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以陕西省为例

2021-09-22 01:27杨冬民杨博捷
开发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陕西省效率区域

杨冬民,陆 帅,杨博捷

(西安理工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 b.图书馆,西安 710054)

提要:以陕西省10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进一步通过ML指数分解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波动的原因,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旅游业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随时间呈增长趋势,但整体仍未达到有效;地区差异明显,绿色发展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陕北、关中、陕南。技术进步因素成为制约绿色发展效率较低区域提高其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和旅游收入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旅游人数和旅游景区数量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先抑制后提升的影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刻不容缓[1]。陕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北部与中部位于黄河中游,南部兼跨汉江与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秦岭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是国内第一座立法保护的山脉;陕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陕南地区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针对陕西独特的地理区位因素,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大局。旅游产业作为“低碳产业”一直受到众多的认可与支持,然而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旅游资源盲目规划、无序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陕西省是我国人文资源富集省份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根基,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动力。

鉴于此,为探究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陕西省10市2011—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以及动态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构建Tobit回归模型,具体分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旅游业与区域绿色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普遍从生物学视角,探究了旅游活动对区域植被土壤、地形地貌、江湖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到旅游容量和旅游承载力问题[3]。Barry等论证了生态旅游对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4]。随后,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尤其体现在气候变暖方面[5]。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方法新颖,研究成果丰富。一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助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既能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也能有效提高旅游行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6]。此外,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为了远离日渐拥挤的城市,通过生态旅游的形式来享受旅游地美好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7]。学者曾菲菲指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愿意向景区支付额外的环境保护费,这有利于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8]。丛小丽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市州生态旅游与环境发展指数,结果显示生态旅游和环境协同度与生态文明呈正向关系[9]。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旅游产业的过度发展将会导致环境恶化,不利于区域绿色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区域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进而引起区域生态系统的崩溃[10]。还有学者认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动态演变关系,即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管理理念以及开发模式的落后,导致旅游产业与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的管理以及开发模式不断完善,从而促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1-12]。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已从定性研究逐渐走向定量研究。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重点关注旅游容量、承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迟,但起点较高,通过引入大量定量模型,全方面地分析旅游产业与区域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但现有研究普遍基于全国层面或者流域视角,缺乏对某一具体省份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陕西省为例,运用DEA-Tobit模型实证检验旅游产业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由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在1978年首先提出,最早是由魏权龄引入国内理论界。其原理是保持决策单元(DMU)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再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相较于其他效率评价方法,DEA不需要提前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并且DEA方法中的投入产出指标权重均由模型规划和数学公式确定,不需要主观进行赋权,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构建BCC-DEA模型线性规划方程如下:

(1)

(二)Malmquist指数

由于传统的CCR、BCC-DEA模型只能对评价单元进行静态的效率分析,无法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动态演变分析,并且只能处理截面数据,因此需要对传统DEA模型进行改进,以研究生产率的时序变化特征。Caves首次将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用于效率测度,之后Fare等人开始运用该指数进行生产率测算。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xt+1,yt+1,xt,yt)=

(2)

式(2)中,(xt,yt),(xt+1,yt+1)分别为DMU在t期和t+1期的投入与产出。若M的值大于1,则说明在此期间全要素生产率较上年有所提升。此外,Mamquist指数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两部分,分别用EC和TC表示:

M=EC×TC。

(3)

EC和TC的值大于1,说明DMU位于效率的前沿面,存在技术效率改善或进步。在规模可变的前提下,技术效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用PEC、SEC表示,则全要素生产率可进一步表示为

M=PEC×SEC×TC。

(4)

(三)Tobit模型

在某些情况下,被解释变量的取值范围只能以受限的范围被观测到,这类数据被称为归并数据。Tobin(1958)提出使用MLE方法来估计归并数据,这种方法被称为Tobit模型。Tobit模型能够解决受限或截断因变量模型的构建问题,并包含表示约束条件的选择方程模型和满足约束条件下的某连续变量方程模型两部分。具体回归模型为(假设归并点c=0)

(5)

式(5)中,Y为阶段因变量向量;X为自变量向量;α为截距向量;β为回归参数向量;ε为扰动项。

三、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测算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文首先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1—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由于传统的DEA模型无法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因此选取DEA-Malmquist模型测算陕西省各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为了更为直观地分析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变化,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当前,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尚无统一标准,学者大多通过对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的基本变量进行阐述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但这并不完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下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以及绿色发展理念。鉴于此,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纳入资源与环境因素,建立契合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见表1)。

