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蔬菜村三个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2021-10-04 07:43陈全家魏天旭宋吉富杨枢通李有骞
文物春秋 2021年2期
关键词:旧石器

陈全家 魏天旭 宋吉富 杨枢通 李有骞

【关键词】旧石器;东宁蔬菜村地点;舊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东宁市

【摘要】东宁蔬菜村Ⅰ、Ⅱ、Ⅲ地点发现于2018年4月,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东宁镇蔬菜村无名小河的Ⅱ级侵蚀阶地上。Ⅰ地点发现石制品37件,原料以凝灰岩和流纹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Ⅱ地点获得石制品9件,原料以凝灰岩为主,类型包括断块和工具;Ⅲ地点获得石制品8件,原料均为火成岩类,类型均为工具。三个地点石制品风化程度大多较为严重,工具均采用锤击法修理或截断修理,工业类型均属于石片工业,年代较晚,推测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6JJD780008)研究成果

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东宁蔬菜村Ⅰ、Ⅱ、Ⅲ地点发现于2018年4月,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东宁镇蔬菜村无名小河的Ⅱ级侵蚀阶地上。东宁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北邻哈尔滨市依兰县和七台河市勃利县,西通哈尔滨市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濒吉林省汪清县、敦化市,东接鸡西市、鸡东县,并与俄罗斯接壤。

三个地点均无文化层,石制品均发现于无名小河的Ⅱ级侵蚀阶地上。Ⅰ地点地势平坦,南侧有无名小河由西南流向东北,汇入绥芬河干流,周围为丘陵。地点南距206省道142米,东距206省道206米、无名小河244米、蔬菜村281米,地理坐标44°02′55.77″N,131°16′49.61″E,海拔156米,采集范围面积约8000平方米。Ⅱ地点位于无名小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无名小河在地点东侧自西南流向东北。地点东北距Ⅰ地点约1500米、东宁市殡仪馆444米,东距206省道321米,地理坐标44°02′20.03″N,131°06′06.30″E,海拔192米,采集范围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布大量的石英和石英岩。Ⅲ地点与Ⅱ地点东西隔河相望,无名小河在地点西侧自西南流向东北。地点北距Ⅰ地点约1000米,西距Ⅱ地点约880米、无名小河329米,西北距东宁市殡仪馆458米;地理坐标为44°02′22.01″N,131°06′45.86″E,海拔176米,采集范围面积约2500平方米(图一)。

二、石制品的分类与描述

本次调查共获得石制品54件,包括石核2件,石片6件,断块8件和工具38件。现详述如下。

(一)蔬菜村Ⅰ地点

共发现石制品37件。

1.石核2件。1件普通石片石核,1件盘状石核,原料均为流纹岩。

普通石片石核1件。标本18DDSⅠ∶1,双台面石核,形状呈长方体。长42.03毫米,宽59毫米,厚94.36毫米,重199.31克。A台面为节理面,长52.44毫米,宽71.04毫米,台面角为72°。剥片疤2个,最大者长28.58毫米,宽39.94毫米。B台面也为节理面,长34.63毫米,宽16.24毫米,台面角为74°。剥片疤3个,最大者长23.33毫米,宽19.23毫米,延伸长,深入核体较深,表面中等风化(图二,1)。

盘状石核1件。标本18DDSⅠ∶4,形状近龟背状。长79.9毫米,宽62.63毫米,厚40.65毫米,重199.31克。台面为修理台面,长79.9毫米,宽62.63毫米,台面角为70°~ 80°。AⅠ剥片面有11个剥片疤,最大者长59.52毫米,宽39.78毫米。BⅠ剥片面有17个剥片疤,最大者长38.23毫米,宽26.83毫米,延伸长,深入核体较深,表面中等风化(图二,2)。

2.石片6件。根据其完整程度可分为完整石片和断片。

完整石片4件。原料为砂岩、角岩和玄武岩。长20.26~61.96毫米,平均40.38毫米;宽24.28~60.09毫米,平均43.76毫米;厚3.55~27.03毫米,平均12.19毫米;重1.59~ 71.58克,平均27.31克;石片角89°~134°。标本18DDSⅠ∶26,原料为砂岩,形状近椭圆形。长33.1毫米,宽39.44毫米,厚6.91毫米,重10.24克。台面为修理台面,长27.11毫米,宽4.31毫米,石片角为89°。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微凸,有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共6个。两侧聚敛,侧缘中等磨蚀,远端为羽状。表面严重风化(图二,3)。

