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术期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现谈新时代期刊社会责任担当

2021-10-08 13:11吴涛袁天峰刘佳倩崔悦黄良田
西部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新冠肺炎社会责任

吴涛 袁天峰 刘佳倩 崔悦 黄良田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新冠肺炎相关文章,且发文速度很快,但中文文献远少于英文文献,中文文献中基础医学研究比例不高,非医学类期刊表现不佳,网站建设水平滞后。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内涵,一是不忘办刊初心,牢记繁荣学术发展使命,二是打破出版认知局限,扩大社会效益受众。要提高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就要制定针对重大社会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出版质量。同时,顺应传播环境的变化,创新学术宣传方式。

关键词:社会责任;学术期刊;新冠肺炎;学术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141-05

学术期刊承担社会责任是其长远发展的必需,但具体到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担当社会责任,是否每一位期刊人都做过深入的思考,都有明确的认识,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了?查阅“中国知网”(CNKI)中“学术期刊”并含“社会责任”的文献,截止到2021年3月,有关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章仅有47篇,比2012年前的相关研究量[1]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并且,大部分文献仅研究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某一方面,譬如抵制学术腐败[2]、学术生态环境建设[3]的责任,教育与科普的责任[4],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自觉[5],等等,几乎都是基于某一种[5]或某一类[6-7]学术期刊讨论社会责任,如外语学刊[6]、体育学术期刊[7],等等。虽然相关研究成果总量不多,全面深入研究更少,但从文献发表时间上观察,近两年对于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研究热度有所上升,这与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是分不开的[8-11]。查阅“中国知网”上有关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研究论文,最早也是在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暴发的背景下发表的[12-13]。和2003年发表的研究文章一样,近两年的成果绝大多数[9-11]还是以总结单刊应对疫情的做法为主。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术期刊的反应速度、应对措施及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较之SARS疫情下的表现,其巨大进步是有目共睹的[8],这不仅与国家政策的及时引导有关,与期刊人责任担当意识的提高有关,也与新时代信息服务能力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新时代赋予了学术期刊更重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学术期刊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方面的表现,讨论新时代学术期刊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以及承担起这份责任需要做出的努力,希望能激发起更多学术期刊办刊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能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一、学术期刊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概况

(一)发文量

在中国知网期刊库中搜索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新冠肺炎”,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共发表的中文文献11899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文2696篇,SCI收录7篇,网络首发108篇。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的外文文献,仅2020年一年发文量就已经达到57248篇,其中英文文献49677篇,数量远超中文文献。

(二)时间分布

将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研究的中文文献11899篇按月分段计算发文量,观察每月的发文量(图1)。发文量在2020年3月、4月达到一个高峰,分别为1878篇和1944篇,在2020年12月又是一个高峰,为1077篇。

(三)学科分布

按学科将发文量由多到少排序,前十五名分别为临床医学(3302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237篇)、中医与中西医结合(1341篇)、护理(1204篇)、基础医学(488篇)、教育(432篇)、新闻传播(314篇)、药学(301篇)、中药与方剂(240篇)、社会(227篇)、特种医学(165篇)、公共管理(133篇)、图书情报档案(105篇)、法学(93篇)、政治(80篇)。由以上数据可见,医学类期刊发文偏多,非医学类期刊偏少。在医学类文章中,临床、预防、护理等偏实践操作类的文章和中医类的文章偏多,而基础医学类文章偏少。非医学类文章中教育与新闻传播类的文章相对多一些。

(四)期刊网站抗疫表现

登录发文量排名前十五的学术期刊网站,观察其在抗击疫情方面的表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其网站上可通过点击“预出版”“预发表”阅读大量的有關新冠肺炎的文章;这十五种期刊从目录上观察大都设置了新冠肺炎防控专题,且参加了“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网络首发)”,并在网站上可免费全文阅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有些网站上的文章更新很慢,最慢的才更新到2020年3月,甚至个别网站上看不到期刊目录和文章相关信息,与其大量的发文没有同步匹配。二是除了将发表的文章放在网站上以外,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的其他信息,如对文章信息的深度挖掘、整合,相关领域的新闻消息,多媒体呈现新冠肺炎相关内容等,几乎没有。目前观察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首页上刊登一封“筑牢防线  共克时艰  抗击新冠  我们在一起!——告全国感控同道书”(中国医院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上海中医药杂志》网站上提供的“最美逆行者公益宣传活动作品展示”二维码链接。整体网站建设水平与我们2017年观察的“国内核心医学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变化不大[14]。

