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保育儿童”

2021-10-12 07:04高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保育院托儿所工作者

高洁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啊,摇篮》中,托儿所工作人员为保护革命后代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大家,尤其让身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对“好好的保育儿童”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20世纪30年代,硝烟在祖国上空弥漫,战火在大片国土上燃烧,无数同胞流离失所,许多儿童失去家园。为了收容、抚养战争难童,1938年3月,以共产党员为中坚力量的关心儿童保育事业的人士齐聚武汉,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随后,陕甘宁边区的同志们积极响应总会号召,成立了边区保育分会,并于同年10月在延安柳林村创办了“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今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毛泽东亲笔为保育院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1940年,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兰家坪创办了“中央托儿所”,后来为了纪念洛杉矶爱国华侨及国际友人的慷慨资助,将其更名为“洛杉矶托儿所”(今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红星幼儿园〈黄寺园〉)。在那个物质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好好的保育儿童”这七个字看似简单朴素,实则重如千钧,倾注了伟大领袖对儿童的深切关怀,寄托了共产党人对儿童教育工作的殷切期望。

对延安的保育工作者而言,1942年是极其艰苦的一年,这年庄稼因天气大旱严重歉收,加之敌人的严酷封锁,饥饿和疾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许多成人患上了浮肿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孩子第一”的供应方针,确保孩子的伙食,做到一日三餐、两干一稀,还尽可能保证每个孩子每天吃一个鸡蛋。一天只吃两顿稀饭的托儿所工作人员顾不上自己的饥饱,一心惦记着孩子的伙食营养。有一次,洛杉矶托儿所的一位伙食管理员背着口袋,挨村挨户地问老乡购买鸡蛋,用半个月时间跑了90多里路,终于背着200个鸡蛋和5只鸡回到托儿所,一进门,人就晕了过去。在为孩子买鸡蛋的半个月中,他每天以生水、野菜和隨身带的几斤麦粒充饥,最后两天连麦粒也没了,颗粒未进的他全凭信念的支撑回到托儿所,人已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拼上了性命。

在今天该幼儿园的园史馆中,陈列着当年托儿所撤离延安时孩子们坐过的马背摇篮,这些用小床改装的驮床和用柳条编织的驮筐见证了一场96个孩子和42个大人历时2年6个月、途经3省1市16个县的特殊长征。这是一支上有60余岁老人、下有几个月大婴儿的队伍,托儿所工作人员不仅要照顾年幼懵懂的孩子,还要长期夜行以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狂轰滥炸,任务之艰巨令人难以想象。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他们在悬崖峭壁旁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进,一旦有敌机轰炸扫射就毫不犹豫地扑在孩子身上加以保护……在长达15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在破败不堪的窑洞里稍事休整继续前行,在不易被敌人发现的山林中带领孩子游戏和学习,在废弃简陋的牛棚中和衣而眠……托儿所工作人员用大爱与信仰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鲜血与汗水兑现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庄严承诺。

在那段动荡不安、异常艰辛的岁月里,“好好的保育儿童”意味着把保护和教育儿童看作头等重要的大事,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信念,时刻关心他们的安全、健康和成长;意味着不怕艰难困苦想尽一切办法,以钢铁般的意志下定决心保育好革命的后代;意味着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一个人要从事保育工作不难,难的是全身心投入儿童保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责地保护和教育每一个孩子。两个“好”字寄托着对保育工作者的希望。

在建党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重视儿童保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身处和平建设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儿童保育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依然重大和光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好好的保育儿童”的优良传统,学习先辈们的可贵精神,从关心民族未来和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者的高度认识保教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想方设法解决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保育院托儿所工作者
How to Pick the Right Nursery for Your Child? 如何挑选合适的托儿所?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节日里的托儿所
抗战时期儿童保育会儿童保育工作浅探
当年那些托儿所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我记忆中的保育院妈妈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历时最久的保育院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