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料阅读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2021-10-11 01:52胡桂金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初中历史

摘 要: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史料是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重要依据,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史料阅读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阅读;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30-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也从原本的历史理论教学向史料教学转变,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从而达成历史教学的目标[1]。同时,史料分析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能够让理论知识更加饱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兴趣。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历史学科教学,都是以分析历史环境、关注历史情况为切入点展开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以课本为索引,针对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方面来分析当时的综合国力。对历史学科来说,这种分析方式适用于每个朝代,但是总体来说,稍显空洞。大量概念性的理论内容,只能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学习的朝代增多,学生还会出现记忆混乱,理不清朝代的具体事项。因此,历史教师应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

对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对纯理论性的内容很难提起兴趣,但对历史史料大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史料分析,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提升史料分析的比重,借此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史料阅读在历史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一)体现历史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阅读一般是从权威的历史文献中摘录出来的历史真实记载,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史料主要来自《史记》《资治通鉴》等权威历史典籍。而这些历史典籍,基本是以记事的形式编撰的,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社会事件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载体,通过阅读史料,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通过社会事件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状况。因此,史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形态,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学生学习历史,需要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国家情怀五个方面出发。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这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讲盛唐时期的经济如何繁荣及军事力量如何强盛,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引入史料阅读,就可以将繁荣和强盛形象化。比如,《旧唐书》中《魏征传》记载:“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3]从这个史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在史料阅读过程中,通过唐太宗对侍者说的几句话,学生能够发现唐太宗对贤臣殂逝的哀叹,对自己要求的严格。而这几句话更是讲述了一个故事:魏徵殂逝,太宗不舍。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不仅能对唐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力量有所了解,还能更深刻了解唐太宗这一人物。由此可见,史料阅读不仅能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增加历史厚重感,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只是将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系统划分后形成的教学模块,这些教学模块中涉及的内容只是悠悠历史的冰山一角,对喜欢历史、关注历史的学生来说,并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4]。而史料阅读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载入历史课本的史料,基本都是正史编撰内容,具有明显的引导性和教育性作用,且只有寥寥几语,不能完全讲述出时代历史状况。因此,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对史料进行分析,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用大量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唐太宗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意,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这段话披露了当时的政治现状,说明当时的国家统一,河西及夷、狄部落的人民都像尊重爱戴自己父母般爱戴唐太宗,人民安居乐业,边境没有纷争,在贸易经济方面,互通往来,呈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景象。通过这段史料,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经济状况,当然,这只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寥寥数语,具体经济状况如何,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史料阅读来了解。由此可见,通过史料阅读,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放入历史环境中做综合分析,从而对历史史实进行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而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发现史料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了学生探索历史、挖掘更多史料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体现历史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及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观念来分析历史事件。这是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沉淀、积累的思维能力。而史料阅读,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要对史料进行翻译,要结合历史环境理解史料,要用辩证的思维剖析史料,更需要了解史料对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增加史料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5]。

史料阅读,既能体现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增加史料阅读内容,是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贞观之治”是古代中国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著名事件。例如,《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中说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述了唐朝时期,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态度。放在盛唐贞观之治的环境下,学生就能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导,后世君王才会注重人民的幸福安康,才会注重百姓的基础生活,为国家人民塑造一个安定、繁荣、开放的生存环境。学生利用反向思维模式分析,可以认识到如果统治阶级无视民众疾苦,民众定不能服从统治,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学生通过一则则史料,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状,也能提升对史料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结   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各学科都以实践应用为方向,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为目标,而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史料,以史实为教学依据,让学生在不断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从而达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问增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3):33.

韦月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与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J].考試周刊,2020(82):139-140.

邹丽红.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141-142.

陶君君.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31.

霍秀云,程亚静,薛爽.初中历史图片史料中历史信息提取路径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5):195-197.

作者简介:胡桂金(1982.12-),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初中历史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