二、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

学术期刊承担社会责任是基于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期刊信息服务能力的相应提升。在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期刊人的责任意识最终决定期刊的发展高度。

(一)不忘办刊初心,牢记繁荣学术发展使命

“创刊时确定的办刊宗旨,就是办刊者的初心;遵循这个办刊宗旨去实现办刊目标,就是办刊者的使命。”[15]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繁荣学术发展。无论时代怎么改变,办刊初心和使命是不变的,这是学术期刊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根基。当国家出现重大事件时,对事件的研究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或前沿课题,引起各领域学者的关注,这时学术期刊就要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价值,并将学术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16]。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久,学术期刊普遍积极响应,首先,发文量之大是以往任何重大事件发生时不曾出现过的情况。其次,学术期刊的反应速度之快也是值得称赞的。我国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在2020年2月达到高峰,3月、4月相关研究的文章發表也达到了高峰,虽然以临床医学及护理类的文章偏多,但基础研究需要较长的研究周期,所以单从学术期刊的表现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尤其在疫情特殊时期办公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可见学术期刊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承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二)打破出版认知局限,扩大社会效益受众

学术期刊长期处于学术象牙塔尖,期刊人习惯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专业领域内的学者,乃至作者即读者,读者群体很有局限。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媒体特别是融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可以瞬时、随时、随地以各种方式传递,学术期刊人必须顺势拓宽视野,不能仅仅满足于服务作者及相应局限的学术领域,还要了解更多潜在读者的需要,利用各种传播途径,主动将学术成果呈现在更广大的受众面前,用学术成果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从而更好地将学术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所以谈新时代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就需要在传统服务于学术交流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发挥已有学术资源的优势,通过普及大众科普知识,善做公益活动,科学引导舆论,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学术期刊更高的要求。

1.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文化普及、启发公众科学兴趣是学术期刊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其社会属性决定的[4]。学术期刊要扩大影响力,扩大读者受众,就必须走出学术象牙塔,让科学知识走进百姓生活,让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科普内容就不可或缺。另外,在媒体传播方式和大众阅读方式改变的环境下,学术期刊较之以往,有了更强的科普传播能力,专业属性也赋予学术期刊比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具有更强的公信力[17],所以新时代学术期刊必须承担起科普的社会责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次出现社会恐慌,比如以“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报道引发公众抢购双黄连事件,最先是由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一则名为“双黄连口服液为抑制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见报后,引起各大媒体竞相转发。最具发言权的学术期刊未能第一时间主动参与做科普释疑,“中国知网”上搜索到9篇相关文献,其中专业的药学类期刊也未对此进行科普答疑。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上的很多媒体缺少对学术内容的把关能力,常常会出现有失科学依据的报道,所以社会需要学术期刊这样的学术性媒体就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家级的答疑解惑。以往,学术期刊发表有关热点问题的研究文献也并不在少数,但很多文献太专业,大众理解较困难,且文献大多停留在期刊上、信息数据库中,可及性也不高,需要学术期刊多将科普内容及时、主动地呈现给大众。

2.不忘公益属性,传播正能量。学术期刊的属性是公益品,而非特殊商品或准公益品[18],做公益是学术期刊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刊登公益广告、发起公益活动、做公益宣传报道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有学术期刊参与或发起了一些公益活动: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发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乳腺癌合理化诊疗指南》线上推广名为“‘疫路无阻,‘乳此精彩”的公益项目,邀请专家以指南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推广,为疫情期间肿瘤患者诊疗行为的相应变通和合理调整提供科学、可行的合理化解决方案[19];多家学术期刊及其官网刊登了“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的报名通道及作品展示链接的公益广告。可见,在特殊时期,学术期刊的公益意识有所增强。但是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公益活动远不止这些,就是疫情过后,学术期刊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起与期刊学术特点有关的公益活动,关注身边的公益行为,组织有关公益类稿件,这种正能量的传播不仅能促进期刊社会效益的发挥,也有利于增强期刊的公信力,打造期刊品牌影响力。