断片2件。均为左边断片,原料为玄武岩和玛瑙。长21.57~ 59.74毫米,平均40.66毫米;宽16.22~36.39毫米,平均26.31毫米;厚7.54~13.98毫米,平均10.72毫米;重3.24~ 30.10克,平均16.67克。标本18DDSⅠ∶17,原料为玄武岩,形状不规则。长59.74毫米,宽36.39毫米,厚13.98毫米,重30.1克。台面为打制台面,长9.67毫米,宽9.13毫米,石片角为109°。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凸出,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分布有2个石片疤,部分为自然面。两侧先扩展再聚敛,侧缘中等磨蚀,远端为羽状。表面严重风化(图二,4)。

3.断块共5件,原料种类有硅质灰岩、安山岩、凝灰岩和角岩。长43.43~79.23毫米,平均61.22毫米;宽30.7~44.13毫米,平均35.78毫米;厚13.29~32.16毫米,平均23.1毫米;重16.22~98.58克,平均61.18克。

4.工具

本文按照陈全家先生的分类方案,将工具分为三类:一类工具为制作石器的工具(石锤和石砧),二类工具为未经加工直接使用的工具,三类为片状或块状毛坯经过加工修理(修刃、修形和修理把手)的工具。Ⅰ地点发现的工具均为三类工具,共24件,包括21件刮削器、1件两面器和2件砍砸器。

(1)刮削器21件。根据刃缘数量可分为单刃和双刃。

①单刃20件。根据刃缘形态可分为尖刃、直刃、凸刃和端凸刃。

尖刃4件,原料有凝灰岩、玄武岩和流纹岩。长51.11~89.57毫米,平均69.43毫米;宽38.45~66.42毫米,平均52.8毫米;厚11.15~25.45毫米,平均17.13毫米;重26.95~ 75.58克,平均50.71克;刃角为35°~97°,平均68.25°。标本18DDSⅠ∶19,原料为凝灰岩,以石块为毛坯,形状近三角形。长89.57毫米,宽38.45毫米,厚25.45毫米,重68.62克。A侧刃部采用硬锤反向加工方式,修疤为单层,呈普通状,疤间连续,加工距离远,刃角为35°。表面严重风化(图三,1)。

直刃7件。原料有玄武岩、板岩、凝灰岩和流纹岩。长32.46~81.07毫米,平均59.35毫米;宽25.22~80.57毫米,平均50.88毫米;厚5.28~35.73毫米,平均20.69毫米;重4.44~143.09克,平均69.55克;刃长30.74~ 57.11毫米,平均43.1毫米;刃角为31°~ 67°,平均48.57°。标本18DDSⅠ∶5,原料为玄武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81.07毫米,宽80.57毫米,厚23.23毫米,重143.09克。A侧为直刃,刃长43.1毫米,刃角52°。B侧较钝,修疤为修理把手。表面中等风化(图三,2)。

凸刃9件。原料有砂岩、凝灰岩和流纹岩。长22.89~55.30毫米,平均45.22毫米;宽33.31~92.79毫米,平均44.06毫米;厚5.21~22.25毫米,平均12.99毫米;重4.59~ 133.01克,平均34.65克,刃长8.03~54.14毫米,平均37.1毫米;刃角为21°~90°,平均42.78°。标本18DDSⅠ∶22,原料为砂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39.98毫米,宽25.09毫米,厚5.21毫米,重34.41克。A侧为凸刃,使用硬锤锤击正向加工,修疤为单层,呈普通状,疤间断续,加工距离近,刃长34.41毫米,刃角21o。B处截断是为修理形状。表面中等风化(图三,3)。

②双刃1件。标本18DDSⅠ∶8,为尖凸刃刮削器。原料为板岩,以石片为毛坯,呈梯形。长72.68毫米,宽50.26毫米,厚14.62毫米,重69.08克。A侧为凸刃,采用硬锤锤击复向加工,多层修疤呈叠层状,加工距离远。长51.15毫米,刃角为45°。A侧与C侧夹角为127°,形成尖刃,B侧长29.5毫米,C侧长39.81毫米,夹角为尖刃。B侧采用截断方式修理形状。表面严重风化(图三,4)。

(2)两面器1件,为舌形两面器。标本18DDSⅠ∶21,原料为凝灰岩,毛坯为片状,形状为舌形。长51.98毫米,宽33.4毫米,厚8.66毫米,重19.44克。采用硬锤锤击通体修理,多层修疤呈叠层状,加工距离远。表面严重风化(图三,5)。

(3)砍砸器2件,为单凸刃砍砸器,原料有板岩和流纹岩。长83.78~97.45毫米,平均90.62毫米;宽57.86~84.85毫米,平均71.36毫米;厚22.39~38.12毫米,平均30.26毫米;重184.06~229.72克,平均206.89克;刃长70.18~113.15毫米,平均91.67毫米;刃角为60°~80°,平均70°。标本18DDSⅠ∶31,原料为板岩,以石块为毛坯,呈梯形。长83.78毫米,宽84.85毫米,厚22.39毫米,重184.06克。A侧为凸刃,使用硬锤锤击复向加工,修疤为多层,呈叠层状,加工距离中。刃长70.18毫米,刃角80o。B处截断为修理把手。表面严重风化(图三,6)。

