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09 07:3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急性

彭 锐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中长期居高不下,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重中之重为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斑块,让心肌血流得到相应的灌注[1-2]。急救时间越短,越能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保障,治疗“时间窗”尤为重要。基于此,应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对其提供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将每个抢救环节的时间缩短,最大程度保障急救的效果。本次研究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期总结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优势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取法引导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对象纳入标准为:(1)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判定条件;(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h以内,且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研究内容认知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为:(1)因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无法参与手术的患者;(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3)存在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手段,针对心肌梗死程度较轻的患者,首先经医生诊断后进行抢救。将心肌梗死程度较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并开通绿色通道溶栓治疗。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心率、血压情况,建立起静脉通道。

1.2.2 观察组 接受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院前抢救与转运:接收到患者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要在3min内出诊,路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明确患者具体位置,并教授家属正确的急救方法,让其不要随意翻动患者,让患者卧床休息,不要过度恐惧。在救护车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给患者吸氧,缓解心肌疼痛的症状,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对患者输液,观察记录好其生命体征。转运患者过程保持动作轻柔,让患者处于仰卧位体位,头部偏向一侧,监测静脉通道情况,防止输液管发生扭曲和移位,准备好各种急救设备。

(2)急诊接诊:护理人员接诊后,给患者吸氧,在左下肢建立起静脉通道,为患者进行包括心肌酶、血常规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检查,了解掌握患者疾病史,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准确诊断.

(3)准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患者准备手术前,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并给予其300mg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65051,规格:100mg/片)与300mg氯吡格雷(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20018,规格:300mg/片)口服,行常规备皮,叮嘱患者排尿。

(4)加强护患沟通: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危急,存在生命危险,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疏导,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安慰,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时注射镇静剂。

(5)病情观察:将患者安排在CCU病房,让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床边放置心电监护设备,准备完善所有抢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6)术后切口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需要在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术后要对穿刺位置进行观察,若发生渗血和血肿等情况及时处理。在拔出鞘管之后,每隔15min监测患者是否发生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7)用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为高凝状态,要在48h内持续对其进行抗凝治疗。且在抗凝过程中,观察用药情况,避免发生胸闷、出血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时间,如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等;对比抢救效果等情况,观察院内复发、统计住院总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50 50性别(男/女)24/26 25/25 0.040 0.841年龄(岁)58.35±5.14 56.65±5.35 1.620 0.108高血压26 27 0.040 0.841糖尿病22 24 0.161 0.688吸烟19 17 0.174 0.677发病至入院时间(h)3.67±0.32 3.72±0.34 0.757 0.451

2.2 两组急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各项急救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时间对比(±s,min)

表2 两组急救时间对比(±s,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50 50分诊评估时间0.52±0.23 2.54±0.72 18.897<0.001心电图时间4.25±1.14 7.88±1.53 13.453<0.001静脉采血时间4.51±1.79 9.78±2.11 13.468<0.001急救总时间39.98±6.77 62.36±7.62 15.525<0.001

2.3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n(%)/±s]

表3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n(%)/±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50 50院内复发急性心肌梗死4(8.0)17(34.0)10.187 0.001住院总时间(d)6.81±2.66 9.15±2.73 4.341<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生后,抢救时间关乎患者生命。以临床经验来看,抢救时间越短,患者病死率就越低。因此急诊科医生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格外重视抢救的“黄金时间”。

以传统护理手段来说,缺乏护理目标的系统性,同时每一项护理流程都不够规范,延误了抢救时间而造成抢救效果不尽如人意[3-4]。为改善该现状,应当建立起核心的急诊护理制度,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做出快速反应,并完善和优化护理各环节。通过对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提早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让就诊的时间减少,避免延误病情,提升抢救的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救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手段,能让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工作更有条理开展,各环节护理人员更有默契配合,抓住了抢救的关键时机[5]。与此同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强调人员配置方面的优化,所有急救小组人员均为工作经验丰富的心内科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娴熟的实操技巧,面对突发事件能准确采取正确的处理手段。不仅掌握心肌梗死护理技术,且掌握了呼吸机操作与气管插管等技能,能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患者生命质量[6]。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提升急救质量,保障急救的效果,成果显著。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