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1-09-22 03:19罗文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罗文英

摘 要: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经历多年的课程改革调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其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紧密结合越南革新开放的实际需要;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三是摆脱“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强调民族特色;四是注重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研究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

關键词: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097-05

越南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越南建立民主共和国后按照苏联的教育体系建立了本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并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越南特色的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准确界定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概念及范畴,深入研究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历程及其特点,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规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任务。其实,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在美国,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概念,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美国社会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形成了其鲜明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1]但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之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应用却大相径庭,在基本概念和具体内涵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旗帜鲜明地宣示自己强烈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并公开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治党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由于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以及相应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

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具体的现实形式。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越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学者称其为“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些学者则称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教育”。还有更多的学者用中国的概念去套用,也称其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此同时,对越南高校开设的这类课程的表述,也显得五花八门,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列宁主义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些越南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向中国介绍越南的这类现象时,为了便于中国学者理解,也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用于越南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介绍,如在湖南大学留学的越南学者范诚忠的博士论文,就题为《越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这些都使我们的一些研究者以为这就是越南的概念。

关于越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主观猜测,必须回到越南官方的权威性历史文献中去寻找答案。在1995年5月3日越南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颁布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提高大专院校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各门课程质量和效果预案的第214-TB/TW号通知》中,明确指出:“对在国内外学习的所有大学生,政府要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课程为必修课”。这里使用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课程。”但在2008年9月,越南教育与培训部颁布的《关于颁行非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专业高等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大纲的决定》(编号:52/2008/Q〖XCD1.TIF〗-BGD〖XCD1.TIF〗T)中指出:本决定颁行非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专业高等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大纲,大纲包括以下课程:“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在这个决定中明确使用 “政治理论课程”概念。在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于2015年3月出版的《胡志明思想教程》的“引言”中,特别说明该教材是由教育培训部组织专家编写,“用于非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专业的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材系列”,“对大学生——国家的年轻知识分子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对培养人才以及胜利进行国家革新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治理论教育”和“政治理论教材”,这两个概念清楚地出现在教材的出版说明中。由此可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越南被称为之为“政治理论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越南被称之为“政治理论课”。研究越南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当然要使用越南官方的概念和定义,而不能越俎代庖,简单地套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事实上,一些越南学者在他们的著述中对此有准确的表达,但没有引起我们学者的足够重视。如越南学者丁春理的《越南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现状与革新的方向》一文,使用的就是越南官方的“政治理论课”概念。[2]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概念定位自有其现实考量。既然越南定位于政治理论教育的概念,其范畴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也就不会完全相同。以政治理论教育和政治理论课定义为前提,越南的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三门,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从课程内容看,越南的政治理论课程侧重于政治教育、理论教育,而且也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课程”,突出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教育,故称其为“政治理论教育”和“政治理论课”倒也名符其实。比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则要宽泛得多,实际上是思想、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和文化等教育内容的复合体。对我国来说,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已扩大到民主与法治、市场经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青春期发育、心理健康、生命意识、生态观念、生活和职业指导、宗教知识等较为广阔的领域,因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需要由五门课程共同完成,并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名符其实的。

二、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改革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苏联模式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斯大林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但是苏联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的必读书,而且被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向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荐。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高等院校都开设大体相同的政治课程,即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联共(布)党史》或《××共产党历史》。越南在1945年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以后,越南共产党也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越南共产党历史》等四门课程,一直坚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唤醒了越南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随着革新开放的推进,在越南共产党把胡志明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确定为指导思想后,越南共产党明确要求,必须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风尚教育,全面推进大专院校的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的教育。大专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由越南教育培训部统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管理,从开设专门课程、统一编写教材,到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分学时,全都在教育培训部的领导下进行。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也只有指定的出版社才能出版。越南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是在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的。根据越南学者陈冰清的介绍,“革新开放前(1986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设有:马列哲学;马列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越南共产党历史等四门学科。”[3]此后,《胡志明思想》从《越南共产党历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课程。从1991年到1999年,越南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根据教育培训部的课程大纲,分别组织编写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越南共产党历史》和《胡志明思想》等五门教材,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根据革新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新的形势变化,越南教育培训部也不断对政治理论教育体系进行调整。2002年,教育培训部出台关于提高高等院校马列主义教育质量若干办法的494号决定,即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02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名称没有变化,仍然是五门。一年级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年级开设“科学社会主义”,三年级开设“越南共产党历史”,四年级开设“胡志明思想”。2003年,已经独立设置的“胡志明思想”学科成为越南高等院校的必修课。

2008年,越南教育培训部根据越共中央宣教部和中央理论委员会的意见,颁布《关于颁行非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专业高等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大纲的决定》。在这个“08”方案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把原有的五门政治理论课调整为三门,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适用对象为2008—2009学年及之后录取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专业高等院校学生。”[4]“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105课时,在第一学年开设; “胡志明思想”45课时,在第三学期开设;“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60课时,在第四学期开设。这样,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总课时变为210课时(10个学分),约占高校培养课程的7%。[5]这一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三、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综合考察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历程,深入分析其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紧密结合越南革新开放的实际需要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是与越南的革新开放同步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越南革新开放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课程改革方面,20世纪90年代从“苏联模式”改为五门课程,是为了适应苏联解体后新的国际形势和越南国内革新开放路线调整的要求。特别是在此期间,将“胡志明思想”从“越南共产党历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并进一步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这一改革的现实基础是:越共七大后,越南共产党将胡志明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和宪法,胡志明思想作为越南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越南革新开放的思想先导、理论指南和政治保障,其重要地位在全党和全社会达成了高度的理论共识和政治共识。这一改革在实施中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对于加强胡志明思想教育,解决越南革新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2002年、2004年、2008年的几次较大的课程改革和调整,都是基于革新开放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