(二)蔬菜村Ⅱ地點

共发现石制品9件。

1.断块共3件,原料有凝灰岩和流纹岩。长50.26~400.78毫米,平均173.41毫米;宽34.66~47.63毫米,平均39.69毫米;厚13.29~24.54毫米,平均17.64毫米;重22.28~ 83.24克,平均43.39克。

2.工具共6件,均为三类工具,包括5件刮削器和1件砍砸器。

(1)刮削器5件。均为单刃,根据刃的形态可分为直刃、凸刃和端凸刃。

①直刃2件,原料有玄武岩和凝灰岩。长27.33~100.1毫米,平均63.72毫米;宽29.43~51.02毫米,平均40.23毫米;厚5.88~ 24.6毫米,平均15.24毫米;重3.65~118.41克,平均61.03克;刃长17.13~92.94毫米,平均55.04毫米;刃角为22°~77°,平均49.50°。标本18DDSⅡ∶9,原料为玄武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27.33毫米,宽29.43毫米,厚5.88毫米,重3.65克。A侧为直刃,刃长17.13毫米,刃角22°。B和C侧采用截断方式修理形状。表面中等风化(图四,1)。

②凸刃2件,原料有流纹岩和凝灰岩。长46.58~55.01毫米,平均50.79毫米;宽21.5~42.21毫米,平均31.86毫米;厚9.79~ 12.55毫米,平均11.17毫米;重7.71~31.42克,平均19.57克;刃长33.35~45.07毫米,平均39.21毫米;刃角为33°~52°,平均42.5°。标本18DDSⅡ∶8,原料为流纹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46.58毫米,宽21.5毫米,厚9.79毫米,重7.71克。A侧为凸刃,以石片自然边缘作刃,刃长45.07毫米,刃角33°。B侧截断是为了修理形状,C侧修疤是为了修理把手。表面轻微风化(图四,2)。

③端凸刃1件。标本18DDSⅡ∶3,原料为流纹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65.15毫米,宽56.33毫米,厚30.53毫米,重85.05克。A侧为端凸刃,使用硬锤锤击正向加工,多层修疤叠压,加工距离远。刃长110.59毫米,刃角55°。表面轻微风化(图四,3)。

(2)砍砸器1件,为单凸刃砍砸器。标本18DDSⅡ∶1,原料为玄武岩,以石块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134.63毫米,宽96.62毫米,厚49.01毫米,重596.77克。A侧为凸刃,用硬锤锤击复向加工,多层修疤呈叠层状,加工距离远。刃长110.63毫米,刃角54°。B和C侧修疤是为了修理把手。表面严重风化(图四,4)。

(三)蔬菜村Ⅲ地点

共发现石制品8件,均为工具。

1.一类工具1件,为修理石锤。标本18DDSⅢ∶1,原料为凝灰岩,毛坯为石块。长57.09毫米,宽65.66毫米,厚39.59毫米,重204.75克。A处有明显的使用崩疤。表面严重风化(图五,1)。

2.三类工具7件。包括6件刮削器和1件凹缺器。

(1)刮削器6件。根据刃缘数量可分为单刃和双刃。

①单刃4件。根据刃缘形态可分为凸刃和凹刃。

凸刃3件,原料有硅质灰岩、砂岩和安山岩。长39.14~ 82.18毫米,平均58.5毫米;宽32.45~78.45毫米,平均53.82毫米;厚7.97~21.6毫米,平均14.64毫米;重8.89~151.36克,平均66.36克;刃长43.22~125.55毫米,平均74.77毫米;刃角为35°~50°,平均45°。标本18DDSⅢ∶3,原料为硅质灰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为椭圆形。长54.19毫米,宽50.57毫米,厚14.34毫米,重38.83克。A侧为凸刃,使用硬锤锤击复向加工,多层修疤呈叠层状,加工距离近。刃长55.55毫米,刃角50°。B处修疤是为修理把手。整个工具加工精美细致,表面中等风化(图五,2)。

凹刃1件。标本18DDSⅢ∶6,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石片,形状不规则。长43.31毫米,宽37.48毫米,厚7.9毫米,重9.05克。A侧为凹刃,采用硬锤锤击正向修理,双层修疤呈阶状,疤间连续,加工距离远。长35.75毫米,刃角为33°。表面中等风化(图五,3)。

