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乐感,解决“跑调”问题

2021-10-12 03:05陈培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乐感初中音乐问题

陈培培

[摘   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感,解决“跑调”问题,文章从视唱练耳,提升音准感;动作律动,强化节奏感;借助乐器,优化音色感;鉴赏名曲,深化和声感;对比体验,激发共鸣感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跑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0-0021-02

乐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乐感的形成一部分来自先天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后天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的教学。乐感的培养以及“跑调”问题的解决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学生的个人努力。

一、视唱练耳,提升音准感

乐感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或教材的解释来培养,需要学生勤加练习,通过视唱练耳发展对音乐的听觉,提升音准感。

例如在教学《龙的传人》时,考虑到教学内容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于是笔者先通过播放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与歌曲产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获得读谱技能和音乐词汇,使学生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能积极地使用听觉来提升音准感。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两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对音阶进行长期的练习,对音程不断地进行模唱和构唱,对和弦连接进行反复的练习,对二声部加强视唱练习。通过这些方式,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生的勤学苦练,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准感。

任何教学互动都不能仅凭简单的语言传递和讲解进行,这就决定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对音乐课程的体会和实践,经过不断、反复、长期的练习,培养音准感,形成相应的乐感。

二、动作律动,强化节奏感

节奏感的培养离不开动作这一介质,动作是对节奏感最有效的表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通过有规律的动作或节拍来强化节奏感,从而形成一定的乐感,解决“跑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时,教师可以利用其欢快的旋律、强烈的节奏进行教学。在播放这首歌曲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打拍的方式,切身感受其中的节拍和律动,体验其中强烈的节奏感,并将这种节奏感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感知。作为拓展,教师可以将同样节奏明确、旋律轻扬的《欢乐的啦啦歌》布置为作业,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仅通过自己对曲目的感受,进行打节拍。不仅如此,学生可以通过乐器强化节奏感。打击乐器节奏感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建乐队,主要通过打击乐器如架子鼓、手鼓等,结合曲目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不仅是对乐器的熟悉与强化,更是对节奏的感受与学习。

节奏感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形成律动,表达出乐曲中应有的节奏,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在教学中可选取节奏强烈的曲目,并让学生利用手脚打节拍,促使学生形成打节奏的习惯,培养节奏感。与此同时,还可结合打击乐器进行教学,这既加强了学生对乐器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节奏感。

三、借助乐器,优化音色感

任何音乐的表达都需要乐器的配合,乐器在乐感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乐器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等。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乐器,从倾听、感受、模仿、运用等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将乐器所表现的音色与自身领悟到的乐感相联系,从而优化音色感。

例如在教学《欢乐颂》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竖笛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乐器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同样的乐器,还可用来进行《我和你》《念故乡》《摇篮曲》《茉莉花》等必修曲目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曲目使用相同的乐器进行演奏,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除此之外,同样的曲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茉莉花》作为耳熟能详的乐曲,除了可以采用竖笛进行演奏,还可以采用弹拨乐器,如古筝、吉他等,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乐器的魅力。通过不同乐器所传递出的音色可以强化学生乐感,培养学生发散性的音乐思维,解决“跑调”的问题。

教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学生准确区分不同乐器所传递的音色,主动关注生活中音乐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及时准确地确定最佳乐器音色。这样学生在熟悉乐器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音色感和乐感,解决“跑调”的问题。

四、鉴赏名曲,深化和声感

音乐名曲以其特有的、丰富的创作情感,独特的音乐结构,饱满的精神内涵闻名于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名曲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析、鉴赏,使学生和名曲产生共鸣,从而深化学生的和声感。

例如在教学《雪球花》时,教师可以利用和声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产生和声,引导学生体验和声的魅力。不同性别的学生所发出的音不尽相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三度叠置或其他的方法根据一定的法则或规律进行重组,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也是最直接、简单的和声教学。通过和声的排练重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不同的音所构成的和声属于纵向结构,那么由和弦先后连接则属于和声的横向运动。将课本所学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和声表达出来,结合名曲鉴赏,可以深化学生的和声感,培养学生的乐感,解决其“跑调”的问题。

名曲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感受前辈的创作经验和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探讨名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技巧,体会和声在名曲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对比体验,激发共鸣感

不同的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同样的乐曲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音乐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深入人心,有的乐曲悲壮激昂,有的乐曲婉转悠扬,有的乐曲高亢奋进,有的乐曲低沉流淌……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体味乐曲中的不同情感,使学生在对比体验中,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爱我中华》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高亢激昂的旋律及其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学習音乐的同时激发爱国之情。为了形成对比,可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茉莉花》,该曲以旋律婉转悠扬、音调柔美温婉等特点,使人在倾听时身心放松,能够迅速沉浸在旋律中;再对比《铃儿响叮当》,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轻扬,能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喜悦之情;又对比《友谊地久天长》,这一曲目给人带来深沉稳重的感觉,语调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使学生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并需要稳重认真地对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旋律、音色、音律等,体会乐曲表达的不同含义和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作品。

音乐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在教学时,教师必须牢牢抓住音乐的这一特点,通过不同的音乐传递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对比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和音乐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具体的音乐曲目和音乐旋律等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音乐课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除了上文中提及的几种方式,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乐感,指导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乐感,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多种类型的学习方法,注重加强日常训练,使学生在遇到相应音乐曲目时能够合理、巧妙地运用平日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进行分析。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娟.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6(5):125.

[2]  金美琳.幼儿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培养探讨[J].音乐时空,2015(21):164.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乐感初中音乐问题
跳跃的黑白键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