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1-09-22 01:57李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阅读教学

【摘 要】文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生活融入文学创作之中,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只有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够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获得独特的审美感知。由此可见,生活与文学作品息息相关。而将生活与阅读课堂相连接,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本文围绕高职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14-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新的春天。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高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热情和活力,难以融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语文阅读课堂焕发生机,成为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吕叔湘先生表示,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便失去了活力之源。因此,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之中,便是改善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方式,于是本校语文教师尝试开展阅读生活化教学探究,致力于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让语文回归本真[1]。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贴近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

要想构建生活化课堂,必然要将生活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进而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教学评价等环节之中,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入手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思考[2]。

以导语的生活化设计为例,根据阅读文本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开门见山、讲述故事等不同的导入方式。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便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此时的他们正值十七八岁,正在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职业铺就方向,拓展道路,马克思创作这篇文章时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所以,教师便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十七八岁应是规划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在十七岁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他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在这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年纪,你是否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有所思考呢?这样开门见山的导语设计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现实进行思考。随后,教师则可让学生讲述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而走入文本之中,获得思想启迪。

就课堂提问阶段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同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热情。如在《孔子论孝》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孔子有关“孝”的观点,引导学生就“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讲述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时,教师让学生思考:结合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请说一说在这一则中孔子关于“孝”的解释。学生则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翻译和总结,并且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将孔子关于“孝”的观点概括为尊敬父母以及和颜悦色。随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赞同以上孔子关于“孝”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两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概括和总结,也能够将孔子关于“孝”的观点融入自身生活之中进行思考,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之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拉近了学生、阅读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开展生活化活动

高职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不喜欢被局限于枯燥的知识讲授之中,而是渴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时,高职语文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于多样的生活化活动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情境表演、内引外联等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3]。

如在《孔子论孝》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孔子有关“孝”的观点,让学生理解了“孝”的含义和价值。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于生活之中感受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教师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篇课文排演课本剧。在课本剧的编排中,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但要尊重原文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地还原课文,同时要体现本小组对这课文内容的思考。一个小组便围绕《孔子论孝》排演了这样的相声:

……

甲:这回咱们说一说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好。

甲:毛主席说过,喝水不忘挖井人,儿行千里母担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乙:打住啊!你这都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我是想说啊,做人要懂得孝敬父母,要知道感恩。

乙:这说得没错!

甲:不管您是谁,在哪,做什么工作,都要记得孝敬父母。

乙:这是实话。

甲:孝亲敬长,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是呀!

甲: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有关“孝”的例子。

乙:哦?那你给大伙说说。

甲:有孔子论孝。

……

甲:我问你,如果你有钱,你愿意为父母花钱吗?

乙:当然,那还用问吗?

甲:父亲想抽烟。

乙:买。

甲:喝酒。

乙:买。

甲:要什么都给买?

……

精彩的相声表演让观看的学生爆发阵阵笑声,也让人沉浸其中,思考“孝”的现代含义,让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感悟生活,丰富生活化经验

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学生不仅要观察和了解多样的生活,还要对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和提升。一方面,高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4]。所以,帮助学生于阅读中获得生活化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在《直面苦难》一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带领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人生哲理。作者在文中将苦难分为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两种,进而着重评述了自然悲剧这一平常苦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感受、原因和结局这三个方面就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进行交流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面对生活苦难的普通人的无奈与失败。随后,教师则让学生思考“面对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讲述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进而使其领悟“我们不能因此倒下,我们要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这句话的价值。同时,教师可在课件上展示英勇抵抗自然灾难的英雄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对苦难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这些问题。其实,苦难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生活中的苦难是平常的,经受住苦难的人也是平常的,保持生命的尊严去面对苦难,才是人们应有的态度。通过对文本的生活化思考和感悟,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

总之,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高职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而失去了活力,让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生活化教育理論则为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文的生活本质,带领学生体会和感受生活的别样之美,于生活之中发掘和领悟文学的独特魅力,让阅读融于生活,让文学渗入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陈东海.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之生活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6).

[2]葛娟.让语文课散发生活气息与魅力——陶行知”生活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3]朱晓伟.“教育+生活”的具体实践——高职教学中生活

化教学的理性思考[J].广东蚕业,2017(11).

[4]谢东华.试论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时代农机,2017(5).

【作者简介】

李巍(197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