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09 07:38余婉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侧脑室斑块颈部

余婉琴

(开平市中心医院,广东 开平 529300)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发病后会导致脑局部缺血,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损伤会逐渐加重,增加患者的死亡、残疾率[1]。目前,临床针对早期进展性急性脑梗死暂无完全根治办法,早期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早期进展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阻碍疾病早期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3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患者资料纳入早期进展组,另收集同期44例非早期进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纳入非早期进展组。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诊治指南2014》[2]中脑梗死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的患者;(3)住院时间≥7d;(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先天脑血管畸形的患者;(2)合并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进展性脑梗死:于住院时、病情加重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 Stroke Scale,NIHSS)[3]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当病情加重时的NIHSS评分与住院时的评分差≥2分,则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于发病72h以内,则为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其中NIHSS共有眼球运动、意识水平、构音障碍等11个项目,每项评分0-3分,满分42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

1.3 观察指标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填写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男、女)、吸烟史(有、无)、颈部不稳定斑块(有、无)、高血压[有、无,参照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4]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有、无,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热(有、无,体温≥37.3℃则判定为发热)、家族病史(有、无),脑梗死部位(侧脑室体旁、其他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早期进展组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3.21±5.4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6h,平均时间(2.25±0.56)h。非早期进展组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4.85±5.6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7h,平均时间(2.39±0.66)h。早期进展组颈部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的患者较非早期进展组的颈部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的患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与非早期进展的基线资料比较[n(%)]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初步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颈部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作为自变量说明,见表2,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作为因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3 讨论

早期进展性急性脑梗死多因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栓的近端血流缓慢或阻断,导致血管内形成血栓并蔓延,造成血管内堵塞。且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脑部长时间缺血、缺氧,损伤其脑部神经组织,增加病死、致残率。因此,为及早预防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颈部不稳定斑块:颈部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患者,斑块一旦破裂,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可增强粘附分子的表达,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风险。对此建议:临床可给予他汀类药物稳定患者斑块,并于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斑块情况,避免颈部不稳定斑块破裂。(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的脑小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内狭窄,增加血流阻力,加重脑部血管内壁负荷,且高血压会损害患者脑部细胞调节机制,导致脑部血液流通紊乱,加重患者病情。对此建议:临床需采取降压措施,并引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延缓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进展。(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功能紊乱,患者机体内血糖含量较高时,会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的胶原,随着血小板的不断积累形成血栓;并且由于患者脑部缺血半暗带局部组织难以自动调节,无法及时代偿血供,引发脑部组织细胞水肿,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风险[6]。对此建议: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控制糖分摄取,避免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4)侧脑室体旁梗死:侧脑室旁纤维椎体束分布较为密集,一旦发病,侧脑室旁的缺血区域会迅速扩大,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增加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风险。对此建议:临床可根据检查结果召集有经验的资深医师,商讨治疗方案,对症治疗,避免早期进展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进展受颈部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侧脑室体旁梗死因素影响,临床应在患者发病后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做好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积极预防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侧脑室斑块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