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2021-09-23 03:37
全科护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结肠炎过敏性直肠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是一种食物过敏性消化道疾病,是因为外来食物蛋白造成的,且由非IgE免疫介导的,主要表现为直肠以及结肠炎性变化一种过敏性胃肠道疾病,又被称作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有研究显示,患儿机体肠道菌群失衡、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出现呕吐,腹泻、生长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1-3]。在进行饮食干预的过程中需要辅助一定的健康教育护理,但常规教育护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元化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传递疾病多种信息、积极的心理支持信息和行为干预的教育模式[4]。本研究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住院时间7~35(20.13±5.05)d;入院时收缩压(SBP)85~98(90.65±1.05)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55~65(60.65±1.05)mmHg;心率79~97(90.01±6.70)/min;体温36.00~37.30(36.70±0.20)℃;体重6~12(8.00±1.50)kg;年龄3~9 (6.71±1.12)个月;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8例,混合喂养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住院时间8~36(20.94±5.03)d;入院时SBP 86~99(90.62±1.03)mmHg;DBP 56~66(60.67±1.03)mmHg;心率81~96(89.99±6.50)/min;体温36.50~37.40(36.71±0.22)℃;体重7~11(8.55±1.05)kg;年龄2~10 (6.76±1.19)个月;母乳喂养16例,人工喂养7例,混合喂养7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医生确诊为儿童食物过敏,存在血便,主要表现为黏液血便以及鲜血便;出现腹泻,迁延性以及慢性腹泻较为常发;少数患儿存在营养不良、呕吐;结肠镜下观察存在黏膜变脆、局部红斑与淋巴样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小结节等影像学征象,严重者有黏膜表面糜烂,多发性溃疡、渗出等症状,疾病累及直肠以及乙状结肠等部位;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呼吸窘迫病人;合并其他胃肠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患传染性疾病者。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用一般性教育:实施常规的口头健康教育,主要强调用药注意事项、合理饮食并拟定相关的饮食方案等。母乳喂养者,要求母亲避免食用豆制品、鱼类、鸡蛋以及各类奶制品,2周后症状有所缓解的患儿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4周后症状仍没有缓解的患儿要进行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针对奶粉喂养的患儿,要选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果超过2周症状仍没有缓解的患儿要将普通奶粉换为氨基酸配方奶粉进行喂养;针对混合喂养的患儿,要求母亲避免食用奶制品后,普通奶粉换为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和母乳混合喂养。不管是水解配方奶粉或者是氨基酸奶粉均在症状完全消失4周后降价配方喂养。出院后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要求家属定期反馈患儿情况。

1.3.2 观察组 在一般性教育基础上观察组对患儿家长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①成立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小组成员内有责任护士、主治医师各1人。组内成员均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整理患儿信息并单独设立健康管理电子档案。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身体质,联系患儿家属情况,制定用药及饮食管理方案并向家属详细说明。②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小组由组长牵头制作了一系列关于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演示文稿(PPT),内容包括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饮食方案、不良反应表现等相关知识,并加入与患儿密切相关的医保等相关政策的详细解读。③责任护士通过多种形式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宣教。包括每日床旁一对一口头宣教用药方案、饮食方案,指导家长规范进行患儿日常护理操作;分时段利用病房电视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利用病区健康教育园地宣教日常护理操作;选择每周一、三、五下午在病区休息岛,以座谈会的形式宣教相关护理要点。④为了保证健康教育效果,主治医师也会选择合适时间和患儿家长充分进行病情沟通,为家长答疑解惑。对于专业性太强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小组开会讨论通过什么方式、如何讲解让家属更为直观的理解,最终确定提供给家属。⑤创建并运营微信平台公众号,邀请家属加入微信护理群,并利用后台推送最新胃肠护理视频教程、饮食干预方案等,提供及时长效的信息支持;在平台上进行日常的患儿病情交流;后台提供智能问卷调查服务,邀请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长对患儿病情回馈及问卷调查评分来了解护理、治疗方案落实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治疗方案。⑤在微信平台或者在当面和家属交流患儿病情时要评估家属心理状态,找出心态不佳的原因后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家属的消极情绪;帮助家属转移情绪,不断增强康复信心;组织交流小组,鼓励患儿家属畅谈并分享护理经验,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提升护理的有效性。⑥与患儿家属通过面对面交谈、电话联系以及微信、QQ等视频聊天软件等形式进行回访,于患儿出院前1 d和家属面对面沟通;在出院后每周对家属进行电话回访、视频回访,每次20~30 min,回访期间要全面掌握患儿身体恢复情况,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干预方案。

1.4 评价指标 两组均干预到患儿出院时,随访3个月,结束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①营养风险筛查:两组均在干预前及出院时、随访3个月后使用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表(STAMP)[5]评估患儿营养风险,包括疾病风险、膳食调查以及人体测量学。疾病风险:不存在0分、可能存在疾病风险2分、一定存在疾病风险3分。膳食调查:饮食无变化且营养摄入良好0分、与日常饮食量比较近期饮食摄入量减少≥50%为2分、无饮食摄入3分。人体测量学:0~1个百分位数/栏计0分,>2个百分位数/栏计1分,>3个百分位数/栏或体重<第2个百分位数计3分。3项指标相加得总评分在0~1为低营养风险;2~3分为中度营养风险;4~9分为高度营养风险。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大便频率及干湿度正常(每天<3次且连续3 d排便,每天1次),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无肉眼可见红血丝、黏液;腹泻性状改变且频率明显减少。③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重测效能为0.832,包含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宣教掌握情况及患儿预后改善4个部分,各部分5分1个区间,5个等级,根据评分情况评估护理后满意,计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STAMP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单位:h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疾病在母乳喂养儿中较常见,是指健康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到几个月内出现黏液带血的粪便[6-7]。该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患儿母亲摄入过敏原性食物后经由乳汁被婴儿胃肠道摄取,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过敏性表现;患儿食用配方奶喂养,是由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质引起[8-9]。临床上大多于3月龄尤其是2月龄起即出现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婴幼儿胃肠道尚未发育完善有关。

健康教育是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的社会教育活动,病人和(或)家属通过健康宣教能主动接受并实施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能促进根除或减弱影响健康的高危因素,起到预防疾病、维持机体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10-11]。健康教育的重点及难点是指导形成健康生活意识,使受教者自动摒除不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12-13]。利用健康教育可帮助产妇及家属了解食物是否会引起患儿疾病,并能自觉地规避;养成产妇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利于患儿预后的改善[14]。它是护理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索整体护理,实现优势临床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患儿的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STAMP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能降低患儿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满足不同层次患儿家属的宣教需求,提高宣教效果,宣教方式多元化,包括语言版、纸质版、图画版、视频版、网络版等方式,且不同的宣教方式受众不同[15-17]。护理人员准备疾病宣教视频、PPT,将视频资料上传至微信后台。宣教内容清晰明了,可以随时观看,内容易于患儿家属理解与接受,既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又保证了宣教效果,能很好地指导家属监测患儿病情,进行饮食干预,降低营养风险。帮助家属明确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疏解家属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提升康复信心,配合度更高,饮食干预效果更好,进而缩短症状改善用时[18-20]。此外,护理中在随访期间利用微信后台不断更新最新的护理方法、康复视频等为患儿家属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支持,利于不断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儿的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结肠炎过敏性直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