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资助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的探究

2021-10-08 12:14唐小春
西部学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

摘要:当前,以济困为主要目标导向的高校资助体系逐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出的能力标准和要求。通过发展性资助把济困和育人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促进受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让发展性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的策略是:(一)激发他们自助的主体性意识,鼓励其从事校外家教、店面兼职等工作,从中获取工作经验、拓展人际网络、提升工作能力;(二)形成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三)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推动发展性资助进一步发展,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发展,使资助方式和资助实践更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受困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发展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8-0134-03

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聚焦于高校人才的能力定位。由于先天成长环境存在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社会统筹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以济困为主要目标导向的高校资助体系也没有为他们提供实现能力提升的机会和平台,导致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就业、岗位晋升上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为改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多方面遭受歧视的状况,就要求高校转变资助理念,不仅要为受困学生提供经济性资助,更要把济困和育人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能力提升的项目和培训,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一、当前高校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资助体系仍以济困为主

自1977年高等教育恢复发展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缓为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元化资助体系[1]。在本专科院校中,学生资助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助学贷款、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经过高校贫困认定程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这些项目的主要受助对象。2014年广西教育厅颁布的文件中就明文规定:“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在申请助学贷款时,也要求学生应符合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3]。在捐赠类资助项目中,更是明确规定受助学生应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我校王冠川先生助学金的评定中就有此类要求[4]。此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也多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从以上各类文件和规定中可以看出,以济困为主要目标导向的资助体系仍然是各大高校中的主流,即主要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减轻他们在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上的负担,在帮助提升其能力的论述和实践比较少。

(二)当前高校资助体系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

以济困为导向的资助是一种“输血式”资助,强调减轻或解决受困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问题,却忽视了对受困学生的心理状况、精神抚慰、资源链接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关注。事实上,除了经济困难的问题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存在着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实际问题[5]。大多数家庭經济困难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先天成长环境的不足,使他们的学识见识、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弱,面对非受困学生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无力感和自卑感。这种负性的情绪表达使他们给自己贴上了“表达差、能力弱、做事不行”的标签,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丧失了自信心和自我认同,影响了自身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另外,以济困为主的资助体系容易引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依赖心理,他们会越发心安理得地享受政府、学校和社会群体给予的资助,滋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6]。而一旦高校资助认定工作程序判定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满足资助要求时,就引发他们的不满,不仅影响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施进程,也造成了负面的资助效果。

当前高校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迫切政府和高校改造“输血式”资助体系。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生活无忧的基础上,强调“育人”功能的发挥,由保障性资助转化为发展性资助。

二、发展性资助

(一)发展性资助含义

有学者认为,发展性资助是指在教育规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高校为受困学生提供资金帮扶、心理辅导、社会实践和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以帮助受困学生摆脱经济困难,健全心理人格,提高思想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7]。另有学者认为发展性资助“在满足受助学生保障性需要的前提下,以受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发展性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8]简言之,发展性资助的重心不仅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金援助,还要对受困学生采取包括心理辅导、思想引领、素质发展、能力提升在内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以促进他们全方面的发展,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

(二)发展性资助的特点

1.发展性资助强调济困与育人相结合

虽然传统的保障性资助体系也强调“资助育人”的价值理念,但该体系在实践上更多地聚焦于“资助”,尤其是“经济资助”,而“育人”则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发展性资助则比此更进一步,它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育人功能的发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家庭里的“知识分子”,也是保证家庭不返贫、不致贫的“中坚力量”。生活收入微薄的父母不仅希望孩子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帮助,更希望他们能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习得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发展性资助正是契合了这些家庭的根本诉求。

在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发展性资助将济困与育人相结合,采取各种途径促进受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例如,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的学生设立自信心培养小组,帮助他们重塑自信;鼓励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参加校内辩论比赛,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设立英语口语能力提升课程,无偿地为英语口语弱的学生提供培训服务。总之,从全方位关心和关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能力提升等,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转变。

2.发展性资助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

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要求高校人才具备更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当下及未来,惟有那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相比于其他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缺乏以上的能力和素养,限制了他们在求职和就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性资助的关键要义就是能力提升,它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生存现状指向了未来发展,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免费的能力提升平台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等[9]。也就是说,发展性资助的核心在于帮助受困学生“增权赋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真正摆脱贫困。

