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创新型开发模式选择研究

2021-09-29 07:41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甘 露

(合肥学院设计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旅游产业的繁荣带动了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兴起。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传统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将传统农业和休闲农业结合在一起,并迅速成为国内的一项重要旅游活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和活动的价值,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农业的实际收入,同时也为农村环境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项目和内容[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对当前的农业产品、农业项目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在为游客提供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减压、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和政府的推崇。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会为社会、经济带来正面和负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其中正面影响主要就是增加区域经济的收益和经济效益,但从负面影响上来看,休闲农业目的地缺乏专业化规划,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运营效率低;管理粗放,员工培训薄弱,服务质量差;营销渠道单一,由于农户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有限,存在经营者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在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出现经营淡季等问题[2]。为此需要选择适合时代发展和区域特征的创新型开发模式,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休闲农业介绍

通常认为,休闲农业是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一体化服务,具体包括农家特色饮食、特色运营等。休闲农业涉猎的范围较广,按照农业类型可以分为林业、渔业、牧业等,且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既保证了生产,又扩大了经营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3]。休闲农业的开发规划目标是融合旅游区内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而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休闲农业的开发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开发农村资源,调整农业的经营模式与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链,间接地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二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度,将现代化、科技化技术和思想观念渗透到农村,间接地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平均素质;三是挖掘和保护农村的潜在资源和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风尚和乡村风尚。

二、休闲农业的运营模式概念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的运营模式是指农业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根据受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进行划分,可以确定休闲农业的基本运营方向。运营的目的是从投资开发、经济运作、产出、营销等方面,提升农业资源的价值[4]。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休闲农业园的经营模式,即在不破坏园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区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进行合理的投资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活动,实现园区与居民同步、可持续的发展,在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达到多方共赢。

与国外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从体系结构上来看,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体系尚未成熟,但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营特色。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休闲农业运营成果包括成都的乡土协同运营模式、北京的“一色一村一路”运营模式,另外南京的农业嘉年华活动也成为了典型的经营活动之一。上述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成果为我国休闲农业全方位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在都江堰区和龙门山的依托下,成都的休闲农业产业化和乡村生态景观,把历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融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之中,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休闲农业旅游,且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和成果。另外我国还建立了39个特色乡村旅游点、43家星级宾馆,形成了以苗木花卉、盆景特色蔬菜和养殖特色农业为代表的观光带,典型的有晋江区三三乡的红沙村和花乡乡姜家堰的姜家堰村。

根据我国各地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现阶段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过分强调旅游功能而忽视生产功能的现象。我国休闲农业开发规模大,娱乐活动的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低,因此存在经济效益低、游客反馈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发现,很多休闲农业园区都不能根据自身的资源打造有特色的休闲娱乐项目,大多只是棋牌类的项目[5]。另外,经营管理不科学、农民利益得不到平衡、促销宣传乏力等问题,也是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休闲农业创新型开发模式

以用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作为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他们之间存在着三种联系:客户利益、配置、公司边界[6]。综合上述多个要素可以形成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

休闲农业按照经营主体的划分,可分为农户及个体经营、农户+农户经营、企业+农户经营。按照主营业务,休闲农业可分为5种典型开发模式,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典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在上述典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系统性、实践性、可持续性原则,可以实现对开发模式的创新升级,并结合当地特色选择合适的休闲农业创新型开发模式[7]。

1.娱乐型休闲农业。娱乐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可以分为休闲度假、农业公园、乡村俱乐部、生态旅游等多种类型,具体的开发模式如图1所示。娱乐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中,农业公园延续了公园的经营开发思路,将农业生产环境、农产品销售环境与休闲设施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展度假、垂钓、健身等娱乐活动。以长沙市岳麓区的农业开发模式为例,该区域先后建设了东方后靓园、天顶学湖等小型休闲农庄,并得到周围居民的良好反馈,充分发挥了区位、生态、科教等优势,形成了规模效益[8]。

