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场景描写 领悟作品意蕴

2021-10-11 02:26张黎明
关键词:场景切入点意蕴

张黎明

摘   要:场景或场面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意蕴的重要手段。而且,场景描写是小说情节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可以将人物、事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突出,这些场景往往时机特殊、人物众多、气氛热烈,不仅可以突出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集中揭示出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写,来寄寓或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而使场景描写更加意味深长。可以将鉴赏场景描写作为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切入点,从作者传神的描写中领悟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场景;切入点;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6-0022-06

场景或场面,是构成小说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场景或场面描写指的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意蕴的重要手段。而且,场景描写是小说情节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可将人物、事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小说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出提示:“可以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教材编者是将“场景”看为《红楼梦》阅读与研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的。

《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突出,仅大型聚会场景就有10多次,其中又可分为节日庆祝场景、生日聚会场景、诗社吟诵场景、逝者葬礼场景等。这些场景往往时机特殊、人物众多、气氛热烈,不仅可以突出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集中揭示出人物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写,来寄寓或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而使场景描写更加意味深长。除了对大场面进行多角度描写外,作为一部洋溢着浓厚诗情画意的古典名著,书中还有许多动人的小场景也值得鉴赏,比如有人将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龄官画蔷、晴雯补裘、宝琴立雪等,作为书中典型的唯美场景来看待,这些场景可以被看为是红楼群芳几个最动人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意趣。

下面,我们选取书中三个重要的大场景作简要分析来说明鉴赏场景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繁华难掩刻骨凉

元春省亲一节,是书中继秦可卿葬礼之后,又一次浓墨重彩的盛大场景之一。省亲的背景是:贾府在经过百年兴盛之后,时下已逐渐显出颓败之象,不仅子孙们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其权势也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天大的喜事忽然降临:昔年入宫做了女史的大小姐贾元春,此刻时来运转,被皇帝“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元春成为皇妃,如同给已经走下坡路的贾家打了一剂强心针,而其省亲之举,给这个渐次萧索的家族,一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于是为了接待贵妃,贾家不惜耗费巨资修建了大观园,终于在元宵节这天迎来了府上空前绝后的重大节日。

书中对省亲的盛大场面,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描绘,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迎候、观景、叙情、赐名、评诗、看戏、赏赐等几部分。大观园是这场活动的主场景,贾府对此作了精心布置:“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人咳嗽。”而对于如何迎候贵妃也作了细致描写,“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早早地等候在大门外。然而等来了好几批打前站的太监,贵妃却仍然不见踪影。直到众人望眼欲穿之时,“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直到这时,省亲的贵妃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对元春来到大观园的这段特写,时间上由早到晚、空间上由远而近,充分渲染出皇家的气派及封建礼仪的威严。

省亲场面描写的重心及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叙情这一部分。书中以元妃的视角,极力描绘了大观园夜景的豪华奢靡之后,笔锋一转,继而写贵妃与亲人相见的情景。按说进宫后一直未回过家,今日好不容易得见亲人,理应喜笑颜开、其乐融融,然而元春却是几乎说一句话,就要哭一次,其他人也都是陪着哭一次。元春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元春劝慰亲人不要哭,然而自己总是忍不住哭起来,大家“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元春道出其中的缘由:“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一般人觉得元春贵为皇妃,不仅自己享尽繁华富贵,而且也给家族带来无与伦比的荣耀,殊不知,在她看似光鲜靓丽的身份和地位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和悲哀。她之所以数次哽咽难语,是因为幽闭在皇家深宫内,不仅没有自由舒畅的生活,还要面对数不清的阴谋算计,因而她既哭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同时也哭难和亲人相见的悲戚。作者将元春的哭泣写得十分细腻传神,一开始是“满眼垂泪”,这是无声而隐忍的落泪;接着是“呜咽对泪”,这是见到亲人后伤心至极的反应;随后是“哽咽”,心中想哭,却不能有失礼仪地放声大哭;最后向父亲说话时是“含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而没有流出。

接下来赐名、评诗、看戏、赏赐等部分也各有看点,限于篇幅不作赘述,此处只提示看戏一段的深层意蕴。红学家认为,元妃开筵时所点的四出戏,隐含着整书情节的大致走向与主要人物的结局,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早期抄本《石头记》时说:“《豪宴》伏贾家之败;《气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四出戏都来自史上著名戏曲,其中《豪宴》来自于清初李玉的《一捧雪》,写明代人莫怀古因为“一捧雪”玉杯,被奸邪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乞巧》来自于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的名作《长生殿》,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機缘》出自于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邯郸记》,写穷书生卢生黄粱梦醒后,随吕洞宾上天作了扫花使者,预示宝玉像卢生一样看破红尘出家;《离魂》出自于汤显祖名剧《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的故事。这些戏从名字与内容,都演尽了人世间的繁华炎凉,作者通过元春点戏、看戏,将红楼主要人物及其命运隐含其中,有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书中所写看戏的情节还有多处,所点的戏一般都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看看那些戏又有什么寓意。

