产出——公开发表论文的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分析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的论文产出在发文量、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机构、期刊、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定量关系,对两地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综合评价;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第一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起到了标杆性作用;通过中美创新型城市的对比研究,为深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理论基础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英国学者Peter Hall认为,正确的时间、地点和机遇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10]。Charles Landry对创新型城市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素质的人、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的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等是构成创新型城市的必要因素[11]。国内学者赵黎明提出了城市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创新型城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前者指的是政府主导,把企业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动力,最终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而后者则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12]。

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创新型城市发展实践,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是指可以集聚多种创新要素实现高效创新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自主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知识、制度、文化等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产生创新的辐射与扩散效应[13]。其内涵包括:首先,创新领域相当广泛,除了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变革,还涉及制度法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其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根本路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进一步激发科技创造的活力。再次,城市增长方式转型是最终目标,从传统城市转变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逐步演化升级的过程。成熟的创新型城市应具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环境等基本构成要素,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转变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实现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13]。

(二)创新型城市的特征

创新型城市其实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形式的另一种创新的提法,它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城市形态的新特点(见表1)。

表1 创新型城市的一般特征

1.创新资源集聚

创新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备条件,创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加快了创新型城市的演化与形成[13]。这些创新资源主要包括拥有创新思想、发起创新活动的创新人才,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创新资金,创新氛围、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基础设施,知识资源等。大量创新资源集聚在城市之中,又会促使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产业的集聚又会进一步促进创新、创意人才的集聚,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的产生,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

2.创新能力强化

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城市最根本的特征。在创新型城市中,创新能力广泛存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城市创新能力以创新资源为支撑,对城市发展演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要素[13]。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创新型城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变了城市发展逐渐走向衰亡的结局。

(三)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

城市的发展模式,具体是指通过不同要素(如产业、文化、资源环境等)主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一种维持系统。由于主导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创新型城市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典型发展模式

Maryann从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出发,认为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变革,以新的方式、新的观念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竞争[19]。目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政策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研发驱动型、创意产业集聚型。政策带动型城市一般在创新城市发展初期表现得较为明显,是由政府主导使城市由落后向繁荣发展的模式。研发驱动型城市多出现在发达国家,以技术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为主导,政府仅是规范市场秩序,研发驱动型城市一般掌握世界顶尖级技术、大量的高端人才及创新所需的资金。相比之下,创新产业集群型一般集中在中心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周边的其他产业也随之转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普遍升级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可以看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大都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制度环境顺势而成[13]。不同城市地理区位各异,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四)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创新型城市能力的关键指标,需要评估区域经济基础和创新产出,它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演化的根本动力。伦敦、旧金山、纽约等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都是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虽然国际上对于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无统一界定,但是创新能力测度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例如,杨冬梅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20];魏亚平等运用熵值法探讨城市创新能力[6];周晶晶等利用超效率DEA评价法对投入和产出指标对比分析创新能力[21]。另外,还有多份报告颇有国际影响力,如借鉴欧盟委员会的《EIS》①、《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和《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②等。

纵观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不难发现,创新能力评价通常遵循“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然而,现有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也存在欠缺:第一,被研究城市要接受统一的权重系数,忽略城市的差异化;第二,评价指标过多,存在部分重复性指标,关键性指标不突出;第三,选取指标中的软指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基于上述分析及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和深圳的创新发展特点,本文借鉴已有的权威性评价体系,严格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客观性和关键性原则,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公开发表的论文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分析深圳和RTP的论文产出在发文量、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机构、期刊、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定量关系,对深圳和RTP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一)深圳创新发展特征

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衡量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基础和创新产出,经济基础为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创新产出则能直接体现区域科技发展水平。2019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 927.09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0.1∶39.0∶60.9,出口总额11 954.3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0 155.51亿元。近几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呈直线上升,2019年其增加值是2012年的1.96倍,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14—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在创新产出方面,发明专利是连接R&D产出和市场竞争活动的重要桥梁[22]。2018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全球创新能力公司排行榜,腾讯位于第14名,华为也进入前50。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排名榜中,前10位国内企业(不含港澳台)深圳占4席(如图2所示)。据统计,2018年深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6.60万人,新增创新载体189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有3个;2018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增长29.1%和48.8%,达到22.86万件和14.02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81万件;2018年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 230家,占湾区比例超过40%,占全国比重约9%。

图2 2019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专利授权量前十名

作为“先行先试”的先锋城市,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深圳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基础,市场机制作为导向、本地创新企业作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官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13]。