②双刃2件,均为凸凹刃刮削器,原料为流纹岩和石英岩。长40.96~76.25毫米,平均58.61毫米;宽31.86~57.51毫米,平均44.69毫米;厚8.29~18.13毫米,平均13.21毫米;重10.82~78.28克,平均44.55克;刃角为32°~37°,平均34.5°。标本18DDSⅢ∶4,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石片,形状不规则。长40.96毫米,宽31.86毫米,厚8.29毫米,重10.82克。A侧为凸刃,长31.15毫米,刃角为35°;B侧为凹刃,长38.75毫米,刃角为32°;C侧采用截断方式修理形状。表面轻微风化(图五,4)。

(2)凹缺器1件。标本18DDSⅢ∶7,原料为黑曜岩,以石片为毛坯,形状不规则。长36.55毫米,宽16.64毫米,厚8.36毫米,重4.63克。A侧为凹缺刃,采用硬锤锤击正向修理,双层修疤呈阶状,加工距离中等。长15.56毫米,刃角为74°。表面严重风化(图五,5)。

三、结语

1.石器工业特征

从原料来看,三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均以火成岩为主,其中主要为流纹岩和凝灰岩,另外还有玄武岩、砂岩、角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安山岩、板岩、玛瑙、黑曜岩等(表一)。

从石制品类型来看,除Ⅰ地点类型较丰富外,其余两个地点均较为简单:Ⅰ地点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其中石核包括普通石片石核和盘状石核,工具均为三类工具,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和两面器;Ⅱ地点石制品类型包括断块和工具,工具均为三类工具,包括刮削器和砍砸器;Ⅲ地点石制品类型均为工具,包括一类工具和三类工具,一类工具为锤击石锤,三类工具包括刮削器和凹缺器(表二)。

从加工技术来看,三个地点相同,石制品均属于硬锤锤击技术产生的石核、石片和以锤击石片为毛坯的工具,未发现其他剥片技术。工具修理的部位多为刃部和把手,对形状的修理多为截断处理,目的是使工具形状更加规整。多为简单修理,正向、反向和复向比例接近,精修类工具较少。

2.遗址年代

東宁蔬菜村Ⅰ、Ⅱ和Ⅲ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均采自地表耕土层或风化壳,无确切断代依据。但通过与同一流域的芹菜沟东山地点(待刊)和新立村北山地点(待刊)比较可知,在工业特征方面,新立村北山地点和芹菜沟东山地点发现有大量石叶工业的石制品,芹菜沟东山地点还发现有典型的虎头梁技法的细石叶石核,而蔬菜村三个地点均为典型的石片工业的石器组合。另外,蔬菜村Ⅰ地点发现有勒瓦娄哇风格的盘状石核,Ⅱ地点的砍砸器修理也具有典型的向心剥片的痕迹,这些技术风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石叶和细石叶工业的出现,由此可以推测蔬菜村三个地点的年代要早于芹菜沟东山和新立村北山地点。

从风化程度来看,石器表面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1],同种类型的原料,往往风化程度越严重,说明其年代越久远。蔬菜村三个地点绝大多数石器表面磨蚀和风化较为严重:Ⅰ地点超过50%的石制品属于严重风化程度,Ⅱ、Ⅲ地点属于严重风化程度的石制品比例也超过33%;三个地点中等风化程度的石器比例均超过37%,只有极少数石器边缘仍显得比较新鲜和锋利,属于轻微风化。另外,在石器采集区未发现新石器时代以后的磨制石器和陶片,说明其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综上可以推测,东宁蔬菜村三个地点的年代跨度较大,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且至少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

3.遗址性质

东宁蔬菜村Ⅰ、Ⅱ和Ⅲ地点位于一条汇入绥芬河干流的无名小河的Ⅱ级阶地上,且与绥芬河干流距离很近,地表平坦,地势较高,取水方便,较适合人类活动,但未发现其它居住遗迹和文化层。三个地点石器数量较少,类型组合简单,无碎屑,工具类型也较为单一,石器风化程度相差较大。由此推测该遗址可能为不同时期工具的遗弃地或临时使用地。

附记:参加调查人员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陈全家教授,魏天旭、刘禄硕士;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的杨枢通;东宁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宋吉富。调查期间得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牡丹江市政府和文物管理站、东宁市政府和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1]裴树文.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室内观测项目探讨[C]//董为.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81—194.

〔编辑:迟畅;责任编辑:李琳〕

猜你喜欢
旧石器
岩画保护,数字影像数据库来帮忙
石器,有看头——旧石器馆参观指南
科技手段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从大崮堆山史前石器制造场说开去
后崴子北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研究
简述阿拉善旧新石器的演变
高校特色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
中国黄士高原.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记录
江西万年县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报告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