由于在资本投入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因此本文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资本投入的衡量要素。劳动力投入指标通过该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员人数来衡量。能源投入指标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能源消费量来衡量。在产出指标中,包含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期望产出指标通过该年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而对非期望产出部分,目前较多学者用工业废水、废气、烟粉尘以及二氧化硫指标来衡量[13]。但考虑到陕西省区域经济、能源结构不平衡,因此现有的非期望产出指标并不适用于陕西省,故选取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并借鉴徐国泉等人[14]的研究来计算C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6)

式(6)中,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K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见表2,并对得到的CO2排放量通过数据转换函数法进行转化处理。

(三)实证分析

通过DEAP2.1软件对2011—2018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绿色发展的Malmquist指数进行测算。其中,表3给出的是2011—2018年陕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Malmquist指数的动态演变结果和平均值,其值大于1说明本年度绿色发展效率相较于上年度有所提升,存在正增长,小于1则说明相较于上年度,本年度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负增长。从全省平均情况来看,绿色发展效率有逐渐向好的趋势,2012年年末陕西省整体绿色发展效率较上年下降4.8%,而到2016年年末实现2.2%的正增长,2016年之后持续保持正向增长。这说明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的确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显著提升了全省绿色发展效率。

表3 2011—2018年陕西省各市Malmquist指数

从区域层面来看,陕北绿色发展效率>关中绿色发展效率>陕南绿色发展效率,2011—2018年陕北绿色发展效率平均值为1.029,平均增长2.9%;关中为0.996,平均下降0.4%;陕南为0.954,平均下降4.6%。从横向比较来看,关中地区在2012年、2013年和2017年绿色发展效率较上年出现下降,分别下降5.7%、4.4%和2.6%,其余年份较上一年均有增长,其中2016年最高为4.2%。陕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整体较好,但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出现波动。陕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普遍较低,2012—2015年开始持续下降之后,在2016年实现了2%的正增长,但在2017年又出现5.4%的下降。从陕南绿色发展效率不断波动的特征中不难看出该地区缺少促进绿色发展的持续因素与主要力量。

从个体层面来看,2011—2018年间只有西安、宝鸡、咸阳、延安和榆林实现了年均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增长,其中西安增长最快为5.4%,延安最慢为0.8%。而下降程度最高的是铜川和汉中,绿色发展效率均下降6.3%。这体现出陕西省内各市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此,应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绿色发展政策。

表4为2011—2018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从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整体平均绿色发展效率下降1.2%,其中,关中地区下降0.5%,陕南地区下降4.6%,陕北地区增长2.7%。Malmquist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陕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存在2.7%的增长,这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在2010年之前,陕北地区得益于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发展方式较为粗犷,对环境破坏较大。但之后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能源污染的扩大,陕北开始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建立高端能源基地。这使得陕北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始终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同时,依赖技术进步效率的增长,使绿色发展效率获得正向增长。关中地区0.5%水平的绿色发展效率下降主要由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下从而稀释了技术进步效率带来的增长。关中地区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效率,但与此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带来的负向效应稀释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向增长效应。如宝鸡0.996的技术效率稀释了1.031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总而言之,从整体来说关中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但与此同时也要提升技术使用效率带来的水平效应。从陕南地区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可以看出,制约陕南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如安康、商洛在保持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的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的缓慢,导致其绿色发展效率出现下降。

表4 陕西省10个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续表4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陕西整体绿色发展效率趋势较好,这说明随着陕西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绿色发展已初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地区差异较大,各区域之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绿色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绿色发展政策。

四、旅游产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一)模型构建

本部分探究旅游产业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绿色发展效率。由于被解释变量为截尾及删失数据,因此选取Tobit模型探究旅游产业发展对陕西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一、二产业比重下降,并与此同时带来旅游人数、旅游景区数量以及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Ind)、旅游人数(Num)、旅游景区数量(Sce)以及旅游收入(Tou)角度来衡量陕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见表5)。