1.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深圳的创新发展可以定义为“6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是地方企业,90%以上的R&D人员来自企业,90%以上的R&D经费出自企业,90%上的专利申请由企业提出,90%以上的R&D机构设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来自企业[23]。21世纪以来,深圳通过构建新型科研机构、大力兴建企业孵化器与加速器,培育出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华为、腾讯、中兴、华大基因、大疆科技等企业在深圳创新主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2.政府的强力支持

深圳市政府从财税优惠、金融扶持、中介机构等多方面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企业开展的政策,如《深圳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若干规定》《深圳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等。同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创新合作活动;通过制定各种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政策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政府牵头成立“深圳国际科技业务平台”,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36家海外机构加入,并将各国先进技术纳入其中。近年来,深圳陆续投资建设了5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4家重点实验室、105家工程研究中心、100家企业技术中心和3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多元的区域创新体系。

3.创新网络的形成

深圳是最具代表性的年轻移民城市,城市创新体系经历了创新资源的初步集聚、地方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向学习型区域演进形成创新网络三个阶段[24]。深圳创新呈现出多元化主体,各种创新型人才聚集在深圳,形成了“新四军”的创业精神。在深圳,创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三者形成“铁三角”,资本市场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

深圳创新网络的构成也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日益完善的创新网络体系,通过创新平台可以使信息和资源能够得到及时公开和充分共享,为企业家、研发人员等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多自由思考、充分交流的空间,创新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带来更具创新的思想产生,进一步为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13]。

(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创新发展特征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RTP)位于达勒姆(Durham)、罗利(Raleigh)和教堂山(Chapel Hill)的交接地带,周围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3所名校,形状类似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如图3所示)。RTP是美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也被称为是美国最有潜力的城市圈。目前,RTP拥有260多家公司和近5万个高科技岗位。据TechCrunch数据,2017年总部位于RTP的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获得9 043项新的专利,占美国专利商标局2017年批准专利的2.8%,除IBM公司外,还有中国联想集团、瑞士先正达公司(Syngenta)、思科公司(Cisco)等也在这里设立总部。RTP是美国最大的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研发园区,生命科学(45%)和信息技术专业科学研究(17%)二者合计接近62%[25]。

图3 美国北卡研究三角(RTP)区位图

一个区域(城市)需要拥有核心技术资产、高素质人才和关键配套基础设施,才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前来投资,并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的商业模式。RTP的成功正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完美结晶,作为北卡州振兴区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项目,从RTP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大学及入驻企业提供了极大支持。

1.大学—企业—政府协同管理模式

一个研究园区被三所知名大学环绕,这在美国也不常见。RTP园区的发展与3所标志性大学(杜克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的研究优势相契合。几所大学的重点学科涉及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他们不断地向RTP传输高水平人才和高质量项目,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创新企业,为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思科(Cisco)、索尼(Sony )等公司出于人才培养的考虑,均环绕杜克大学建立分部,并与学校达成合作关系。中国风力涡轮制造商明阳风电集团也正是因为RTP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优越的创新环境以及工科专业优势,才选择将研发中心建立在这里[26]。

联邦政府和北卡州政府是RTP最初的建设投资来源,政府对三角园区周围的大学以及三角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孵化器等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州政府除了是北卡州立大学的研发经费提供者外,对非州立的杜克大学、北卡大学也进行了大量的资助。

2.创新基金为园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在RTP的发展历程中,政府基金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政府不选择直接对项目投资,而是委托资信等级较高的专业机构来进行操作。同时,在RTP园区还存在较多的非营利机构,这些机构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以也就成为营利机构、科技园区与政府之间非常重要的桥梁。高校为了促进技术转移,还设立了一定数量的种子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同样通过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

三角研究基金会(RTF)是园区创新基金的重要支撑,RTF是由企业、政府、高校和服务机构等组成,其中理事会成员由28名优秀代表构成,他们分别来自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这部分代表在RTP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目的都是提高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满意程度[27]。

3.完善的中介机构及基础设施是重要保障

研究园区由RTF建立的园区研究中心(Park Research Center)为代表的孵化器进行管理运作,除此之外,园区还有5个孵化器。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些企业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共享使用增进了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众多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的孵化器支援之下,基础设施共享方式已成为推动RTP创新发展乃至整个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四、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由于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创新投入数据难以获取,同时本文已对两个创新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创新环境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故最终选取深圳和北卡研究三角2010—2019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分析两地论文产出在发文量、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机构、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定量关系。其中,深圳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Elsevier);以主题词“深圳”进行检索;美国北卡研究三角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Elsevier);以主题词“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为2010—2019年。