总体看,元春省亲这一大场景描写,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面极写大观园的繁华景象,一面揭示亲人相见后的凄凉心境,使冷暖色的映衬十分强烈,暗示极尽奢华正是贾府日后衰败的根源,可谓是“伏线于千里之外”。同时也含蓄地表明,元妃虽贵为皇妃,却无法享有普通女子的天伦之情,她的晋封将贾府推向了富贵兴盛的顶峰,又为贾府后来的衰败埋下祸根。

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人间聚散终有时

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民间有吃元宵的习俗,象征合家团聚。《红楼梦》中多次写到元宵节,第53、54回,贾母命在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定了一班小戏,满挂花灯,带领荣宁二府的子孙举行家宴。贾家人一如既往地赏灯、看戏、听书、吃酒、行令、讲笑话、放烟火等,共享天伦之乐,看上去似乎是次完美的聚会,但从头至尾却有许多不和谐。

首先,这样一场盛大的家宴,却有不少人缺席。一是贾敬,常年在都外玄真观修炼,平时基本不回家;二是贾政,被皇帝钦点了学差,在外地巡视未归。宴会前,“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而贾府另一个老爷贾赦,虽参加了家宴,却在领了贾母礼物后,回住处自顾自地乐去了。以上情况给人感觉是,团圆之日并未团圆,老爷们不是没出席就是中途退场,另有不少人不愿出席,只剩贾母和一群女眷。

其次,贾母忽然在宴席上借题发挥,痛批才子佳人。事情是由两位女说书人引起的,贾母问要讲什么内容,回答是《凤求鸾》,说的是一位上京赶考的王公子与一位乡绅家的李小姐的故事。贾母说:“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于是贾母言辞犀利地指出才子佳人传奇话本的“缺陷”:“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贾母的这段评论有两层重要的叙述功能:一层是体现了她对“才子佳人”这类通俗作品的审美观。贾母在此说得完全不错,这类评书大多确是胡编乱造且千篇一面,类型化问题严重,故事取悦一般读者的阅读嗜好,缺乏充足的生活依据,因而不仅贾母听多了感觉乏味,一般有欣赏力的听众也会有同感。另一层反映出贾母对“才子佳人”追求自主恋爱婚姻的看法。黛玉宝玉恋爱这在贾府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但就因为这样的行为不合封建礼法和家庭伦理,因而包括贾母在内的贾府长辈们,谁也没有公开表示过支持,甚至有意对其视而不见。贾母毕竟是封建大家庭的老祖宗,她必然要维护封建礼教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能公开支持宝黛的叛逆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进行讨论,贾母在此煞有介事地拿“佳人”说事,是否是对宝黛进行旁敲侧击呢?或者说,她是否在此表明了自己对宝黛爱情的态度呢?无论贾母是否有这样的意图,总之是作为当事人的宝玉和黛玉,在这样的场合听了贾母的这段评论,心里肯定会有很大触动。

再次,王熙凤所讲的笑话,让人“只觉冰冷无味”。贾府人在宴席上娱乐时,贾母常会提议击鼓传花,让大家轮流讲笑话,这次也不例外。贾母先讲了一个,拿王熙凤取笑,众人想听王熙凤怎么讲,凤姐便一连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底下怎么样?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下话,只觉冰冷无味。”显然,这个故事是根据贾府元宵夜宴的场景,现场即兴编的,内容主要是列举参加夜宴的人之多,突出家族聚会的热闹景象。但从故事本身所需的情节、结构及悬念等来看,该故事都缺乏应有的情节性、传奇性和趣味性,因而大家听了都感觉索然寡味。这样一个临时凑数的故事,虽然也让大家笑了,但笑得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诧异平时善于说笑话的凤姐,怎么会今天发挥失常,讲出这样一个没什么笑点的故事。凤姐也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笑,与贾母的故事落差太大,没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于是又补充讲了第二个故事:“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后面的故事显然十分精彩,十分符合听众的要求,于是大家都非常满足地大笑。这时有人还惦记着前面的那个故事,以为是凤姐卖关子,故意没有把故事讲完,于是督促她快将包袱抖出来。但是凤姐却说:“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哪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并且提议说:“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无论是书中贾府的人们听到这里,还是书外的读者看到这里,都不觉恍然大悟并暗中称奇,原来凤姐所讲的两个故事,并非毫不相干,而是有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一个故事虽然情节性不强,一时未能引人发笑,但却有极强的暗示性,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这個道理用书中丫头小红的话来说,就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无论是元宵夜宴还是人生的聚散,莫不是如此。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其实也就是第一个故事所抖的包袱,稍微想一想就不难悟出。然而一向只知享受的贾府中的人们,如何会去费脑筋思考这样的道理呢?王熙凤见众人不大能听得懂,还要追问显而易见的答案,只好又讲了第二个故事,用故事的结果来诠释第一个故事的道理。这两个具有连环套特点的故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