表5 旅游产业发展的衡量指标

本文主要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旅游产业发展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但绿色发展效率可能还会受到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些变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引入控制变量。根据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以下主要控制变量:(1)经济发展水平(ln Gpc)。以不变价格人均GDP的对数来衡量。(2)城乡结构(Cit)。城乡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经济关系,用城镇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衡量。(3)政府影响力(Gov)。用各市财政支出占当年GDP比重来表示。此外,由于旅游人数、旅游景区数量与绿色发展效率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在模型中加入这两个变量的二次项,来研究绿色发展效率与旅游人数、旅游景区这两个指标的二次项关系。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借助Stata14.0软件探究旅游产业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为在共同的控制变量组下分别考察产业结构、旅游人数、旅游景区数量以及旅游收入与陕西绿色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7回归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表7 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

模型1只考虑产业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消耗能源少,产生的污染小,却具有高附加值,是相对绿色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有效提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在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模型2只考虑旅游人数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绿色发展效率会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路径。这说明,地区旅游人数增长初期会抑制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但在后期会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这较为合理。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受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和游客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涌入的游客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反而会抑制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而随着旅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景区管理理念的成熟,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游客素质的提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则会显著提高。

模型3只考虑旅游景区数量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旅游景区数量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呈U形特征,即在初期,由于景区管理模式以及开发水平的落后,或是为了快速发展区域旅游产业,造成区域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抑制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景区管理模式的成熟,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景区会注重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下开发旅游资源,从而提高区域绿色发展效率。

模型4只考虑旅游收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收入与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关系,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陕西省绿色发展水平之间有正向协同发展的关系。旅游产业能耗低,却具有高附加值,同时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4A及以上景区有上百个。因此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旅游产业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各模型中,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这符合预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后会寻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这说明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但发展的方式是绿色、可持续。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以陕西省10市为研究对象,通过DEA-Malmquist模型对绿色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ML指数分解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过程,最后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1)从整体看,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陕西整体绿色发展效率实现2.2%水平的增长,并在此后一直保持正向增长。从区域层面来看,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陕北、关中、陕南。其中,2011—2018年,陕北绿色发展效率年均增长2.9%,关中和陕南则分别下降0.4%和0.46%,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此外,陕北和陕南绿色发展效率波动明显,说明区域绿色发展缺乏持续因素。从个体层面看,2011—2018年,陕西省只有西安、宝鸡、咸阳、延安和榆林实现了年均绿色发展效率增长,西安增长最快,为5.4%,而年均绿色发展效率下降程度最高的是铜川和汉中,均有6.3%的下降。

(2)从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ML指数分解情况来看,陕西省绿色发展的规模效率水平较高,除了宝鸡、渭南和汉中分别存在0.2%、0.1%和0.4%的下降外,其余地市均规模效率有效。此外,陕南技术进步因素方面相较于陕北和关中地区具有明显短板;关中和陕北技术进步因素均实现增长,但关中存在技术效率1%的下降,这拉低了关中地区绿色发展效率;陕北绿色发展效率整体良好,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始终保持先进的前提下,存在2.7%的技术进步增长,促使陕北绿色发展效率在省内领先。

(3)本文以产业结构、旅游人数、旅游景区数量以及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标,探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旅游收入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旅游人数和旅游景区数量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先抑制后提升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1.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目前,陕西省内三大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绿色发展现状差异较大,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时应避免以往的惯性思维,不搞一刀切。在结合区域实际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绿色发展政策。如陕南绿色发展效率水平较低主要是受限于技术进步,就应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陕北绿色发展效率较高,就应在确保区域绿色发展效率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研发绿色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关中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受限于较低的技术效率水平,对此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2.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

目前,随着陕西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已有显著提升,但部分地市绿色发展效率仍然较低,提升缓慢。此外,相较于其他省份,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匹配,这说明陕西省取得的经济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近年来,陕西省将“追赶超越”定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作为一个西部省份,若想在短期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陕西省不得不选择对经济发展提振效果好、贡献大量GDP的高污染重工业,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对此,要提高陕西省的绿色发展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转变自身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再唯GDP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陕西省还须改变现有的以生产要素投入量扩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均对陕西省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此,陕西省应重点发展污染水平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作为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陕西省第三产业的重点应集中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旅游项目,创立陕西省旅游名片,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扩大陕西省旅游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陕西省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实现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陕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维持旅游产业发展与自身整体经济发展阶段的同步,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陕西省效率区域
分割区域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区域发展篇
跟踪导练(一)2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