3.科学引导舆论,为国家利益发声。学术期刊具有社会媒体属性,用科学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为国家利益发声,也是学术期刊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学术期刊不仅具有学术传播能力,还必须具备“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关注国内外社交媒体的报道,当出现学术上的误导误报时,能及时敏锐地策划选题、快速约稿,做出正确应对。如新冠肺炎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疫苗阴谋论等,学术期刊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抨击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2020年2月19日,Lancet(《柳叶刀》)发表通讯文章,支持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医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20];2020年3月18日,BMC Med(《BMC医学》)发表评论文章,纠正新冠肺炎方面的错误信息的传播[21];J Med Internet Res(《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针对网络上新冠肺炎错误信息传播的信息监测研究[22];PLoS One(《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肺炎起源方面的错误信息与社交安全距离认知的关系的研究论文[23];等等。我国学者在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方面的研究是很早的,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新冠肺炎起源的学术论文,比如在Lancet(《柳叶刀》,2020年1月网络首发)[24]、Nature(《自然》,2020年2月网络首发)[25]上的文章。国内学者在抨击这些阴谋论方面是有很好的科学研究根基的,但在中国知网搜索,中文学术期刊此类文章非常少,一些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多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我国学术期刊完全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发表基于研究之上的通讯、评论、倡议类的文章,或通过多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在国内外为国家利益发声,这不仅有利于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也利于在国际上出声显影,为争取学术话语权树立权威形象。

三、新时代学术期刊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的路径

新时代赋予学术期刊更丰富的社会责任内涵,对自己有更高的责任要求也是期刊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条件。期刊办刊人必须认识到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常思常新,才能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以及效果。

(一)制定针对重大社会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出版质量

以往经历表明,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时,会有所凸显。尤其是学术期刊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激增,发文速度也很快。从根本上说,这得益于国家全民抗疫的有力号召。期刊为大量来稿开辟了绿色通道,各类平台提供新冠肺炎专题信息首发及开放获取(OA)服务等。但从发文类型观察:中文文献远少于英文文献,但因国内中文学术期刊远多于英文学术期刊,所以推测大部分英文文献发在了国外期刊上;基础医学类文章偏少,而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是临床诊疗和护理的理论支撑,对国家指导抗击疫情非常重要,事实上,我国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基础研究起步是很迅速的,但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到了SCI(《科学引文索引》)上;非医学类的文章偏少,其实非医学类期刊也能积极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策划出自身专业背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结合的选题[8]。

以上发文表现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也反映出我国学术期刊在对重大社会事件研究论文的发表方面,除了注重出版数量和速度以外,还需要提高发文质量和丰富研究类型。期刊不仅要想办法约到具备高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文章,还要善于挖掘事件的内涵外延,找准合适自己专业领域的切入点,做好选题策划。因此,学术期刊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出现突发社会事件时,能够及时主动开发优质选题并第一时间向本领域内的权威专家约稿。应急预案需要设立专门的小组执行:领导组长确定启动应急预案、完善预案决策制度、指导各小组成员工作;选题小组负责及时了解国内外突发事件以及最新发展情况,开发选题;编辑小组负责及时联系专家库中相关专家,积极约稿,快速编辑加工;出版小组负责期刊网站的文章推送,联系各类信息平台首发及OA,对优质稿件做深度信息挖掘,让优质稿件发挥最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好的应急预案及有效的运行,能吸引专家将前沿的研究成果交由国内期刊发表,毕竟专家们也希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只要期刊能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顺应传播环境的变化,创新学术宣传方式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术期刊积极响应各类信息平台的倡议,如加入“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网络首发)”,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冠肺炎数据库,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共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共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数据共享系统”等。除了借助这些平台实现期刊的学术价值以外,目前主要的期刊学术传播的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官网。但是学术期刊在网站建设方面进步不大,主要表现在信息更新慢、缺少信息深度整合挖掘、多媒体利用率低等,这些都不利于学术期刊扩大影响力[14]。对比美国医学会主办的《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主页,有关新冠肺炎的内容就非常丰富:新冠肺炎专题、新冠肺炎问答(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患者须知、采访音频、新闻、继续教育、博客、播客等,文献做到日日更新,不仅适合专业领域的读者,非专业领域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术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结合,也极尽所能地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我国学术期刊在网站建设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技术上融入更多的媒体形式,内容上以发表的文章为基础,做全面深入的二次甚至三次信息挖掘,以发挥学术成果的最大社会效益。

