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信息技术,演绎智慧课堂

2021-09-22 01:59周莉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想象力创设

周莉莉

内容摘要:信息革命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会用,善用,能用,巧用,活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整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字:网络信息  生活化  以静化动   思维能力  空间能力

信息技术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无论是局域网还是英特网都使小学生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使他们可以告别封闭的、狭隘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走向了自主、开放。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谈几点体会:

一、会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1)游戏的方式呈现 ,为新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在学习《角的认识》的时候,先出示角要与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学生到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实物中把角找出来,在玩中感受角的形状,发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再让孩子们当一回魔术师在电脑中创造角。随着游戏过程唤起学生的原认知,初步的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角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化静为动的画面呈现,体现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创设现实情境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创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善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于是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理解。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方式,却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能够突出本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具有简捷明确、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

三、能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和知觉发挥,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四、巧用网络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巧妙地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失控跳跃、时间倒置、影别切换、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课件中,有利于开拓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其创新火花。

五、活用网络环境,完成及时的反馈评价

灵活地利用网络环境,作好评价反馈,将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网络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能让全体教师打开窗子,迎接新世纪的八面来风,从而放开眼界,敞开心胸,站在高处,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師大版)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3】《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9期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2002.04

【5】白秀波、刘淼《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和教学的整合》.中小学电教.2001.01

【6】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02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想象力创设
创设未来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想象力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