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

2021-09-27 13:50莫赛军曹文波何璐云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莫赛军 曹文波 何璐云

摘 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既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基础教育平台,也是课程思政的天然载体。开展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对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疾病预防的理念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微视频结合雨课堂的方式开展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思政实践,使课程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达到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素质教育课;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

一、引言

高校课程思政主要是创新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要求兼具专业性与思政性。文化素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基础教育平台,也是课程思政的天然载体。与医学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也同样需要做到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协同育人。高校教师在课程中弘扬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习惯不科学、自我保健意识较差等多种复杂因素,在校大学生也成为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之一。恶性肿瘤防大于治,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围绕致癌因素和肿瘤的三级预防,向大学生普及肿瘤相关知识,使肿瘤预防理念深入人心,对于在校大学生肿瘤预防具有重大意义。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授课对象为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但是,由于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内容更侧重科普性、趣味性,教师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并非易事。如果衔接不当,会导致教学过程偏离应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不能接受甚至上课积极性降低,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因此,笔者所在的课程组积极探索,采用微视频结合雨课堂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实践。

二、微视频和雨课堂结合,开展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思政的设计及实践

(一)课程思政要点设计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课程组将内容设置为绪论和我国常见肿瘤的致癌因素及预防两个大专题。绪论分为三个小专题:肿瘤发展史、肿瘤发生现状、肿瘤基本特征。在我国常见肿瘤的致癌因素及预防专题中,课程组根据肿瘤类型分为以下几个小专题:肺癌、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循环系统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组教师自行录制微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视频资源,将包含思政元素的素材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视频。比如,在讲述肿瘤发展史时,教师可以将我国中医在肿瘤认识、防治肿瘤的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整合成微视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古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在肿瘤发生现状专题中,教师可以利用CCTV-13的视频报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10年上升近10%》,展示我国在肿瘤医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在介绍肺癌专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意视频《吸烟的危害》,使学生通过观察长期吸烟导致肺部出现的变化,充分认识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从而使“禁烟”宣传深入人心;同时,可以采用名医访谈介绍肺癌是否传染这一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肺癌,区分于肺结核以及新冠肺炎等传染性肺部疾病。在讲述肝癌病因及预防专题时,教师通过《永远的焦裕禄》视频片段,在介绍肝癌的显著特征、危害和病因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直无私、鞠躬尽瘁、一切为了人民的高贵品质,鼓舞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私奉獻、勇往直前。

(二)课程思政实践环节

课程组选取郑州大学选修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2020年度学生为实验组,共88人:男生41人,女生47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分别为79、8、0、1;医药卫生、文科、理科、工科、体育艺术专业人数分别为26、17、11、33、1。2018—2019年度学生为对照组,共91人:男生43人,女生48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分别为83、5、2、1;医药卫生、文科、理科、工科、体育艺术专业人数分别为24、19、12、34、2。两组性别、年级及专业分布差异度P值分别为0.929、0.433和0.97,表明实验对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内容设置基本一致,且均采用雨课堂进行教学,但在实验组中利用微视频开展课程思政,对照组只进行文字的口头讲授。授课完成后,课程组采用相同的问卷利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并收集,评价两组学生对于雨课堂结合微视频开展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以及学生课程参与度和积极性变化。最后采用SPSS21.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差异极为显著。

(三)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课程组通过无记名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问卷179份,其中对照组91份,实验组88份,回收率100%。分析表明,对照组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满意度为63.74%,实验组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满意度为100%。实验组92.05%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上课积极性,而对照组30.77%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并不能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此外,实验组100%的学生都认识到了控烟的重要性,89.77%的学生对我国中医学的认识有所提高,85.23%的学生增强了爱国情怀;对照组的数据的分别为73.62%、74.72%和49.45%。同时,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表明,实验组平均成绩(87.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82.44分),实验组学生成绩等级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上述结果表明,雨课堂和微视频结合开展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思政的效果明显优于文字的口头讲授。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结语

课程思政的过程其实是教师通过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课程目前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的重要保证,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在素质课程教育过程中,学生存在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较低、互动性差甚至零互动等问题,若教师再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将会极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就必然要求教师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实现课程思政。研究表明,雨课堂和微视频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PPT和微信的有效结合将教师和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创新。微视频是指通过多种终端摄录并上传互联网播放共享的、长度在30秒到20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短、快、精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是郑州大学向广大在校非医学生普及肿瘤相关医学知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课程组采用雨课堂和微视频的方式,将思政内容和肿瘤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结果证实,雨课堂和微视频的结合,不仅很好地衔接了课程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而且使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将预防癌症理念、民族文化自信、爱党爱国情怀等思政要点不着痕迹地落到实处,最终充分发挥了高校课程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爱明,杨芳,周霞.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彰显思政教育价值的实践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8(24).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3]刘婷婕,吕旺盛,白婧,等.大学生恶性肿瘤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0(2).

[4]曹文波,姚星辰,岳明金,等.河南某大學在校大学生肿瘤知识普及现状调查与思考[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4).

[5]何爽.“课程思政”理念下综合素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9(2).

[6]黑宇宇,马佳君.基于雨课堂在“西班牙文学”课中导入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西部,2019(26).

[7]刘彩云.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7).

责编:桃 子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