最近几年,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移动数字化平台走进百姓生活,在手机上搜索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短视频,除了个人发布以外,报刊、电视新闻出镜率很高,相比之下,学术期刊走入大众视野的频率很低。学术期刊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结合专业优势,将学术知识通过科普教育的形式传播给受众,通过公益宣传传递正能量,通过影响舆论为维护国家利益发声。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将我国学术期刊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期刊人积极承担起了助力抗疫的社会责任,但受长期出版习惯的局限以及缺乏对重大事件应急策划意识,抗疫方式比较单一,以网络首发专题文章为主,且多依赖学术数据库的信息平台。但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学术期刊完全可以更好地将其学术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在深入认识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密切关注社会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打破单一学术出版模式、借助各种传播手段主动作为,融合出版资源、发挥刊群集团力量,发挥出学术期刊最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学术期刊必将收获更高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辉,赵文义.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 王华生.抵制学术腐败:学术期刊的责任与使命[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 盛艳.学术生态环境建设:高校学报的责任与使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

[4] 高霏,王丽丽.应提倡科技学术期刊的教育及科普责任[J].科技传播,2018(11).

[5] 张明海,黄寿恩,刘琛琛.《食品与机械》践行社会责任的探索[J].編辑学报,2010(1).

[6] 艾斌.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时期外语学刊的责任——以推动我国语言规划、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例[J].外语与翻译,2020(4).

[7] 冯卫.“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体育学术期刊的使命和职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8] 田杰,王雅娇,王佳.学术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与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

[9] 贾马燕.抗疫期间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的社会责任——以《唐都学刊》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10] 胡筱萌,吴菲.在突发疫情中学术期刊的责任坚守及应对策略——以《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6).

[11] 王艳,袁长江.医学期刊组织健康科普、助力抗击疫情的实践——以《淮海医药》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为例[J].天津科技,2020(11).

[12] 田力.励精更始  高屋建瓴——《中华护理杂志》应对SARS突发疫情的做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4).

[13] 游苏宁.从突发事件看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3(3).

[14] 吴涛,袁天峰,崔悦,等.国内核心医学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2).

[15] 张品纯.牢记办刊初心使命  办好中文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20(6).

[16] 程琴娟.重大事件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及其选题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5(1).

[17] 周华清,肖代柏.科技期刊突发公共事件出版研究——以知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OA出版为例[J].出版科学,2020(3).

[18] 鲁亚琳.学术期刊改革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兼议《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8).

[19] 杨军,刘斌亮,马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乳腺癌合理化诊疗指南》线上推广公益项目经验浅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8).

[20] CALISHER C,CARROLL D,COLWELL R,et al.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he scientists,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China combatting COVID-19[J].Lancet,2020(10226).

[21] MIAN A,KHAN S.Coronavirus: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J].BMC Med,2020(1).

[22] BADELL-GRAU RA,CUFF JP,KELLY BP,et al.Investigating the prevalence of reactive online searching in the COVID-19 pandemic:Infoveillance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20(10).

[23] REYES LM,ORTIZ L,ABEDI M,et al.Misinformation on COVID-19 orig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ception and knowledge about social distanci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21(3).

[24] LU R,ZHAO X,LI J,et al.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J]. Lancet,2020(10224).

[25] ZHOU P,YANG XL,WANG XG,et al.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J].Nature,2020(7798).

作者简介:吴涛(1979—),女,汉族,安徽铜陵人,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与出版。

刘佳倩(1988—),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与出版。

崔悦(1986—),女,汉族,天津人,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与出版。

黄良田(1952—),男,汉族,湖北宣恩人,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通訊作者:袁天峰(1968—),男,汉族,湖北孝感人,空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学及图书情报学。(责任编辑:叶子)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新冠肺炎社会责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