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木工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干预策略

2021-09-22 10:12金燕芬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

金燕芬

摘要:木工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占据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中班幼儿木工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成效,存在教师干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幼儿的活动体验。基于此,现立足中班幼儿的成长特性,针对木工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干预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充分发挥木工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班幼儿;木工活动;有效干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267

引言

木工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自主探究与创造的重要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整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中班幼儿自主意识与探究能力显著提升,是组织木工活动的关键时期。鉴于幼儿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木工活动的理解与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干预与指导极为必要,既可以保证木工活动的顺利实施,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增强木工探究兴趣,又能够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拓展木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因此,如何实施精准有效的干预措施值得教师进一步探索。

1中班木工活动中教师干预指导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势发生改变,赋予木工活的组织实施更多可能性,對于教师教育指导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教学活动的局限性随之凸显。具体而言,第一,教师等活动观察力度不足。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有效教学反馈,调整指导方向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木工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欠缺目的性与针对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将观察的重点放置于幼儿的人身安全以及木工活动的发展进程方面,对于幼儿的潜在个体需求的关注度较为欠缺。在欠缺细致入微的观察前提之下盲目的采取干预,不仅并未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反而会打乱幼儿的活动思绪,影响幼儿的专注力。第二,教师的介入过于频繁且存在高控意味。在组织木工活动过程中,教师通常以成人思维理解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不仅极易产生误判情况,引发不必要的干预行为,而且教师为了保证活动进度,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指导方式,告知幼儿解决方法。此种介入方式存在鲜明的语气高控意味,将幼儿与教师至于不对等的关系体系之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度。综上所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调整介入指导方式极具必要性与紧迫性。

2中班幼儿木工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干预策略

2.1注重过程观察,详细记录分析

对于中班幼儿木工活动的组织实施而言,教师想要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指导,要进行科学细致严谨的幼儿行为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作为介入的依据。首先,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实施对木工活动的过程观察。例如,教师选择相连2-3次的木工区域活动进行连续观察,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借助幼儿发展评量表的方式进行汇总。又或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视频方式,将木工区域活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效的观察资料信息,为后续的教学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教师结合所收集的资料以及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估,明确幼儿在木工活动中展现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教师之间的教研探讨,为木工活动的有效干预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通过构建观察记录与交流的教研体系,促使教师能够精准的把握幼儿成长认知特点,能够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针对幼儿的行为及时做出正确的预判,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学指导水平,真正落实教学相长。

2.2坚持张弛有度,尊重幼儿主体

中班幼儿木工活动的实施,依赖于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师幼主次地位,构建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组织构建形式。干预指导做到张弛有度,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既保证木工活动的顺利实施,又能够为幼儿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索空间,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调整角色定位,让幼儿独立的完成木工活动的方案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具体实施。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并不介入幼儿的自主探索过程,充分彰显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欣赏的视角审视幼儿的创作过程,及时的给予鼓励与认可,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保证其专注度的持久性。其次,教师的干预行为应具有启发性。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教师的干预并非是直接告知幼儿解决方案,而是以同伴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木工活动之中,通过语言点拨或是动作支持,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能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独立探索解决方案,以获得能力的提升。在木工区域游戏组织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促使幼儿享受探索过程。

2.3立足长足发展,培养整合思维

教师的介入并不能够局限于帮助幼儿解决某一次的探索障碍,而是立足幼儿的长足发展,以培养幼儿的自身能力为落脚点采取的引导策略。首先,教师要根据木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及幼儿的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并明确每一次木工活动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干预之下,推动木工活动向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方向发展,推动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其次,教师要打破特定的学科界限,培养幼儿的整合思维。木工活动是一个综合的探究过程,其中蕴含了数学、工程、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一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因此,教师的干预应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实际生活,引领木工活动由单一的技能学习向综合素养型转变。例如,在组织“好看的相框”木工活动时,其中蕴含了图形拼接的数学知识,乳胶运用的科学知识以及木锤与刷子用法的生活常识等等。教师通过合理的干预,引导幼儿探寻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为木工活动的深入探究提供有力加持,以丰富幼儿的活动认知。在教师的合理干预下,实现幼儿的内部动机与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以激发幼儿的自我能效感及活动成就感,促进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木工活动作为中班幼儿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的介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影响木工活动的原本的教育功能。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深入分析活动组织实施的教育本质,采取相契合的干预与引导,让幼儿享受木工创作乐趣的同时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文欣.课程游戏化视域下中班创意木工活动的有效开展[J].清风,2021(02):80.

[2]马云云.“木工坊”活动:提升幼儿的多种能力[J].儿童与健康,2021(02):36-38.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有效的介入指导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中班幼儿花样玩绳运动的研究
以绘本为载体的中班幼儿友谊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教以习为主,习以常为贵
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