宴会的聚散与人生聚散,具有密切对应的同构关系,因而《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反复描写宏大的宴会场面,借此来传达一种无可奈何的人世沧桑之感。然而,有聚必有散,无论宴席多么铺张奢华,都挡不住贾府早已无法遮盖的败相。因此这个元宵节过后,悲剧一个接一个到来,先是贾敬死亡,然后是王熙凤病倒、贾母查赌、抄检大观园等一系列悲剧事件发生。

三、“锦衣军查抄宁国府”,贾家败亡如山倒

一般认为,《红楼梦》后40回为他人所续,思想和艺术成就总体与前80回有很大落差。但这并非意味着后40回就完全乏善可陈,其实像第105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还是写得很见功力的,红学家对后40回批评较多,却很少见有人批这一回。这回写的是贾府遭朝廷抄家,是继抄检大观园“内抄”之后的一次“外抄”,可以看为是贾府最终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总体看,这一回大场面描写惊心动魄,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将锦衣军抄家时的骄横,与贾府主子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恐惧,描写得淋漓尽致。

书中写贾府被抄的场面十分生动,逼真地描绘出贾府大祸临头时人们的不同反应。抄家来得十分突然,之前应是没任何征兆,因而让贾府的人们措手不及。贾政自放了外任回来,这天正在府中设宴招待亲友,忽有人报告西平王爷前来宣旨,锦衣府赵堂官带一干人来查抄家产。查抄应该是比单纯捕人更令人胆战心惊的事件,所以“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独有贾赦贾政一干人唬得面如土色,满身发颤。”里面的女眷听到此信,“王邢二夫人等听得,俱魂飞天外,不知怎样才好。独见凤姐先前圆睁两眼听着,后来便一仰身栽到地下死了。贾母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说不出来。那时一屋子人拉那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书中写贾府人们对抄家的反应,虽然只寥寥数笔,却描写得相当传神,让人身临其境。

同时,北静王、西平王和赵堂官面对贾家的微妙态度,也写得相当细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带领锦衣军的赵堂官,未必与贾家有直接仇恨,但他要将贾府一网打尽,所以查抄时丝毫不留情面,甚至有很大破坏性;西平王对贾府网开一面,只要“遵旨”“查看”贾府的部分资产,并不想使查抄扩大化,但在强势的赵堂官面前力不从心,只好想方设法减少锦衣軍对贾府的伤害;北静王与贾政、宝玉私交甚厚,一心要保贾家,至少不让抄家太伤筋动骨,因而他在查抄开始后急忙来宣圣旨:“着锦衣官惟提贾赦质审,余交西平王遵旨查办。”等于限制了赵堂官的权力,同时也把对荣府的查抄限制在贾赦一房,为贾府争得了很大利益。之后两位王爷又多次向皇帝进言,又暗中照顾贾家涉案人员,总算为贾府挽回一丝喘息的机会。

阅读和研讨这一节,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贾府遭抄家的原因。对被抄的缘由这一节主要有三方面交代:一是西平王宣布的旨意,直接指出贾府主子们的罪行:“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贾赦的罪行其实在前80回已有不少交代,如贾赦与贾雨村狼狈为奸,强索石呆子古扇等,可见贾赦确实是罪有应得。二是锦衣军从贾琏、王熙凤夫妇屋中抄出的借券欠票及巨额资产,坐实了王熙凤重利盘剥的行为。书中用了较大篇幅对被抄物品作了全景式的展示,如同打开了一座珍宝库,实在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涉及到贾琏凤姐夫妇的资产“不下七八万金”,让读者对王熙凤的贪婪和敛财之多,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三是宁府老仆焦大对贾珍父子的批评,揭露了宁府主子骄奢淫逸的丑恶行径,这是造成贾府被抄家的深层次原因。焦大是跟着贾府老太爷出生入死过的人,因而对贾家的先人如何获得基业,贾家的后代又如何败坏家业,是一个从头至尾的见证人,因而他在第7回就借着酒胆骂过贾珍父子,此时他再次出现,所说的话仍然是那样振聋发聩:“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

