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的争执中挖掘课程资源

2021-10-12 16:27吴岚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点数红薯篮子

吴岚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我园虽然在挖掘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资源适宜性的考虑,未能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充分发挥生活中课程资源的价值。一次挖红薯活动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园的“小农庄”每到春秋季便会成为幼儿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红薯成熟的季节,中二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挖红薯活动。然而,这一普通的生活体验却引发了幼儿的争执,并成就了一次有意义的微课程活动。

●活动重现

“小农庄”的红薯又到了收获时节。负责管理的中二班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分小组、划区域、找工具、备篮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孩子们便开启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挖红薯活动。在一番忙碌劳作后,孩子们原本空荡荡的篮子都被装得满满的。孩子们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可就因为一句“我们组挖得最多”引发了一场争执……

[镜头一]争执:哪一组挖的红薯最多?

第一组的乐乐望着篮子里堆成小山似的红薯大声说:“看,我们组挖的红薯最多啦!”听了这话,第二组的东东不乐意了,他瞥了一眼自己组挖的红薯,挺起胸膛不甘示弱地说:“哼,我们组挖的红薯比你们的大,肯定是我们组挖的红薯最多!”很快,这两组的孩子们争执起来。只有第三组的孩子显得有些沮丧。他们望着只装了半篮子的红薯,小声地嘟囔着:“唉,我们挖到的红薯怎么这么少啊!”看着情绪失落的孩子们,我忍不住打量篮子里个头很小但数量并不少的红薯,笑着安慰道:“你们不也挖到不少红薯了吗?怎么还垂头丧气的?”一旁的豆豆气馁地说:“他们两组的篮子都堆满了,我们组的只有这么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有的说自己组挖的红薯最多,有的说自己组挖的红薯最少。到底谁多谁少?光争吵可不行,你们要证明给大家看哦!”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这时有孩子说:“那我们数一数,比比哪组挖的红薯最多!”此言一出,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围绕自己组挖的红薯,开始数了起来。

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对“哪组挖的红薯最多”产生了争执。这反映出中班孩子在判断物体数量时,仍会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如果教师适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排除物体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物体数量,远比直接进行教授要更及时有效。

[镜头二]探索:怎样才能数清楚?

“哎呀,小点儿声,我们都不知道数到几了!”第一组的然然终于忍不住涨红着脸大声喊道。然而,此时其他组的小伙伴都在埋头数着自己组收获的红薯,没有人理睬她。然然只好带着自己组的小伙伴往远处挪了挪。不一会儿,吵闹声又传来了。然然皱着眉头大声说:“哎呀,你们又吵了!让我先数,然后你们再轮流数,这样数就不会乱了!”

第二组的红薯一个比一个大,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小山。孩子们先是从上往下数,但是由于有遮挡,所以怎么数也数不清楚有几个。于是,孩子们又试图分开堆在一起的红薯,可总有几个孩子乘机将移开的红薯偷偷抱在自己怀里,嘴里念叨着“这个是我挖出来的”。这样一来,每次点数不是漏数了这个,就是少数了那个。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多多出了一个主意:“我们把红薯都拿出来,大家一起数,数一个就放一个到篮子里。”

第三组的红薯虽然个头小,但数量却不少,可大家在籃子里数来数去,每次数出的数量都不一样。到底谁数的是准确的呢?小伙伴们争执不下。此时,豆豆对着大家喊道:“我有好办法了。”只见她数一个就将数过的小红薯放到篮子的另一边,大家看到她的操作都安静下来,并跟随她一同数起来。

孩子们面对急于知晓答案的问题,往往更加积极主动。他们可以在不断的试误中寻求答案,在相互协商中探寻解决方法。孩子们通过反复操作、探索,发现了点数物体时大家轮流数会更有秩序;每数一个物体就把已数过的物体放在一边,这样就不会漏数或重复数。这些经验都是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的。可见,把握教育契机,有利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镜头三]发现:大的不等于数量多!

