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平板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病人的影响

2021-10-08 08:19郭立敏李文涵
全科护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腰段脊髓步行

郭立敏,李文涵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损伤中最常见,是由于外力连续性的破坏胸腰段骨质引起的[1]。高能量损伤是青少年胸腰段骨折的主要因素,如高空坠落、车祸等;本身的骨质疏松和低暴力损伤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因素,如跌倒;脊柱骨折脱位60%~70%为胸腰段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及步行功能障碍[2-3]。有些不完全脊髓损伤病人早期经过治疗训练后可恢复下肢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及时、正确、积极的康复训练对病人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常规的腰背肌功能训练可增强病人的核心肌群,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改善异常姿势,但对病人的步行障碍改善不大。减重平板训练是指在减重步行训练仪上,病人利用对步行周期的训练,改善病人的步行能力,其应用于胸腰段骨折术后病人康复效果值得研究[4]。因此,本研究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病人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9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的标准[5];②生命体征稳定;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异常者;②严重认知、理解功能障碍者;③严重感染者;④不配合治疗、不能耐受训练、中途脱落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1~60(40.56±10.31)岁;病程1~20(10.85±3.34)d;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2~59(40.52±9.26)岁;病程2~22(11.61±3.67)d。两组病人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术后3~5 d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训练:①指导病人在床上呈仰卧位,进行等长训练、踝背伸训练、屈髋屈膝、伸膝屈髋训练,每天2次;②在病人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双桥运动,病人呈仰卧位,屈髋屈膝脚放于床面,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嘱病人将臀抬离床面保持5 s,缓慢恢复原位,完成整个过程为一组,每次10组,每天2次,次数及组数随着病人的恢复程度依次叠加,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病人佩带胸腰椎支具进行训练,应用减重平板训练器(HR-BX-05)进行训练;悬吊带固定好病人的大腿和腰;向病人说明此次训练的目的、意义及需要配合的事项;检测仪器和悬吊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训练前先让病人保持直立状态2~3 min,以适应体位;减重程度一般为体重的30%左右,根据病人的情况调节,以在步行周期摆动末期髋关节能后伸,同时也能增加下肢负荷,达到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为宜,根据病人的情况慢慢增加负荷;治疗师在病人旁指导并纠正病人的异常步态及异常姿势,反复训练步行周期。每次30~60 min,总分3节或4节进行训练,每节10~15 min,根据病人情况时间可以相应缩短,每节中间休息5 min,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总分为10分,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病人尚能忍受,1~3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痛。②脊柱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 Ⅲ(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Ⅲ,SCIM Ⅲ);ODl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SCIM Ⅲ得分越低功能越差。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ing Test,10MWT)进行评定;MBI总分100分,生活完全依赖于别人≤20分,生活明显依赖于帮助;重度功能障碍21~40分,生活部分需要帮助;中度障碍41~59分;生活基本可以自己完成≥60分。10 MWT计算步行10 m病人所需的时间,进一步计算病人步行的速度。④术后并发症: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VAS、ODl、SCIM Ⅲ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MBI、10 MWT比较

表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骨折占2/3以上[6]。脊柱胸腰段是身体的体重和重力传导到下肢的重要途径,因此容易在外界暴力时受到压力、重力等负荷性的损伤[7-8]。随着中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兴起,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成为导致我国残疾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9]。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常伴脊髓损伤的发生。脊髓损伤是最为严重的损伤,是非致死性但导致严重残疾的一种损伤;是指脊柱脊髓常由外力直接或间接造成结构和功能的损坏;脊髓中承载着多种传导束,具有传导机体各种感觉、支配运动神经及内脏功能等重要作用,所以一旦损坏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10-11]。

因手术需要在腰椎旁切开,对病人腰椎旁的肌肉及神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术后病人病灶处常出现水肿发炎等情况,并伴有腰背部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无力,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情况加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2]。腰背部肌肉不只是维持脊柱稳定和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脊柱功能的基础。对照组运用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促进术后血肿的吸收,预防组织粘连,提高机体的携氧量,增加机体代谢减轻水肿;通过增强腰背部的肌力,可提高脊柱稳定性,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改善异常姿势,提高病人的平衡能力,减轻疼痛,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干预后VAS、ODI评分均降低,SCIM Ⅲ、MBI、10 MWT均升高,观察组病人SCIM Ⅲ、MBI、10 MWT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效果更显著。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虽然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但对步行功能改善效果不大。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悬吊带可以消除病人害怕跌倒的恐惧心理,增强病人对行走的自信心;利用反复步行周期的训练,可促进病人的正常步态的形成,改善异常姿势,减轻疼痛程度;还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脊柱的功能,为行走做准备;根据病人的情况逐渐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平板的速度,在站立或步行时使病人的中心分布对称,缓慢有规律地进行训练,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能力[16]。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对步行进行训练的过程时,还可通过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及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力量,刺激骨细胞的增殖,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17]。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通过对腰背肌和下肢的肌群训练,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增强步行能力,通过对病人步行周期及正常步态的指导,提高病人的平衡功能及协调功能,改善异常姿势,减轻疼痛程度,刺激骨折的愈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病人的主动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机体代谢,改善病人便秘腹胀的状况,增加步行能力,增强病人体质,减少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20]。

综上所述,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加强腰背肌肌群肌力,提高病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异常步态,减轻疼痛,增强下肢肌力,提高病人步行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不足的是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在今后研究中还需增加时间及样本量。

猜你喜欢
腰段脊髓步行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魔方小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步行回家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