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入与融合

2021-09-26 01:16李棘董铮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李棘 董铮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所创造的全新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近些年,国家和政府非常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各种学校也逐渐尝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单一、红色资源开发不够等情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并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教学融合;教学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13-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是高校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出发,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实践路径,希望能够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与建设中积累的一种精神以及物质上的传承,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属于中国社会特有的资源,表现的形式可以是精神层面,也可以是物质层面。红色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将精神作为思想内核,是中国革命的宝贵遗产,同时代表着中国社会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度。先进性是红色文化在发展中始终体现出来的一种时代特征,当前红色资源主体反映在精神领域上主要体现为人们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狭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彰显出的党性精神及与之对应的遗址。广义上的红色文化是能够彰显出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经历的革命活动场地以及景观[1]。从具体的红色文化上来看,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但思想内核强调红色文化主要是中国社会的革命道路与革命精神,也就意味着红色文化包含各种类型的中国革命道路以及革命文化内容。

综合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思想内涵主要是指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并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思想资源,必须明确其中的有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只有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红色文化才能够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

(二)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功能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是革命发展的源泉,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文化属性的政治性以及价值取向,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人们夺取胜利与战胜困难的核心力量,其中的思想财富被群众认可之后,便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些红色文化的背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财富,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思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透过时代的发展看到背后的规律,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开辟未来。

2. 革命文化历史的传承功能

红色文化作为党和国家在发展中的宝贵财富,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其中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文化在发扬与传承的基础上探索与创新,在不同时期开辟出与时代相对应的发展道路,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与斗争中都会体现出全新的时代价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红色资源不断累积,这也成为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同的革命文化精神形成后,会形成强大的精神驱动力量,对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强大而有效的影响。由于新时代与革命时期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各自的精神传承上有着各自的内涵体现,但是具體的表述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分析。对红色文化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始终体现“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并且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中展现出本质上的统一。

3. 思想引导和情操陶冶功能

在红色资源的现代传承中,不同历史文化所产生的物质资源,包括各种遗址、文艺作品、档案记录等,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呈现全新的艺术手法,向现代社会展现过去革命环境之艰苦,使人们在接受红色文化传播与影响过程中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给自身带来的思想与精神的洗礼,在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中感受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文化上的传播从精神与物质层面对学生的素质以及品行产生影响,从而在新时代使红色文化迸发出巨大能量,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其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融入与渗透的思路

(一)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融入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分析,教学中需要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合的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对于一些和教学相关度不大的红色文化可以直接舍弃,在一些相关的文化教育引导中,教师需要对文化做出细致的加工,将一些传统红色文化中的资料和元素等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体现出红色精神的影响和传承,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学资源如果不能融入产生情感共鸣,或红色文化的引入过于生硬,会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反感,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反面的效果。从避免问题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从系统发展的层面上应对这一问题,对红色文化做出深度挖掘与思考,找到其中存在的联系,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赋予红色文化生命力,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拉近教学中的距离感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引导出发,谋求更完善的师生教学关系。一是平等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越充分,在思想上的引导就会更有效果,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可自然轻松的渗透,这一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有着较为直观的表现和影响[3]。二是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提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感悟,理解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自身出发,对学生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

(三)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主体,而更多地承担起引导者角色,只有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综合素养,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可以从如下几点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提升:一是红色文化培训。首先是要强化教师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只有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教师才能够有效地调动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在教学中,并丰富自身教学内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教师教学方法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转变传统教学中单方向的灌输教学,使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电影以及PPT等各种教学资源,转变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提升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观、价值观、思想等等都会对学生造成直观的影响,如果教师难以控制课堂,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水平。

三、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与渗入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通过红色课程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可以从多层面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对不同地区红色文化调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红色文化中的实践观摩,使学生在心灵上感受到全新的体验和震撼,这样学生对书本教学也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图书馆中利用全新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包括利用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知识书籍、主题书的陈列设计等,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抽象认知产生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了解,并结合相关知识对课堂做出解读与整合,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产生直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4]。当然红色文化还可利用影视传播,如在长征相关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长征》这部电视剧使学生感受先辈在革命中不怕艰难的状态,对当下生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珍视当下的社会生活。

(二)探索教学体验方式,强调学生在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上的体验

当前关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出现了不同层面上的创新,并获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导学生对传统的红色文化有更多方位的了解。从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有机融入红色资源出发,教师可以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教育[5],在体验的过程中利用图片、文化、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历史有着紧密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历史的引入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情绪。

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一些对学生有思想震撼和引导的素材[6],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并没有关于战争的具体情境,但是这种历史的传播与沉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教师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出发,对这些在学习中可引起学生共鸣的地方,利用视频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内容以及内涵上的理解,利用想象以及联想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看法;或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从景观中反观自身,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学生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在思想上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创新中理解强化,引导学生更加全方位地认识教学中的红色文化重要性[7]。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

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教学过程也较为枯燥,学生丧失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习的兴趣,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只有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发展[8]。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案,并引入具体案例分析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以及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案例来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法有着灵活性、针对性以及新颖性等特点,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吸引,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成故事形式的教学,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9]。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上,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一言堂”教学,通过教学中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多方面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以及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10]。在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课程目标角度出发,交替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兼顾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中嵌入红色文化,需要在网络、实践、理论等教学中逐渐渗入,并将各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特征,掌握好当代学生认识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11],利用情境、体验、参与、研讨、讲授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创新实践,强化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效果[12]。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趣和新颖,就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若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则会事倍功半。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并进行传播,需要从不同层面出发,对这一问题作出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方法,最终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韩震.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背景及主要特点[J]. 基础教育课程,2019(19):48-52.

[2] 周勇. 浅析问题意识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6):84.

[3] 姬海涛.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政治课教学法优化[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4-7.

[4] 杨志敏.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的教学设计[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28-31.

[5] 陈爱金. 议题式教学彰显主流意识形态[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18-20.

[6] 万如生. 发挥学生在情境素材创设中的主体作用[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21-24.

[7] 李勤. 做学生坚定信仰的领路人[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82-84.

[8] 董亚.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涵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J]. 基础教育课程,2019(18):57-61.

[9] 余华,涂雪莲. 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9):62-67.

[10] 郑琳川. 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情感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02.

[11] 饶苗苗,胡华. 以融合思维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03.

[12] 孙淑秋. 思想政治课应有效嵌入红色文化因素[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01.

(荐稿人:牛玉萍,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课题编号:WSNJC202029);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发挥红色文化在国防教育中作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lslktyb_078);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课题“关于多方面、深层次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课题编号:WSNJC201912) 。

作者简介:李棘(1979—),女,硕士,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董铮(1978—) ,女,学士,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