综合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两部分数据可以看出,两个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呈持续收敛态势。2010—2019年,RTP创新能力指数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同期,深圳创新能力指数快速增长,与RTP的差距逐年缩小。2017年,深圳创新能力指数为271.26(以2010年创新能力综合指数100为衡量基准),7年增长了2.7倍,但两地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从创新产出来看,论文发表总量以深圳研究机构发文最多,RTP不断追赶,深圳在10年间的发文总量远远超过RTP的发文量(见图4)。

图4 2010—2019年深圳和美国北卡 研究三角发文总量对比图

从国际合作研究看,深圳的国际合作发文增速明显。而RTP的国际合作发文量10年间波动稍缓,深圳2019年国际合作发文量是2012年的5.8倍,详细数据见图5。

图5 2010—2019年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国际合作发文量对比图

从学科分布看,深圳的研究机构在多个学科研究较为深入,RTP略有侧重。深圳的研究涉及工业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金融、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建筑科学、商业经济、临床医学、交通运输经济、教育、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学者们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而RTP涉及的学科比深圳要少,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等领域(如图6所示)。

从高产机构看,深圳多为高校研究机构,RTP则为政府机构与高校结合。其中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发文数量均靠前;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相关研究的高产机构则由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等构成(见图7)。

从高水平论文看,两者差距较大,RTP更注重高质量论文。通过整理数据可以发现,深圳的发文总量虽然远远超过RTP,但RTP的高水平论文数量遥遥领先,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两者对比见图8。

图8 2010—2019年深圳和北卡研究三角高水平论文数量对比图

五、结论与启示

笔者在界定创新型城市内涵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的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进行探讨,选取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讨论两地论文产出在发文量、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机构、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定量关系,并对深圳与北卡三角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发现,深圳与北卡三角园区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深圳作为“先行先试”的先锋城市,尽管科教资源严重不足,但凭借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不懈努力,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取得卓越成就,对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之路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制度优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与创新文化的交互作用,实现从外资依赖到自主创新的华丽转型[13]。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以本土知名企业为主体,培育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完善的城市创新网络;构建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官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13];另一方面,通过中美城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深圳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条件逐步改善,创新投资不断强化,创新活动竞争力越来越强大。

创新能力是创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第一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是新鲜出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13]。深圳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国内外都起到了标杆性作用,对比分析中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评估其创新能力,既可以为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也为深圳自身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将深圳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献计献策[13]。

a 深圳

b 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图6 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学科分布图

a 深圳

b 北卡研究三角图7 深圳和美国北卡研究三角高产机构图

(一)培育协同创新机制

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支持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研究型大学知识转移的邻近效应和大型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培育协同创新机制[28]。加强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基础性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强化高校基础性创新核心作用,优化科研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深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创新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强化产学研深入合作,适应主体特征采取不同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创新引领型企业,鼓励衍生企业的孵化,形成以引领型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网络。另外,深圳可借鉴企业—大学—政府联合管理模式,有效引导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二)拓宽创新资源供给渠道

人才与资金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汇聚创新人才,激活社会资本,高效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多样创新要素,可以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持续动力。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机制,增强城市吸引辐射范围,建设一批优质的创新人才队伍。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需要充裕的资本为后盾;政府要创新资金融通机制,孕育良好的制度环境;畅通社会资金流通渠道,形成多元化资金结构,活跃的创投机构和逐步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4],建设产城融合的创新空间,拓宽风险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28],有效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

(三)优化协作创新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运用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形成高效治理体系是创新活力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创新政策协调度,注重政策的包容性与普惠性。加强知识产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工具的综合运用,形成科技政策的弹性机制,给予创新群体自由的活动空间,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同时,要创新科技政策宣传方式,搭建科技政策信息服务平台。政府要引导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原始创新,促进企业在基础性、前瞻性技术上加大研发。适当降低财政支持门槛,关注初创企业,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29]。打造全通道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升资金融通效率。整合银行保险、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四)提升高水平论文发表质量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区域和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但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问题,大多数学者只注重论文的发表数量,而忽视了论文质量。因此,提升城市高水平论文的质量应是未来学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发表论文应关注前沿领域,理论研究要有深度,更注重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紧密相关,提高学术论文的发表质量势在必行。

(五)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要弘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无惧失败的创新精神,根植开放诚信的价值取向。政府部门应积极打造创新孵化平台、扶持新型创新孵化组织。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并重,重视创新型人才的职业培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人才国际化。强化科研道德教育,弘扬团结奉献的科学精神。给予众创空间全方位的政策扶持,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创新活动的开展。

注 释:

①《EIS》: 2009年之前称“欧洲创新记分牌”,后改为“创新欧盟记分牌”,2016年又改回“欧洲创新记分牌”。

②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

猜你喜欢
创新型深圳创新能力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