这一回回目为“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但对宁府被查抄的情形,书中是通过焦大的叙述从侧面表现。从焦大的交代中可看出,宁国府比荣国府境况更惨:“珍大爷蓉哥儿都叫什么王爷拿了去了,里头女主儿们都被什么府里衙役抢得披头散发擉在一处空房里,那些不成材料的狗男女却像猪狗似的拦起来了。所有的都抄出来搁着,木器钉得破烂,磁器打得粉碎。”从打探消息的薛蝌告诉贾政的话中,可知贾珍父子的罪行:“珍大爷引诱世家子弟赌博,这款还轻;还有一大款是强占良民妻女为妾,因其女不从,凌逼致死。”正面所写的荣府被查抄的情形,已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到贾府的惨景,而侧面描写的宁府遭遇,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贾府被抄固然是贾府主子们罪有应得,但也并不意味着查抄的朝廷就代表正义,这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一次反映。总之,查抄事件发生时,贾府政治上最重要的支柱元春已经去世,贾府经过查抄受了致命打击,因而这次事件标志着贾家由盛转衰。

四、《红楼梦》大场景描写的基本特点

概括和归纳《红楼梦》中的大场景或大场面描写,大致具有如下几方面重要特点。

一是作者既着眼于从整体写场面的宏大壮阔,同时又注意捕捉场面上出现的微小细节,从而使点面结合,以达到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的表现效果。元妃省亲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作者不仅写元妃出行富丽堂皇的皇家礼仪、大观园夜景的豪华奢侈;同时作者在宏观描绘之余,又轻轻荡开一笔,重重地点出贵妃“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从而给读者留下许多思考。而元妃与母亲、祖母相见时,几乎是说一句话就要流一次泪,作者对这样的细节也是反复点染、精雕细刻,让读者心灵受到莫大的震动。类似的例子还有:元宵开夜宴时,写贾母忽然发现袭人不在场,于是责怪起来,王夫人连忙解释:“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却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贾母意识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在此赫然在目,由此让读者联想到宝玉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社会多么难能可贵。从面上描写,可以显示出场景的宽度和广度;而从点上描写,可以体现出场景的厚度和深度,这样会使故事既有骨架也有血肉,让情节更丰满也更曲折,从而使场景描写更蕴含深厚。

二是场景描写既重视从横向上拓展,又注意在纵向上延伸,使所叙述的内容不限于场景之中,而是溢出场景之外。场景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产生的,一般的作者描写场景往往会拘泥于场景本身,就事论事、毫不越界,但《红楼梦》的作者却常常巧借人物的活动转换时空,将另外的场景嫁接进来,从而使场景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横向拓展方面,比如第43回写王熙凤生日宴会,场面十分热闹,但作者却闹中写静、横向拓展,将宝玉祭奠金钏儿的情节镶嵌其中,从而为这段场景描写增添了另一层意味。再如第54回元宵节宴会,作者笔锋陡转、热中写冷,通过宝玉的活动,将席外的夜景、各种人的来往活动、伺候主子们的各色奴婢的工作画面等等,都扩展到过元宵这一段场景描写中来。纵向延伸方面,比如贵妃省亲时题匾,忽然插入元春与宝玉“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一段补写,便是对昔年元春与宝玉手足情的回顾,丰富了对元春思想感情的表达。场面由于场合特殊、人事繁杂,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细节,都可能引起新的情节线索,成为新故事产生的契机。作者正是通过拓展或延伸,在场面中展示了更多的生活内容,从而使场面描写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面貌。

三是作者总是借助对表象描写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让深层意义渗透到整个叙事中。比如书中不厌其烦地进行各种宴会描写,表面上看起来是“叙贾府盛衰情事”,然而作者的本意却是借此寄寓对人生的痛切感受和深切感悟,因而描写中对贾氏家族的兴衰、人物的聚散作了多层次影射。作者把人世社会的乐极生悲、由盛而衰,看成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具有普遍的哲理意蕴,表现出对社会、人生深刻的穿透力。第40回的两宴大观园,第53、54回的元宵开夜宴,第62、63回宝玉生日宴和第75 、76回的中秋夜宴等,都是根据“盛宴必散”这一意蕴而逐步展开、层层推进的,集中体现了作者着意表现人世悲欢离合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对整个场面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命运以及作者的认识、理解,通过一连串极具表意性的场面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场景描写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场景切入点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