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人工繁育及养殖试验

2021-09-24 10:14张鼎元王跃斌阮泽超许文军柴学军
科学养鱼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黄鱼链球菌病亲鱼

张鼎元,王跃斌,阮泽超,许文军,柴学军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 舟山 316021)

2020-2021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西轩渔业科技岛、登步岛网箱等进行了小黄鱼人工繁育及推广养殖试验,现将繁育、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亲鱼养殖

2020年3月5日从宁海引进亲鱼5 000余尾,平均个体重35.5克,大部分个体性腺发育至三期末四期初。分于西轩渔业科技岛西越冬室5、6号池内养殖,此时自然水温13℃,海水盐度24,小黄鱼情况稳定,未发现病害。

小黄鱼亲鱼养殖期间,每天采用虎豚3号料投喂4次,定时吸底扫污,每天换水150%以上。2020年3月中旬开始采用沙蚕强化投喂,时间1.5个月左右,在此期间也尝试投喂鱿鱼块、马鲛鱼块或黄占鱼(巴浪鱼)块,但是效果较差,小黄鱼摄食量低。经过9个月的养殖,小黄鱼平均个体重达到了128.63克,为初始体重的3.62倍,其中6-7月生长速度较快。

二、人工繁育

4月23日、4月28日、5月9日以及5月13日对亲鱼进行催产,总共收集受精卵5 650毫升,其中上层好卵1 950毫升。水温17~19℃,小黄鱼受精卵经40~50小时孵化出膜,共获得初孵仔鱼80万尾。鱼苗出膜两天后开始投喂轮虫并添加浓缩藻,根据轮虫密度及时调整投喂量。仔鱼日龄16天后绝大部分小黄鱼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小黄鱼幼鱼日龄26~30天时平均体长1.5厘米左右,此时自相残杀现象明显,需要及时分苗控制密度并在饵料中补充枝角类或桡足类,再逐渐过渡为配合饲料。幼鱼日龄40天后,小黄鱼体长基本达到3厘米,此时摄食配合饲料能力明显上升。

经过50天左右的培育,获得全长5厘米的小黄鱼幼鱼25万尾。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20年小黄鱼繁育情况

三、推广养殖情况

通过室内水泥池和海上网箱小黄鱼养殖生长情况对比发现,整体上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是随着海水温度的降低,室内水泥池中小黄鱼的生长速度超过了网箱养殖个体。至2020年12月底,室内水泥池和网箱养殖小黄鱼平均超过了50克/尾。

2020年所繁育的小黄鱼大部分出苗至海上网箱,也推广给养殖企业,远距离的运输对小黄鱼造成的损失很大,如果后期养殖管理合理,基本不会出现较大的损失。

四、病害防控

2020年室内水泥池和网箱养殖小黄鱼皆遇到了一些病害问题,其中亲鱼受影响程度较大。寄生虫病有淀粉卵甲藻病,细菌性病有诺卡氏菌、链球菌病,推广养殖的小黄鱼也发现过虹彩病毒病。

1.淀粉卵甲藻病

亲鱼于7月29日首次发现淀粉裸甲藻病,乙酸铜0.5毫克/升连续使用3天后增加至0.7毫克/升继续使用两天,之后鳃部未见寄生虫。但是小部分亲鱼一直在水面抬头游动,嘴巴无法闭合,一段时间后陆续死亡。人工繁育鱼苗在高温期定期进行预防,未暴发病害。

2.诺卡氏菌病

室内亲鱼于11月9日检测出诺卡氏菌,感染此病的小黄鱼离群游动,时常将头部浮出水面,嘴巴张开无法闭合,少数个体体表有出血痕迹。发病后采取过抗生素拌料投喂治疗以及换水等方法,但效果不显著。待水温下降至15℃以下,带病症个体数量明显减少。

3.链球菌病

网箱养殖亲鱼及当龄鱼在9月1日检测出链球菌,链球菌病引起了小黄鱼大规模死亡,具体症状表现为小黄鱼鼓眼、出血。药物治疗采用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拌料投喂,药效不显著,总体死亡率达到了70%。该病暴发的原因可能与养殖密度高有关,所以应当及时分苗。

猜你喜欢
小黄鱼链球菌病亲鱼
一例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羊链球菌病多发 防治方法看这里
小黄鱼明白了
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地热水环境条件下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山羊链球菌病的防治
炸小黄鱼
油炸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