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滩地圆形流水池养殖鲟鱼试验

2021-09-24 10:14姚俊杰向俊思
科学养鱼 2021年7期
关键词:鲟鱼水池圆形

陈 抚,苏 昕,姚俊杰,向俊思

(1.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安顺 561200;2.贵州大学渔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思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贵州 安顺 561200)

鲟鱼有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等模式,而对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山区较多的地方主要采用流水池养殖。大多数流水池养殖鲟鱼的水源为地下水、山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水温相对稳定,而河流水受环境因素影响,水温变化较大。基于此,本文对以河流水作为水源的流水池养殖鲟鱼进行试验,介绍该模式下鲟鱼的生长及经济效益等情况,以供参考。

一、试验条件

1.养殖地点

本试验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简嘎乡板岩村思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开展,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600米,全年气温0~36℃,年降水量800~1 000毫米。试验水源为河流水,由红辣河在镇宁县板岩村河段引水,水源上游流经居民生活区,水量充足。

2.养殖条件

养殖区分为试验池、集污区及水处理净化区。试验池沿河流方向并列排布,集污池设置在试验池右侧,养殖尾水经净化区处理再排放至河流下游,具体位置见图1。试验池为圆形流水池,共43个。每个池规格为28米3,池深1.5米,水深1.2~1.3米。圆形池分别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排水口设有栅栏,以防鲟鱼逃跑,另设1个排污口,养殖尾水由此排入集污区。集污区为长形水泥池,规格为900米3(长60米、宽6米、高2.5米),集污区上方安装可移动吸污机台,每小时吸污1次。水处理净化区包括面积为600米2的三级沉淀池和两个生物净化池,每个350米2,池内种植一定量的菖蒲、美人蕉、水生鸢尾等绿色植物。

图1 养殖区局部示意

3.养殖品种

试验品种为西杂鲟,鱼种由本寨鱼苗繁殖基地转运而来,鱼体质健康。鱼种于2019年9月18日投放,平均规格为250克/尾,总投放25000千克,共10万尾。

二、试验方法

1.饲养管理

鲟鱼投放后,每天人工投喂鲟鱼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质40.0%、粗脂肪7.0%、粗灰分16.0%、粗纤维4.0%。每天投喂3次,投喂率为0.8%~3%,依据鲟鱼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在试验过程中每天都要进行1~2次排污,如果水质不好应加大排污量。试验期间要做好记录,试验结束后分析鲟鱼的总产量、存活率、饵料系数、成本和收益情况。

2.病害防治

鲟鱼入池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因为流水池水体优于循环水,所以流水池养殖鲟鱼发病相对较少。试验过程中鲟鱼出现了肠炎病,采用大蒜素拌入饵料进行投喂(2~3克/千克饲料),持续使用7天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每天早、中、晚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检查,患病的与受伤的鱼及时捞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3.数据分析

试验鱼在投放前先测量体重,每天检测水体水质,记录投喂饲料量,试验周期结束后,测量末体重。

成活率计算公式如下:

三、试验结果

1.养殖结果

养殖试验结束日期为2020年3月15日,为期6个月。经检测,试验结束时收获鲟鱼9.56万尾,总产量82 216千克。鲟鱼平均规格860克/尾,成活率达95.6%,饵料系数为1.48。

2.水质情况

试验期间,每天分别在8:00、12:00、18:00测量圆形池内水温,观察水温情况,其中正午时分水温普遍较高。养殖过程中池内最低水温为10.3℃,最高温度曾达到30.1℃,溶氧为5.6~8.2毫克/升、pH为7.6~8.2。

3.效益分析

试验进行180天,成本包括饲料费73.3万元、人工10.8万元、电费27万元、鱼种51万元,药费0.6万元、其他3.2万元,共计165.9万元。试验结束,鲟鱼总产量为82 216千克,按照2020年市场价格30元/千克销售,总产值约246.7万元,纯利润达到80.8万元。

四、总结

1.水源条件对鲟鱼养殖的影响

鲟鱼属于亚冷水性鱼,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陈细华等,2020)。山泉水、地下水和水库底层水的温度可常年保持在15~18℃(马国庆等,2014),而河流水易受季节影响,夏季水温偏高,最高可达30℃。水温升高会加快病原体的生长,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周华书,2020)。试验期间当水温超过28℃时,部分养殖池鱼的发病率增加,摄食量降低,生长缓慢;水温在11~25℃时,鲟鱼摄食能力强,生长速度也较快。当圆形池内水温较高时,应及时巡塘观察鱼体活动和水位情况。本试验采取加大水体交换量和交换次数的方式,将水体交换量从43米3/时提高到60米3/时,水体交换次数从2~3次/时增加到3~4次/时,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池内水环境稳定。试验结果表明,以河流水为水源的流水池养殖鲟鱼180天,平均规格由250克/尾增重至860克/尾,成活率达到95.6%,鲟鱼保持了较高的生长水平,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池形选择对鲟鱼生长的影响

常规的鲟鱼养殖流水池多为长方形水泥池,而本试验采用圆形流水池养殖鲟鱼,其没有死角,使水体最大程度流动,便于鲟鱼捕捞。同时,由于鲟鱼头部呈三角形,吻端较突出,游泳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长方形流水池中养殖时,由于池中有明显的切面,鲟鱼吻端易碰撞切面受伤。有相关研究指出,圆形池养殖鲟鱼的存活率高于方形池(张海耿等,2020)。

3.水质对鲟鱼养殖的影响

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pH等指标对鲟鱼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鲟鱼对水质指标的变化表现极为敏感,水质清新、溶氧高,鱼的生长速度将显著加快、饵料转化率提高。有研究表明,鱼类在流水条件下比静水条件生长更快(许品诚等,1989;Ahmad S等,2016)。本试验具备较好的流水条件,适合鲟鱼养殖。

4.日常管理对鲟鱼养殖影响

试验期间要勤巡池、勤观察,检查增氧设备及排污装置,密切关注鲟鱼摄食,按需调整投喂量,发现病鱼或死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鲟鱼疾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发现患病鲟鱼找准病因,使用合规药物及时医治。本试验期间要注重鲟鱼养殖的日常管理,以期达到在满足鲟鱼生长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猜你喜欢
鲟鱼水池圆形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休闲假期
责任(二)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100岁的鲟鱼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找水池
圆形变身喵星人
水池里共有几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