图1 娱乐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2.观光型休闲农业。观光型休闲农业在城市周围建立了农园、果园等休闲区域,游客可以在其中得到视觉的享受。设立观光游产品展示厅,集中展示农产品、羌绣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充分体现农耕文化,享受购物的乐趣,促进观光游产品的快速转化[9]。并可将本地特色水果、蔬菜、动物等作为展示对象,形成特色产业观光项目。

3.教育型休闲农业。教育型休闲农业是以都市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农业知识研习之旅。如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湖南省长沙市设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院,主要研究籼稻杂种、基因工程育秧、高产制种技术等,试验成果和技术均为世界首创[10]。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建设农业生产、农艺景观、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的高科技农业园区。现阶段休闲农业应充分让游客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乡村生态民俗文化,提升休闲农场价值。如今,农业生产活动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的,不仅开阔了旅游者的视野,而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4.体验型休闲农业。体验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更加注重游客的感受,按照类型可以细分为田园体验、乡村体验、采摘果园、渔业、茶业等。在这些果园中,开花结果期的果实占主要地位,让参观者实现自我体验、自己摘取的果农生活;而休闲渔业以垂钓和水上娱乐作为主要项目,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水域资源,相比于普通的田园体验区域更具有避暑的功能。

5.都市型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应从发展主题出发,从发展主体类型和发展阶段的角度考虑区域分布、资源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类型发展模式,建立布局合理、专业化经营的区域休闲农业多元化发展模式[11]。笔者引入产业一体化理论和环城休息带理论,从四个角度研究了城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都市型休闲农业开发机制模型示意图

6.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有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森林公园、小平森林公园等。生态农业模式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在这种模式下,园区往往占用大量土地,需要大量投资和完善的配套设施[12]。因此,从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园区来看,大多由政府建设,一般以森林公园的形式存在。国家主导的生态农业园区模式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园区内景观开发总体保持原貌,变化不大,生态保护表现良好。

7.民俗风情型休闲农业。民间美术以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独特景观,吸引人们来度假、休闲、娱乐;以不同的农耕文化、民间技艺、歌舞等活动为载体,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传承古老而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13]。民俗风情型休闲农业园区可以展示农耕工具、讲解农耕时间和农耕技术,让人们体验农产品加工过程,这些都有助于相关农业文化旅游的开发。人们也可以选择特定民族的村舞、习俗和宗教节日,进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游。

四、休闲农业创新型开发思路及发展措施

在休闲农业创新型开发模式完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一系列农业创新型开发思路和发展措施,以期促进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创新休闲农业开发思路。将休闲农业发展与深化农村结构改革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配送中介,使休闲农业服务体系趋于专业化。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资源依赖、特色强化、品牌打造的原则,实现多景观的协调统一。

2.运营管理创新升级。要确保休闲农业长期健康发展,必须确定政府宏观监督、企业核心管理、农户积极参与的综合管理模式,明确运营主体的分工,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

3.做好休闲农业发展保障工作。要清理和完善现行的扶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改善服务[14]。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保证农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加大休闲农业宣传力度。图3表示的是休闲农业市场宣传营销的基本模式。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为附近的居民提供配送和订购服务,既能保证他们第一时间吃到绿色有机农产品,又能帮助农民降低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风险。借鉴电子商务成功的网上销售经验,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线上线下统一产品价格和质量,让远道而来的消费者在入园后仍能方便地在园区购买农产品。依托休闲农业资源的各种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利用品牌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注重品牌建设,使我国休闲农业走得更远更好,在未来农产品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15]。转变营销思维,将共享与营销理念相结合,从原来的产品推广到营销服务,再到开展促销等经营活动,既能让消费者吃上绿色食品,又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图3 休闲农业综合整合营销传播示意图

总之,综上所述,我国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坚持在科技、品牌、文化等核心资源上进行创新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实施相应的应用策略。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