很快,各组就有了答案。第一组挖了9个,第二组挖了11个,最让孩子们惊讶的是,第三组虽然只装了半篮子的小红薯,但居然有15个。第三组的孩子们沸腾了,大声地叫着:“耶,耶,我们赢了!”第一组、第二组的孩子们难以置信地嚷嚷道:“不可能,他们一定数错了!”“他们的篮子都没有装满,怎么会比我们的多呢?”“是他们多数了吧!”看着大家不信任的目光,第三组的孩子们不服气地说道:“我们没有骗人,就是有这么多。不信,我们数给你们看!”话音一落,第三组的孩子们又一次娴熟地运用一边点数一边移动红薯的方法,逐一点数篮子里的红薯。随着大家的点数声落在15上时,第三组的孩子们自豪地说道:“怎么样,我们没有骗人吧?”看着第一组、第二组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忍不住说道:“要不你们也再数一次?看看有没有漏数的?”很快,第一组、第二组的孩子们当着大家的面,用各自的方法又重新数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面对这样的结果,有不少孩子露出了疑惑的眼神。我也故作疑惑地说:“奇怪,满满一篮子的红薯怎么没有半篮子的红薯多呢?”沉默片刻,孩子们似乎想到了什么,试探着说道:“我们组的红薯大,第三组的红薯小?”我将问题抛给孩子们:“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有孩子坚定地回答道:“大红薯放在篮子里就装满了,小红薯放进去就装不满。”我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说罢,我请孩子们分别将自己组的红薯排成三排,这一排却发现数量最少的居然排出的队伍最长。我问孩子们:“怎么回事?现在到底谁最多?”孩子们看看排的最长的9个大红薯,再看看排的最短的15个小红薯,不确定地小声说:“小红薯最多吧?”“可大红薯队伍这么长呢!”一个孩子忍不住反驳道:“可15就是比9要多。”听了孩子们的争执,我对他们说:“我们重新给红薯排排队吧!”于是我将每排红薯一一对应重新排列,这下孩子们清楚地看到15个红薯排出的队伍最长,数量最多!很快,一场红薯争霸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可不经意间,我听到有个孩子小声地嘟囔道:“数量多有啥了不起的,我们组的红薯肯定是最重的!”忽然,我眼前一亮,下一个活动……

面对幼儿的争执与疑惑,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挖掘争执中的课程资源,并将幼儿感到疑惑的问题展示出来,再通过问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寻求答案。当孩子们对点数结果产生疑惑时,教师引导幼儿再次点数,一方面是进行集体验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不同的点数方法。同时,教师还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给红薯排队,帮助幼儿获得数量守恒的经验。可见,孩子们的争执与疑惑中隐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懂得倾听,把握教育契机,及时给予支持与引导,就能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幼儿发展。

●活动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是发现课程资源的前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是机会的制造者、活动的支持者。大部分教师对这一教育理念都是认同的,也能够熟练地理解与运用。然而,在幼儿园各个活动现场、活动环节中,当出现与事先设计的活动环节不同时,教师容易本能地直接为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失去了发掘课程资源的机会。当然,教育理念转化为本能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与掌握,而且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与总结,如此才能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准确把握教育契机。

2.聚焦幼儿生活是拓展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向

幼儿的学习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幼儿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教育契机,既要关注幼儿生活内容本身,也要学会将生活中引发的矛盾、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红薯争霸赛”虽然并不在原先的活动计划内,但教师可以迅速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将其转化为新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即使点数时遇到了漏数、重复数等问题,也能不断尝试与探索,直到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幼兒对话题的争执往往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孩子们之间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无论是哪种争执,只要教师善于分析争执的焦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就能将争执转化为适宜的教育素材,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活动。在“红薯争霸赛”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解决问题的过程蕴含着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往往就能收获预期之外的教育效果。争执作为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放手,就能为幼儿营造探索发现的机会,提供幼儿成长的支架,助推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点数红薯篮子
我挖到了大红薯
篮子
木桶和篮子
画点数
有趣的挖红薯
破解心灵感应
红薯的滋味
巧猜骰子
两个篮子
我把秋天装进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