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021-10-09 07:3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4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精细化

林 雅

(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临床危重症,机体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群较为好发[1]。因骤然发作,程度严重,持续时间长,病情进展快,往往导致高致死率,可严重损害患者生命健康[2-3]。对此,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而在治疗期间,施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亦可对病情有积极影响[4]。以往运用的常规管理未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病症复杂性、多样性,难以深入、细致及规范实施护理。而精细化管理则将各环节护理措施有机统一、整合,使护理流程得以优化,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细致及深入的护理工作,可提升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较为适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管理之中[5]。对此,笔者拟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精细化管理,旨在探讨对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现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经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行完全随机化法,分作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6]、《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由本院收治;(2)年龄60-80岁。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2)临床治疗缺失;(3)伴发恶性肿瘤。所递交申请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患者及家属知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管理,即人员、设备、药品及护理流程方面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精细化管理。现从人员、设备、药品及护理流程四方面作深入阐述:

(1)人员:负责护理管理的护士长应不断增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并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药品、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薄弱环节加以完善,制定精细化护理计划并实施;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责任护士应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领会精细化护理核心内涵,精准、细致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2)设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仪器设备,应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握每台仪器设备具体信息,系统编号及合理摆放,规范仪器操作使用,定期消毒、检修及保养,保证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药品: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用β受体阻断剂、硝酸甘油制剂等应急药物应配备齐全,定期检查,避免过期药物,按顺序摆放规整,可缩短用药流程时间,利于患者治疗。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新型用药,应制定新药应用规定,明确药物使用禁忌。

(4)护理流程:使护理流程精细化,以护理交接班管理、健康教育为例:①护理交接班管理: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日常护理情况备有详细交接班记录表,并密封存档,以供查阅;②健康教育:应从细微处精准加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就护理配合、沟通、指导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面精细化加强。精细化管理质控考核,结合绩效制度,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使管理标准化、格式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1)睡眠质量:评估采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计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及主观睡眠等7版块共21分,若评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2)心理健康水平:评判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为20条目合80分,若评分越高,反映焦虑、抑郁程度越深,提示心理健康水平不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性别(男/女)21/19 23/17 0.202 0.653年龄(岁)67.23±3.16 67.31±3.19 0.113 0.911病程(年)5.46±2.15 5.39±2.11 0.147 0.884

2.2 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注:组内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PSQI评分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0 40管理前13.32±1.23 13.36±1.26 0.144 0.886管理后10.23±0.94*6.86±0.46*20.366<0.001

2.3 两组管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例数(n)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0 40管理前54.36±6.12 54.38±6.14 0.015 0.988管理后49.24±4.83 41.37±4.02 7.921<0.001管理前56.67±5.28 56.81±5.32 0.118 0.906管理后49.31±4.19 43.15±4.05 6.686<0.001

3 讨 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于较低活动、休息时发作,无征兆及规律可循。相比于稳定型,疼痛状况更深,持续时间更长,属危重心内科病症。若未及时治疗,还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8]。而老年人群,器官组织衰退严重,一旦发生此类病症,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对此,长期药物控制为主要治疗手段,期间实施合理护理干预亦对患者病情恢复有正向作用。而护理管理作为护理干预过程重要把控环节,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有效护理干预实施及落实。

基于此,笔者拟以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析精细化管理对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评分较之对照组而言更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采用精细化管理,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这与李莉[9]研究呈较大相似性。分析其原因[10]: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将护理工作各项环节做到“精细”、“严密”及“规范”,且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沟通能力水平逐步提升,可有效把握患者实时护理需求,及时解除患者不良躯体及心理状况,护理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患者因护理工作细致、周到,认可度高,心态积极正向,由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睡眠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有一定提升,且可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精细化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