2.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征。但不同国家在思想重视程度、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实际教育效果等方面有所区别。越南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政治理论教育,并将范畴界定为“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教育。”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容和课程等相比,越南的政治理论教育虽然也包含法律、道德、伦理、历史观等思想教育的内容,但核心和重点在于理想信念教育。这是越南政治理论教育的突出特点。

越南之所以如此重视和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由越南所处的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严重的理想信念危机,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沉重的意识形态压力。越南作为与苏联关系紧密的“以苏为师”的国家,其面临的危机和压力更为紧迫。越南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全党达成了“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危机而是僵化模式的危机”的共识,要把这一党内共识变成社会共识,就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的压力不断加大,生活方式多样化和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这些对人们的理想信念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这也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南共产党一直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其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经过几轮课程改革调整之后,其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聚焦于帮助学生形成对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3.摆脱“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强调民族特色

如果说在苏联解体之前,越南的政治理论教育较多地照搬“苏联模式”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之后,经过几轮改革,越南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则更加突出民族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的教学内容是越南人民在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选择与执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教程》的教学内容中“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共产党从越南国情出发,根据马列主义,对越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道路作出的选择和探索。《胡志明思想教程》教学内容中胡志明的“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思想、“建设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有民治民享法权国家”的思想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等,都是越南共产党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认知,具有鲜明的越南民族特色。

4.注重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

苏东剧变以后,在革新开放中,越南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进行反思,开始探索新形势下的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教育,并努力保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三门政治理论课程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教育体系。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教程》是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教育,《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是党史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那么《胡志明思想教程》就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三门课程的教材编写都着眼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目标,既注意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紧跟越南共产党中央的思想和精神,又密切跟踪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需求,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向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较好转化。此外,三门课程教学的循序展开既体现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遵循理论的先后逻辑关系,也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几点思考

尽管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经验,但其改革紧密结合越南革新开放的实际,具有鲜明的越南民族特色,其改革的一些经验也反过来值得我们借鉴,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研究。综观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有几个共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政治理论教育概念范畴的界定,既要据实定名周延准确,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实质。如何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关系到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如何把握等重要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内容是比较宽泛的,而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数量是有限的,要解决好这个矛盾,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越南将政治理论课严格界定在政治理论教育的范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有利于更加突出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理论性、意识形态性,更加聚焦于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主题,特别是聚焦于培养学生对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相比较而言,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过于宽泛的内容,必然会冲淡其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界定比较宽,在实践中还存在不断扩展、逐步泛化的趋势,一些学校把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甚至青年学生的婚恋教育、择业教育等都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将教学内容变成文史通识教育,甚至變成心灵鸡汤,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因此,在“三全育人”的大框架下,各方面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好思政课的边界,防止“跑题”“变调”,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二,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设置,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也要注意尊重学科的学理性和体系性要求。越南将过去开设的4门课、5门课合并调整为3门课,目前开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三门课程,覆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在越南的运用和发展,是符合越南实际的。三门课程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避免交叉重叠。特别是将“胡志明思想”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性和体系性。相比较而言,过去把胡志明思想融入“越南共产党党史”之中的做法,虽然可以“史论结合”地介绍胡志明思想,但“党史”以历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难以体现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性和体系性。

第三,课程教学的时序安排,既要遵循科学理论本身的先后逻辑关系,也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越南安排三门政治理论课的时间顺序是:一年级开设“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胡志明思想”,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这样的时序安排,让学生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胡志明思想,从而为学生学习研究越南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这样的时序安排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符合从普遍理论到具体实践的逻辑,也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越南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时序问题,但其做法可以启示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教学内容的时序安排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教学工作安排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要求,这里的“序”不仅包括大中小各学段之间的先后衔接,也包括大学阶段各门课程的先后时序;不仅包括理论体系本身的先后逻辑关系,也包括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要注意各学段的衔接,而且也要重视各门课程的时序衔接。

第四,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定,既要有严格的规范性,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学大纲和教材是课程的基本规范,要有刚性。但大纲和教材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而实践和理论是不断发展的,〖LL〗新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需要随时进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大纲和教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刚性、规范性与开放性、灵活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考察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大纲和教材,感到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略嫌不足。《胡志明思想教程》更多的还是局限于介绍胡志明著作、讲话中的思想,而对胡志明逝世后越南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特别是革新开放中所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不够。革新开放以来,越南运用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解决越南革新开放实际问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对胡志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完全可以纳入胡志明思想体系之中,但是,在《胡志明思想教程》中这些理论成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越南近年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不再强调“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些问题是越南革新开放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外、国内外都引起高度关注和激烈争论,青年学生对这些问题也存在许多困惑,但无论是《胡志明思想教程》还是《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教程》都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更没有运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作出分析与回答。越南教材中的这些问题值得引以为诫。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向前推进,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越南的经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越两党应该“互学互鉴治党理政经验”的实际行动,这对于开拓国际视野,从世界范围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无疑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48.

[2][3] 赵康太,李德芳.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68,215.

[5] [越]范诚忠.越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