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2021-09-22 01:59郑文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素养语言

郑文波

又一届高中学生毕业参加高考,考后很多老师和学生惊呼练习太多无用的的题,考分并不理想。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练习做题为辅的策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提高学生学生语文素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打开学生语文阅读的视野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本教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要必须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因条件不具备如农村中学或学校老师家长认识的功利性学生并没有完成课标阅读的要求,更别说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达到通过海量阅读完成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到了高中,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习惯和认识,在课外阅读方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没有兴趣读和盲目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在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建阅读小组,以时鲜新的通俗文学杂志作读本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等,相互推薦美文交流心得摘抄,慢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后,老师对学生阅读要有规划和引导,所以读什么很重要,怎么读更重要。读懂了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还不算数,还要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他(她)要把我们引领到什么地方去。有担当的作家写出的作品都在教人崇真向善,只要用心去品味,就能获得无穷的向上的精神动力。关键问题是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师生都要主动去阅读。钱理群教授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爱阅读、爱写作的老师带领学生爱阅读、爱写作。教师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打开自己的文化视野,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再引领学生打开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在读的过程中,书中丰厚的营养才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骨肉,使自己一点点厚重起来、自信起来,并通过这些沉甸甸的厚重和阳光般的自信实现自我的超越构建高雅的审美情趣,并能有效地促进阅读的质量。作为老师要交给他们一些阅读的方法,要读出作品的精髓来。落实到细节老师可以安排一些读书活动,让一些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某一部小说,诠释自己的理解,以此让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改变学生,也可以交换彼此的阅读经验;我们还可以开展语文相关的知识讲座,可以给学生讲解学生最熟悉的著作,将学生带入作品中的意境,从不同层面解读作品深刻内涵,给学生以全新的认识;我们还可以结合《百家讲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甚至坚持一周一次的时事素材阅读汇编与指向写作的美文阅读。总之,我们提倡学生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课外阅读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写读书笔记中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争取三年探索,三年积淀,宝剑练成,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高考考分理想。

二、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练笔,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高中语言能力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能力分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两个层次。口语交际能力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积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锻炼提高。具体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课堂提出回答问题,也可以可组织语文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学生通过学习与练习要能准确区分口语与书面语和语言是否得体。书面语言能力要注重考试答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考试答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答题的常规思路,积累一些语文文学术语和词语,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清楚自己所思。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所以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汲取素材,也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重要手段之一。重视作文教学是也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可或缺重要手段之一。很多老师怕上作文课,除了受到学生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成效是不明显的。也许三年的高中下来,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永远停留在最初的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名人大家作品之外,还要让他们知道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并感悟生活,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此才能写出最真挚最感人有深度的文章。总之,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广积累,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勤练笔,爱上写作,写作能力才得到提高,语言能力才最大幅提高。

三、必须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对学生思维发展培养,以致语文教学低效,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其实学生思维提升与发展,是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读、写之间有一种以隐性形式存在的深层联系,我以为就是思维。思维是读、写基本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老师可以沟通语文与不同学科领域的联系,增进学生思维的活动机制,那么他的思维空间和话题范围就相应地会扩大。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判断,这样才不致使学生陷入呆听死读的境地,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还可以多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逐层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渐进性 。老师甚至在阅读、写作中要大胆的鼓励学生用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老师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质疑,不盲从,这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则并非不可能。总之,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素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着力一两天就能见效的,而是通过多个方面,多种途径齐头并进砥砺前行,日积月累方能拨云见日。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素养语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