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暴发性鲫鱼溃疡病的诊治

2021-09-24 10:14刘文俊孙翰昌
科学养鱼 2021年7期
关键词:头孢类病鱼纳米银

刘文俊,孙翰昌,刘 翠,肖 翔

(1.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 402160;2.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2160;3.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重庆 402160)

一、发病情况

鲫鱼溃疡病发病时间自2020年12月底开始,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生。发病池塘水温为15℃左右,水深1.1~1.5米,池底淤泥0.3米左右,均为商品鱼池。笔者现场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是商品规格的鲫鱼,平均300克/尾以上;病鱼反应迟缓,食欲减退;无论是原塘养殖还是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鱼,都有发生,顽固且难治,具有较强传染性,呈慢性流行之势;最初是零星死鱼,到最后死鱼量大增,甚至导致绝塘。

二、病鱼诊断

将患病鲫鱼置于解剖盘观察,发现患病鲫鱼下半身溃烂,嘴部周边充血、出血严重。具体临床症状为:体表和鳃丝黏液很多且稠滑,鳃丝肿胀,有鳃霉病状;体表有局部鳞片成团块充血,伴有局部充血的竖鳞病症状,尾柄出血或竖鳞严重(图1);鱼眼突鼓,鱼嘴充血溃烂,下颌严重充血、出血(图2);鳍条基部充血或出血,部分鳍条腐蚀。显微镜下观察,濒死的病鱼鳃、体表上有大量的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寄生。

图1 鱼体症状

图2 头部症状

三、治疗措施与效果

根据本次鱼病的症状并结合生产实际,采用的治疗策略是“杀虫药+头孢类药物+纳米银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法,5~7天为1个疗程。第1天杀虫,然后是头孢类药物和纳米银药物联合治疗,两种药在上、下午分开用药。初次试验的池塘面积为1亩,水温14.5~16.5℃,后面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治疗效果良好。具体用药剂量如下。

1.首先用常规药物杀虫,按标准剂量全池泼洒,主要是针对鱼鳃、体表上镜检时发现的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

2.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纳米银消毒剂50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4天。

3.每亩水深1米用100克头孢菌血康粉剂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或者每千克饲料添加200克搅拌均匀后投喂,与纳米银消毒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每天1次,连续用药4天。

按照本治疗策略连续用药3天后,死鱼数量明显下降;第5天基本上没有发现死鱼;持续用药7天,池塘就没有发现病鱼了。

四、讨论与建议

溃疡病是鱼类易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次暴发性疾病的多数临床症状与资料记载的溃疡病症状相一致,但与传统意义上鲫鱼出血病和竖鳞病有明显区别。临床诊断时容易误诊为赤皮、水霉并发症,但有些患病鲫鱼并没有受过伤,且没有捕过鱼或者拉网的池塘也会发病,有些鱼从发病到死亡也没有水霉发生。根据本次鲫鱼暴发性疾病诊治实践,给水产养殖户提出几条建议。

1.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养殖管理,定期进行彻底清淤、晒塘,科学调控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暴发,确保绿色、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

2.做好日常养殖管理,按时巡塘,及时清除发病或死亡个体,严防交叉感染,同时严防水变导致缺氧泛塘等事故发生。

3.坚持“四定”的科学投饲原则,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头孢类抗菌药物、免疫多糖、电解多维等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鱼的抗病力。

4.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定期检查鱼体,发现病鱼及时诊治是防治本病的有效对策。

笔者在本次鱼病防治中,发现治疗时不能加新水,未发病的池塘加新水后就会发病,可能与加水冲击底泥,导致有害物质快速释放有关。

猜你喜欢
头孢类病鱼纳米银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金银花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及其对织物的抗菌性能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基于陈皮提取物的纳米银绿色合成方法研究
裂唇鱼
甲醛气味克星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探悉
急诊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