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21-10-09 19:06张国强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鉴赏能力孔乙己

张国强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作品的语言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共鸣并得到艺术审美的享受。初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普遍较低,考试中也较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导致教师讲解时往往把自己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收益不大;加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只是从读、背中获取肤浅的认识,根本谈不上与文学作品共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发现,鉴赏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教师也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由此可见,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这方面的初步尝试。

一、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决定着鉴赏者必须能把握作者的情思。这就要求欣赏者要透过形式,把感受的触角伸到它的内容,即由各种因素综合构成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入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获得具体形象的生活感受。而初中生涉世不深,对生活的认识欠深刻,对情感的体验较肤浅,他们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达不到一种透彻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适时的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面对作品中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去体会,把感受的触角介入到作品的内容中,而不是抽象地、概括地给学生下结论,要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妨鼓励学生去重新体验、走一遍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走进作家情感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融入其中,我就是作者,我就是“他”。让“时光倒流”,让学生再走一遍“他们”所走过的路,和“他们”同喜同忧。如《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的经历和感受,作为一个现代中学生不易体味到。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都设定自己就是杜小康,然后去体会杜小康失学后的孤独、恐惧、恋家、恋母的情感以及后来在特定场合下承担起责任并迅速成长起来的经历,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一道河、一群鸭、父子二人和一条船的画面,并想象在杳无人烟的旷野中划船和居住的生活图景,体验空旷、惶恐的氛围和无人交流的孤独。“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体验的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已有经历进行再创造、再组材,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甄别鉴赏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和组材技巧。

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能力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让他们从直观地接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场面,力图上升到理解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美的思想意义,并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进行对照比较,分析鉴别,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孔乙己》为例,小说在设置主人公孔乙己出场前,对咸亨酒店的喝酒人群进行了描绘。如掌柜根据不同地位给以不同的招待方式,从中可以投射出当时社會的世态炎凉。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们不妨这样设置:如果文章没交代这一内容,孔乙己命运的悲惨程度就难以体现,孔乙己的性格就难以体现出“独特”和“唯一”。再如:“孔乙己总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离去”,这些细节笑声很难理解,但细细品味,这一声声的“笑”有其匠心独具的艺术魅力。授课时我总是引导学生用“眼泪与叹息声中的孔乙己”与“笑声中的孔乙己”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他们就容易理解“乐境写悲”的艺术效果了。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深入的认识,能帮助他们懂得艺术作品中“渲染”的无穷魅力,进而提高其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交汇相融,达到共鸣

共鸣比一般的文学鉴赏更进一步,只有达到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读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应与交流,才能引起共鸣,也说明对作品的鉴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初中生生活都比较单一,且缺乏实践体验,想要他们读几遍作品就能引起共鸣,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去积极引导了。

首先,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擦亮眼睛,调好敏感的琴弦去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人情美、理趣美,并通过想象将当时的生活感受用日记、随笔、感想等形式积累起来。如一次演讲比赛后,让学生将演讲时产生的胆怯心理和克服的过程,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写下来。体育比赛后,让学生及时记下当时受挫或取胜的心理等。长期这样体验和积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效果的确不错。

其次,平时多途径,有意识地获取生活体验。如多阅读文学书籍;听音乐、听配乐散文等。通过这些途径能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增长学生生活阅历,也是获得生活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鉴赏能力的提高亦是源于平时对学习、生活的感悟与积累,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想象的活力和情感的体验,就能够培养出根植于生活实践土壤的鉴赏之花,就能够采撷到结实于生活实践之树的“共鸣”之果。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鉴赏能力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