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联”:以课堂变革撬动学校新常规建设

2021-10-08 08:26黄剑慧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9期

黄剑慧

【摘   要】新常规建设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它可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某校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的特点,通过实践,探索新常规建设之路:以课堂变革为内核,通过备课、作业、评价、校本研修等常规活动的联动,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核四联”;课堂变革;新常规建设

新常规建设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它可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有内涵高质量发展。

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在实践中凸显“小而優”的独特优势。“一核四联”即以课堂变革为内核,以备课、作业、评价、校本研修等新常规四环节为抓手,各环节围绕“问题化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课堂变革要素展开,撬动学校新常规建设行动。

一、课堂变革,是新常规建设的内核所在

课堂变革是新常规建设的核心要素。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课堂。学校可以通过实施课堂变革,转变教师观念,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有效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作用。新常规建设以课堂变革为核心,其他环节最终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一)激活内在动机,唤醒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变革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乐学课堂”新样态,实现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高品质地学。

快乐地学不仅意味着学生要感受到因学有所获带来的愉悦的成就感,还意味着学生要感受到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快乐的。主动地学是说学生要主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经历与同伴共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高品质地学旨在通过生生、师生多维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还能加强交往,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基于关键问题,体现问题化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主要途径。学校倡导的问题化学习,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前提问,凝练出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课后进一步延伸出新问题的教学方式。

课堂变革之初,学校聚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预学,学会提问,如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根据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在上课前,小组长汇总每个组员的问题,共同梳理共性问题;教师汇总小组问题,梳理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凝练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开展“真学习”。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追问,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追问破解核心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得以丰富,学科思维与元认知得以发展。

教师在课堂总结中经常提供让学生提问的机会,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刚才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脉络,引发知识产生联结,帮助学生发现困惑,提出新问题。学生带着这些新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究这些问题,持续地投入学习,真正激活学习的内驱力。

(三)改变课堂样态,凸显合作学习

有研究表明,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学生能在后继学习中展现出更强的学习动力。因此,学校大力推进各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达成促进学生“乐参与、善交往”的育人目标。为凸显问题化学习课堂变革,建设有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学校在组织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改变课堂座位结构,变原先的“秧田式”座位为“U形”座位,5人一组或6人一组,并撤掉讲台桌,为合作学习搭建合适的物理环境。然后借助“合作学习方式探索”的课题研究,推进教师的课堂变革。

(四)形成课堂结构,关注动态学习

乐学课堂基本结构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动态环节,分别对应“问题化学习”的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延伸,基本结构框架如图1。

乐学课堂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同伴间合作学习紧密结合。实践中,各个学科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色、每节课的内容特点等进行灵活变通,让乐学课堂教学模式螺旋推进。概括地说,乐学课堂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具有生长力的,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服务。

二、联动备课改革,为新常规建设提供支撑

毋庸置疑,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为凸显“问题化学习”课堂变革,教师的备课视角要聚焦“问题化学习”,梳理关键问题,基于学情,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一)精心研制备课统一模板

学校精心研制备课模板,为落实课堂变革这一核心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聚焦教学内容的“问题化”。也就是说,备课时既要关注教材分析研制学习目标,还要将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呈现本学科本学期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还要呈现每节课的核心问题,以及教学中需要讨论的系列重要问题等;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还要在备课本中留足空间,以记录学生在自主预学和课后延展中提出的问题,为教学设计的改进留下可能。

(二)创新集体备课方式

基于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创新集体备课方式。学校内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担任的学科,先提前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备完一学年的“问题化学习”课时教学设计一稿;其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根据学生提问等情况对设计稿进行修订,二次备课,形成二稿;教学后将学生课后延展问题记录下来成为三稿。备课的最终三稿,将成为下一年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

(三)学校资源建设合理运用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每位教师担任的课程种类多,跨年级教学成为常态。学校通过百度网盘,收集校内教师备课的所有学科的教案和配套课件,供教师下载使用。学校在备课检查环节,突出检查二次备课痕迹,关注教师是否关注班级学情,基于班级的学生问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联系作业设计,抓新常规建设关键之处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学校通过设计学科“预学单”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主预学,延展学习时空

学校要求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设计预学单。如设置低段学生语文预习“六个一”要求,即一标、二圈、三读、四查、五写、六问。这样既能引导学生通过预学单经历自主学习的六个步骤,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又能让教师通过对预学单的阅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开展问题化教学。实践证明,预学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渠道。

(二)自主作业,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创造性地将《家校联系手册》与学校课堂变革项目整合为具有学校特点的《乐学手册》。《乐学手册》将学生每日作业登记、每天体育锻炼的项目、课外阅读、日行一善、自我评价等要素进行了整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四、联合学习评价,为新常规建设搭建引擎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通过加强“美善少年”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关注学生学习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校引导教师着力于学生的即时评价,强化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专注力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做好作业、课堂表现、项目过关等材料收集,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课堂上,围绕“合作学习”课堂变革,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关注小组评价,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期末,教师结合日常评价与结果评价后,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获得感。

五、联结校本研修,给新常规建设提供保障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堂变革这一核心,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也都围绕“问题化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变革要素展开,給新常规建设提供扎实的保障。

(一)联结课堂变革创新校本研修

为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组势单力薄,人员少的问题,在开展校本研修时,学校采用借用外力,以主题聚焦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所有教研组的教研主题均聚焦学校的新常规建设核心——课堂变革,有效推动新常规建设的开展与落实。如语文组以区级课题“问题化学习背景下培养低段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为研究方向,开展以“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的提问能力”为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数学组的研修主题则聚焦在“如何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学校把课题研讨课、校长听课周、校本教研课等整合在一起,围绕学年主题凸显“问题化学习”“合作学习”等,通过校长亲自带头上课,教师全员跟进上常态课等方式进行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课堂变革的助力。

(二)借力课堂变革促进专业提升

学校通过开展读书行动,开设“乐道讲坛”等方式,让课堂变革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手段。

围绕课堂变革的核心内容,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了《问题化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学会关心》《学会追问》等书籍,组织开展共读行动,利用“乐道讲坛”,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阅读与交流能够促进教师养成阅读习惯,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在“乐道讲坛”这个舞台上,除交流阅读内容外,还可以分享在各自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体会,交流学生问题中的精彩之处等。

(三)借助课堂变革引领课题研究

在课堂变革引领下,学校的课题研究也逐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因为有课堂变革这一核心内容的推动,教师的阅读量增加了,课堂教学实践更有目标感、针对性。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

实践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联动备课改革,联系作业设计,联合学习评价,联结校本教研,可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前行之路,促进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河庄小学   32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