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9-28 18:18程艳芳
理论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人才

程艳芳

关键词:高校;人才;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文化移情能力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127 — 03

近年来,我国涉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外交事业规模快速扩大,提升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这一能力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以良好应变能力和灵活思维为基础,做到对外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同时对文化交际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情境给予勇敢包容,切实化解并避免受文化偏见和文化中心主义影响,保证跨文化交际可以在和谐氛围下有序开展,以上均需要文化移情能力發挥积极作用,消除多层跨文化交际困难阻碍,运用文化移情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国际型人才跨文化交际素养的高要求。然而,现阶段从我国高校实施的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现状来看,仍旧存在很多不足,获取的培养效果差强人意,文化移情训练模式单一陈旧,教学氛围沉闷无趣,教学内容与学情脱节,不利于学生在科学引导与合理训练下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移情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一、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概述

(一)含义解读

所谓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简答来说就是民族文化和非民族间文化发生融合沟通过程中,可以自觉站在交际对方立场,从不同文化背景角度出发,以追求和谐跨文化交际效果为目标,遵循包容、尊重、理解、平等为交际基本原则,所形成的情感和表象知觉完美结合的一种优秀能力〔1〕。作为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中的“灵魂”,文化移情能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融合性等明显特点,对于加深文化交流融合、调节和避免民族矛盾有着广泛且深刻影响,所以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值得引起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以及实践探索。

(二)影响因素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形成、培养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的一个常见和重要因素便是种族中心主义,可对知识获得过程产生巨大阻碍,目前针对剧场偶像、市场偶像、种族偶像、洞穴偶像四类概括总结出来的种族中心主义表现形式,跟多所高校将其作为针对性训练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情境跨文化交际中,锻炼逻辑思考、换位思考、词汇正确应用能力,自主思索自身行为,便于对其他文组差异性文化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和接受。

(三)主要内容

首先,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移情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可以将文化交际者存在于思想观念里的消极观念消除,令价值观更加积极,提升交际过程中的是非判断能力,基于文化差异背景下,实现对不同文化内涵获取和认识能力的提升,同时基于本民族文化前提上,提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接受能力,令文化交际者得以自由应对整个情境交际过程,达到推动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其次,除正确价值观外,文化自信能力、文化自觉能力、反应能力、情境融入能力、交谈合作能力、尊重包容能力、个性理解能力等,均是组成跨文化交际者文化前移能力的主要内容。

二、高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素养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价值观、民风民俗、习惯、言行、社会制度等,理解并重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交流中,更好地对具体文化形成良好适应力,动态调整不同文化的交流交际行为,正确把握交流交际平衡点,预防和减少此过程发生的不当行为,这就需要跨文化交际者面对异国文化,在感知中坚定公正客观立场,结合主体感知和认知,避免陷入本民族文化固定思维定势,进而构建文化移情过程,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可见,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中文化迁移能力是必备的核心素养〔2〕。

(二)有助于体现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

当今社会发展中,文化差异性愈加明显,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所以加大了跨文化交际交流难度。跨文化交际者自身具备文化迁移意识和能力,便于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独特魅力,为了更充分革新和体现本民族文化魅力,不断发奋图强、积极进取,在文化移情能力应用中充分发现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并通过跨文化交际过程对文化差异的借鉴、吸收和融合,促进世界不同民族的交流、有机融合。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整体水平

高校做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工作,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提升高校办学实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意义重大,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发展学生辩证思考能力与文化判断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国际型优秀人才力量。

三、高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科学策略

高校在科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要注意避免性别偏见、种族偏见、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宗教偏见、部落主义的现象发生,从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行为能力、学习能力等各个角度入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合作。

(一)加强民族习俗渗透,拉近人际关系距离

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提高与文化敏感度存在必然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境中的民族习俗,可以让不同文化主体在进行交流交际中,缩短认知距离,拉近人际关系,给予不同背景文化习俗更多理解和尊重。进而在相应民族环境条件环境中,基于理解民族习俗文化自觉进行正确的行为举止,避免发生跨文化交际不合规范情况,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应用水平〔3〕。

例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主题,引入与之相符的西方国家民族习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提升学生文化敏感度,将西方国家民族习俗和我国民族习俗对比展示出来,令学生更加直观意识到其中的文化差异。学生看到了中国人民握手见面的招呼行为习惯,也观察了西方人民彼此亲吻面颊或者热情拥抱的打招呼行为习惯,通过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情境内的打招呼习俗由来、发展等信息,提高文化敏感度,在今后与西方国家友人见面打招呼时,可以顺利运用文化移情能力正确规范的进行拥抱、亲吻面颊,为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从打招呼开端奠定良好基础。

