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1-09-26 15:18康亚鑫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新媒体

康亚鑫

摘  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其能够快速地进入其他领域,例如教育领域。高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思政教育需要紧密贴合时代背景。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思政教育受到冲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迎着新媒体时代的浪潮,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26-03

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接近10亿,得益于我国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及快速普及的移动智能设备,我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以大学生为主的学生网民成为了其中最大的群体,也是所有网民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学习和娱乐,传统的思政教育需要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开拓创新,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机会。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传媒的优势逐步丧失,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或难以实现的事情,例如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迅速查找学习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互联网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大多数学习、生活中的任务。高校思政教育如果长期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一方面,教学模式无法得到革新,大学生容易出现无聊甚至厌烦的情绪。目前不少的高校都存在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现象[1],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式落后。并且纸质书本等传统媒介信息的时效性有限,与实际情况脱轨,学生无法通过思政课获取最新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体系难以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教师的思想和理念与学生存在代沟,在很多问题上无法与学生达成共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我国针对网络环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因此互联网中依然存在较多的糟粕文化。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内容的发布门槛相对较低,再加上审核管理不严格,不良信息容易快速传播和获取,尤其其中的恐怖、暴力和色情内容会严重腐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随着全球文化在互联网中的交融,各种西方自由思潮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并且不少的西方国家长期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妄图达到所谓“和平演变”的目的。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血液,大学生应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环境无法自拔。大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容易沉溺于网络环境以至于無法分清现实和虚拟。终日沉溺于网络环境不仅会使学业荒废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2]。另外,由于互联网中鱼龙混杂,不少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大学生随意转载、发表未经证实或胡编乱造的内容容易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上述情况都可以被视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于其他大学生以及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学环境。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地完善高校育人机制,在向学生教授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育才的同时也能够育德。另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紧迫感,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需要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到来已经成为趋势,高校应当主动融入时代潮流,积极创新开拓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提升信息素养,坚守主流文化。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大,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因此以内容取胜便成为了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中快速传播的重要法宝[3]。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尽可能抢占先机,通过互联网占领青年学生主流文化学习的高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墨守成规,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开展网络直播等。

(二)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青春活力、富有创造力是青年学生的代名词,思想活跃、思维方式新颖均是青年学生的特征。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紧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理念的前提是高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应逐步转变观念,正视当前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随着近几年网络短视频的爆红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这一类型视频的喜爱,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乘着短视频热的东风开展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零存整取形式的教学方式即建立在短视频等平台。思政教师可以整理教学的内容,制作成30秒左右的短视频推送给学生,大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学习相关的内容。另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账号,将课程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推送给大学生,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零存整取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不占用大学生过多课余时间的基础上,完成对其知识的巩固,使教师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开展教学。随着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发布内容,因此互联网中的主体和客体逐渐被淡化,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自媒体使得人人都可以作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为客体,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既可以是教学的客体,也可以是主体。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转变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主体性理念,鼓励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布者,带动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大学生网民是我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因此网络中的大学生群体事件很容易演变成社会事件。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地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使得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树立[4]。首先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平台,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信息的发布应当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使其成为权威声音的发布渠道,引导大学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事件,正确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声音。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信仰坚定同时具有较高互联网意识和使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高校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上述条件,此外还应定期组织针对思政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互联网水平,教师队伍结构应当包含老、中、青三个年龄段,让他们将互联网文化成果带入思政教育教学中。

(四)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当前严峻的形势,迎难而上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共青团、党支部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应当充分把握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立足于青年学生群体,了解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目前共青团中央分别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均成立了官方账号,作为青年群体与我党联系的纽带,为开展青年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献。因此各地高校应当充分吸取经验,开设专题网站,为信息的发布、学生的学习以及政务公开等提供渠道。其次,利用互联网环境中自由的特点促成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5]。例如,在师生喜爱的网络平台中设置网络学术议题,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引导师生就问题交换意见,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校园互联网氛围。此外,加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高校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高校针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不能一味地围堵,善于引导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另外,针对存在网络道德失范的学生,高校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当事学生进行惩处,加强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以免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考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和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作为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优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正视互联网的发展,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将高校思政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及高度。

参考文献:

[1] 颜晓莺. 艺术设计中的叙述性语言与“故事思政”的融合及创新路径研究[J]. 大众文艺,2020(23):158-159.

[2] 郑苏娟,陈璐,嵇敏. 融于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工科数学分析》思政教育改革为例[J]. 大学数学,2020,36(06):35-39.

[3] 齐立辉. 融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创新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4-5.

[4] 宋伟. 高校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 人民论坛,2020(35):120-122.

[5] 王晶晶. 高校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2020(12):19-20.

(荐稿人:左玉,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新媒体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