3.发展性资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内核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发展性资助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内核。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包括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和个性在内的全面发展[10]。发展性资助强化并凸显了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体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和追求。“在保障获得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诉求,为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和机会,从而让学生拥有同等的追求发展的机会和能力。”[11]以我校制定的2021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项目为例,以受困学生为主要招募对象,为他们提供包括生活美学体验营、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营、人际关系提升训练营、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营、创业训练营在内的多个子项目,其目的在于满足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就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想法和诉求,因而对于促进受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发展性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的介入策略

(一)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的主体性意识

顺利开展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包括学生资助部门、学院资助老师、受助学生等多个主体在内的协同配合。其中最核心的主体理应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他们既是高校资助政策的受助对象,也是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发展性资助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不得不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发他们自主、自助、自立的主体性意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其他学生更为迫切地想要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但传统资助体系的“输血式”特征,容易让受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这种依赖使他们丧失了通过自己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想法和追求。但当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经济援助后,容易产生报复性的高消费行为。这不仅限制了资助效果的发挥,更是与资助育人的理念相违背。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设置了助学、助管、助教等勤工助学岗位,并向受困学生倾斜。通过在以上岗位的实习和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可以为自己赚取部分生活费用,也可以从中获取工作经验、拓展人际网络、提升工作能力。在对学业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可以从事校外家教、店面兼职等工作。当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论选择了哪种经济来源途径,激发他们的自主、自助、自立的主体性意识才是其中的关键。

(二)形成多元主体联动机制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不仅是高校资助部门的责任。发展性资助要求以资助部门为主导,联合包括受困学生及其家庭、学院资助老师、学院领导集体、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在内的所有部门,形成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为受困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高校资助部门在资助工作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资助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助学金获奖代表座谈会、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研学活动、开展以“筑梦成长”为主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项目和培训等,推动各项资助工作由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变为“经济资助与育人资助”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发展性资助理念;作为与高校资助部门紧密联系的一个群体,学院资助老师要积极配合资助部门开展各项奖助工作,促进学生对资助文件和精神的认识了解,通过闲谈、交流等方式密切关注受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受困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宣泄心理烦恼、解答生活困惑,形成积极的人生心态。就业指导中心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就业技能、获取就业咨询等方面大有可为,如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座谈会、提供校企实习合作平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为受困学生申请求职补贴等。总之,在学校层面,要以高校资助部门为主导,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发挥各部门各群体的积极作用,方能全面提升受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推动发展性资助进一步发展

虽然发展性资助在各高校的资助项目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和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以济困为主要目标导向的资助体系仍然是主流。为此,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发展性资助的顶层设计,颁布相关文件和政策法规,使发展性资助理念获得官方的认可和权威,推动高校资助体系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发展,使资助方式和资助实践更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受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此外,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群体在进行捐赠式资助时,有必要将受困学生的能力提升纳入获助的条件范围,并通过正式的文件形式确立下来,使获助学生拥有一种对“提升自己能力”的迫切感和紧迫感,推动发展性资助更好发挥成效。

结语

传统的保障性资助方式和资助理念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圆他们的大学之梦产生过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也推动了我国资助实践的不断进步。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不断提升,以济困为主要目的的资助体系逐渐落后于社会期待和要求。发展性资助既是保障性资助的进步,也更进一步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能力培养。通过发展性资助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从微观个人到宏观政策,都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张晓培,周蕾.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 广西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桂财教[2014]130号)[R].2014.

[3] 广西师范大学——关于做好2020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首贷预申请、续贷申请工作的通知[EB/OL].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0-07-06).

http://xgb.gxnu.edu.cn/2020/0716/c1054a182578/page.htm

[4] 我校顺利举行2018-2019学年“王冠川先生助学金”颁发仪式[EB/OL].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19-11-16).

http://news.gxnu.edu.cn/2019/1116/c1330a166797/page.htm

[5] 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4).

[6] 唐文紅.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7] 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性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5).

[8] 季枫.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

[9] 高飞.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资助理念的建构[J].大学教育,2015(12).

[10] 王文华.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11] 沈丽超,郇慧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作者简介:唐小春(1968—),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研究实习员,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