(二)适度把握文化移情,避免太过或不及

任何一种能力想要全面体现其优越性,就要把握能力的适度发展和应用。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文化移情要适度的基本教学原则。避免学生文化移情太过或不及,如果学生文化移情太过,容易“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国的空气更香甜”,大大影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如果学生文化移情不足,就会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进度和实施效果〔4〕。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教学与专项训练中,要采取有效策略消除学生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以及偏见,引导学生坚决抵制自身思想观念受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把握适度原则,保证跨文化交际在适宜的文化移情中和谐顺利进行。

例如,高校教师可采取引入真实案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真实案例中文化移情过度、不足等行为所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讨论,构建合作探究型学习平台,思考造成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程度失衡的原因,总结归纳避免文化移情能力“失度”的经验和方法,依托真实案例提升学生对文化移情能力适度性的把握水平,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认识到不适度的文化移情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进而提高警惕,在跨文化交际中脑海里始终有一个声音提示自己:文化移情需适度。

(三)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凸显文化平等性

部分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失文化平等性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需做好文化平等性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对不同民族文化进行理性比较,使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时刻处于平等地位。教师有意识创设民主教学氛围,采取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方法,让学生可以走出主观思维定势的局限,从不同角色扮演活动中消除一概而论、主观、刻板的文化认知态度,预防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偏见〔5〕。

例如,教師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不同民族人民的认识,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基本一致,局限在法国人民浪漫、英国人民绅士、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等主观、简单、随波逐流的思维定势中,仿佛浪漫就是法国人民唯一的文化标签,绅士就是英国人民唯一的文化标签,为了让学生从多维度出发,可以平等的认识到法国人民也有绅士、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英国人民也有浪漫、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中国人民也有浪漫和绅士的民族文化,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给学生播放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电影片段,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法国人、英国人、还原中国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消除学生一概而论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以建立在文化平等性上,通过民主教学氛围的积极熏陶,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开展。

(四)发展第二课堂,延伸文化移情教学时空

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和固定的教室空间内,在此状态下,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发展难免会受到时空限制,不利于发挥第二课堂魅力,令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可以随时随地结合自身需求灵活开展。对此,高校教师要着力发展第二课堂,延伸文化移情教学和能力训练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课外知识获取、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丰富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多元化文化,成长为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6〕。

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跨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外语歌唱比赛、舞台剧等有助于延伸文化疫情教学时空的活动,鼓励学生为了在活动中有优异表现,自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读报纸、读课外书等途径,了解和认知更多外国文化,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文化移情能力。

(五)增强师资力量,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充足师资力量作为必备基础。教师既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也是高校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者,其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水平〔7〕。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师资力量,着力打造具有超强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的教师队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纳入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指标中,同时也纳入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中,用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强有力的师资基础,给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教学服务。

例如,学校可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一方面给本校学生提供交换留学生机会,使其可以到西方国家,在当地的文化背景切实感受下,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自然而然获取更多跨文化交际平台,既有利于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弘扬壮大,也能让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理解在真实环境、特定文化氛围中更加便捷、高效,学生随时可以在留学生活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中积累文化移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机制给本校教师,特别是语言类专业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再教育的机会,使其从“师者”变成“学者”,可以与国外其他高校教师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工作经验,总结心得,互相借鉴,彼此的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升华与落实过程,可以让教师的文化移情水平更上一层楼,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升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移情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核心素养,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现代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的科学培养,采取有效策略消除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宗教偏见、种族偏见、性别偏见等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把握文化移情尺度,注重文化平等性,通过发展第二课堂延伸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健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可以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运用适度文化移情能力获取成功结果!

〔参 考 文 献〕

〔1〕逯曼,隋晓冰.中英文化差异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及 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75-76.

〔2〕闫佳玲.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2):54.

〔3〕程爽.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04):163-165.

〔4〕俎宁.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的探究〔J〕.岁月(下半月),2012,(06):194-195.

〔5〕朱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5,(01):232-232.

〔6〕邓小青.论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其培养策略〔J〕.环球人文地理,2014,(08):93-94.

〔7〕崔佳宁.跨文化交际之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11):192,194.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