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习作: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实践探索

2021-10-08 08:26叶松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校本课程

叶松英

【摘   要】“闲暇习作”课程,是以习作为基本抓手,以闲暇时光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为主要内容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以习作为载体,将习作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融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围绕育人,闲暇习作课程呈现了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生活育人三种基本融合形态,将学生闲暇生活体验个性化、生活技能情趣化、潜在兴趣爱好显性化、写作知识系统化。为新时期“双减”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五育融合;闲暇习作;校本课程

“闲暇习作”课程是以习作为基本抓手,以学生在闲暇时光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为主要内容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以闲暇生活样态作引领,以习作课程为载体,将习作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以期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闲暇习作”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引领下,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同时,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课程从培养目标、内容框架、运作模式入手,依托学校、家庭两个体验场,创新设计了手工乐、厨艺乐、种植乐、旅游乐、影视乐等闲暇生活样态,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知识、技能、经验融合起来,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形成“习作+”的课程形态。

一、课程背景与课程内容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当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夸美纽斯主张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班级授课制的分学科授课这一特征,往往会让教师不自觉地形成以学科为本的教育观,从而导致“五育”教育的分散甚至相互割裂。五育融合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分数、升学率等教育的外显特征,更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心理等教育的内隐特征;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厚度,更要关注学生当下乃至终身的生活品质。五育融合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契合点,把分离、割裂的教育形态连接在一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闲暇习作”课程应运而生,通过“习作”这个契合点融合五育,体验闲暇生活样态,“习作+闲暇”生活样态课程内容大致包括:吃吃写写厨艺乐,主动写美食;玩玩寫写游戏乐,用儿歌学写玩法;炼炼写写运动乐,学发运动内容的朋友圈;游游写写旅游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做“美篇”;做做写写手工乐,写出探索过程;聊聊写写聊天乐,学习写综合性专题研学报告;试试写写实验乐,一波三折写过程;看看写写影视乐,选写影视精彩点;种种写写种植乐,试写小日记中的大文章;等等。

二、课程融合基本形态

“闲暇习作”课程构建以“习作+学科”“习作+活动”“习作+生活”为基础,构建三种课程融合类型。

(一)基于学科育人的课程融合

基于学科育人的课程融合,主要是面向具体学科,寻找升华点,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

如课程内容“做做写写手工乐”,就是基于美术学科设计的。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手工材料,发挥想象,将其改造为有创意的“艺术品”,然后将改造过程中自己认为最精彩、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部分记录下来。写作内容可长可短,关键在于用文字与同伴交流。学生在废旧物品改造的过程中,建立了节约、循环利用等环保意识;通过分享手工作品制作过程,激发了表达欲望;在同学间互相比较作品的过程中,达到体会美、欣赏美的目的,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又如基于体育学科的“炼炼写写运动乐”,也有独特的作用。运动中的拼搏行为,表现的是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是对自我的实现和超越;坚持运动的训练过程,体现的是对责任心和意志力的考验。学生在公平竞争的运动中,不但收获荣誉,还收获尊重和友谊。运动带来的强健体魄会伴随神清气爽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习作+”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将运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发朋友圈,并组织大家一起对如何发朋友圈进行交流探讨,体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还可以通过摄影拍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相互点赞等行为进行礼仪教育等,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炼炼写写运动乐”因为有了“图文结合发朋友圈”的加持,成为了一本本有价值的“成长之书”。

“习作+”学科育人的五育融合,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对学习内容、学习时空的超越,也帮助教师实现了从关注分数到关注育人的教育观的转变。

(二)基于活动育人的课程融合

基于活动育人的课程融合,主要是面向活动,寻找活动领域链接点,形成课上与课下的融合。

如“吃吃写写厨艺乐”,在引导学生习得厨艺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美食一条街”摆摊义卖活动。这个过程中,既有学生拿手一绝的菜品展示,又有现做现吃的地方小吃品尝,美食海报的“叫卖”,厨艺乐习作小报的精彩呈现,这种全方位立体展示方式将“美食一条街”的气氛渲染得极为浓郁。在活动中学生体验着厨房菜品的香味,也体验着与人分享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在活动后,“厨艺乐”依旧不定期地进行着:学生用餐厨余料制作零食,体现光盘行动的执行力;结合“种植乐”将自种自烧的新菜呈现给亲人,体现了浓浓的孝心;学做家乡小吃,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他们为自己的巧手创造充满自豪。“习作+”课程,将课堂从教室移步到厨房,让学生们始终感到兴致盎然。基于活动育人的五育融合,使劳动教育有了更高的立意与站位。

“五育融合”下的活动育人课程打通了课上和课下的壁垒,增强了学生的活动体验。经历一次有深度的活动体验过程,或许就可以让某些学生发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甚至将这一喜好或能力变成自己终身的追求,成为他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石。“习作+”活动育人的五育融合实现了体验、兴趣、志趣的联通。

(三)基于生活育人的课程融合

基于生活育人的课程融合,面向学生的社交生活,打通校内校外的边界。课程设计聚焦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基于现实世界中他们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找生长点。

如“看看写写影视乐”,旨在引导学生在观看电影和电视时不再是简单地观看,看过就结束,而是借助课程设置,经历分享观影感受,介绍喜爱的影片等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能掌握一定的影片知识,能分析影片的特点和方法,能赏析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他们用文字或阐发影片主旨,或记叙事件经过,或描绘场景动作,内容丰富并深刻。学生撰写的《美国影片与印度影片的文化比较》《日本动画的启示》等一篇篇研究报告,从别国文化根源出发阐述影片选材、镜头捕捉、人物刻画方式的异同,内容丰富而深刻。学生在观影与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增强了写作能力与审美能力。有时,为了准备观影以后的交流,他们会搜索大量资料,甚至去走访相关专业人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交往合作能力。

类似的课程内容还有很多。如在“游游写写旅游乐”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旅游中的见闻结合时下流行的朋友圈、美篇制作等记录下来,既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提升了学生的社交意识。

“人是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之中发现事物的意义,并且围绕其意义展开行动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锻炼场所,基于生活育人的五育融合课程拓宽了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网,打通了学生与交往对象之间的关系体系,“习作+”体现了生活育人的理念,促进了五育的有效融合。

三、课程实施反思

“闲暇习作课程”依托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每周开展一次,每月完成一个维度空间的“习作+”体验,由“闲暇习作”拓展课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上课,形成了“课堂讲解—动手实践—表达分享—体验反馈”四个基本环节。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每个维度空间的体验和感悟。学校通过编写课程纲要、教学建议、学生活动手册等助力课程目标的落实,并通过课程管理与评价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五育融合使学生闲暇生活体验个性化、生活技能情趣化、潜在的兴趣爱好显性化、写作知识系统化。特别是德育贯穿于课程始终,如通过游戏乐进行乐观主义教育、挫折教育,通过旅游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生活教育,通过手工乐进行环保教育,等等。

总体而言,“闲暇习作”课程为新时期“双减”背景下如何通過五育融合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之路。

(浙江省新昌县育英小学   312599)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校本课程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