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右侧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预后的关系

2021-10-13 02:36李勇李舒明张安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基线癌细胞局部

李勇,李舒明,张安伟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河南 信阳 464100)

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d mesocolic excision,CME)是治疗早中期结肠癌(colon cancer,CC)患者规范性方法,可达到消除微小病灶、预防远处转移及复发的目的,但由于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风险较高,预后较差[1]。因此,寻求可评估、预测CC患者预后的指标具有必要性。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是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可破坏细胞屏障与基底膜,促使肿瘤细胞转移与侵袭,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SAA)是一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炎症反应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细胞DNA损伤,使得细胞向转移性疾病发展,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转移、侵袭等[3]。可见,血清MMP-9、SAA水平参与肿瘤进展进程,可能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批。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CC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2~73岁,平均(58.67±3.19)岁;术前临床分期为Ⅰ期47例,Ⅱ期37例,Ⅲ期16例;病理细胞类型为腺癌85例,腺鳞癌15例;大体类型为溃疡型62例,隆起型38例;伴肿瘤家族史22例,伴高血压疾病30例,伴糖尿病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4]分级为Ⅰ-Ⅱ级59例,Ⅲ级41例。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5]中CC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确诊;②行右侧CME治疗,术后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至少为1 a,至患者疾病局部复发或至截止随访日期结束;③ASA分级为Ⅰ~Ⅲ级;④年龄≥18周岁;⑤术前检查未见远处转移。(2)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②伴有结直肠癌病史的患者;③伴有明确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④术中更改手术方式的患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⑥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需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预后评估及分组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右侧CME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锐性分离腹膜后紧密、肠系膜后叶,充分暴露结肠供血血管根部,行高位结扎术,然后游离肠管,切除肿瘤,清除淋巴结,冲洗止血并常规缝合,留置引流管,术毕。术后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至患者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或至随访截止日期结束(2021年4月)。随访人员每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每3~6个月到院复查,参照《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评估预后情况。若影像学下(CT、MRI等)可见转移病灶或肠镜下取病理组织可找到肿瘤细胞则确诊CC;局部复发为出现吻合口、盆腔脂肪组织及侧壁、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新发肿瘤;远处转移为肝、肺、脑、骨等部位出现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一致的新发肿瘤组织,或腹膜出现种植的肿瘤细胞,表现为腹水、腹膜肿物等。将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反之纳入预后良好组。

1.3.2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检测方法 术前,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1速率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取血清,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MMP-9、SAA水平,试剂盒选自贵州立知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操作需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3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临床分期、病理细胞类型、大体类型、是否伴肿瘤家族史、是否伴高血压及糖尿病、ASA分级等基线资料。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100例CC患者行右侧CME后经随访评估,预后不良32例,占32.00%(32/100),预后良好68例,占68.00%(68/100)。

2.2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基线资料与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基线资料与术前血清 MMP-9、SAA水平比较

2.3 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术前血清MMP-9、 SAA水平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将CC患者行右侧CME后的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MMP-9、SAA过表达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相关,可能作为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与CC患者行右侧CME 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CC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癌细胞局部浸润、直接蔓延和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右侧CME可有效切除病灶,但并未改变肿瘤原发环境,C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中,100例CC患者接受右侧CME后预后不良为32.00%。可见,早期评估、预测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风险具有必要性。

MMP-9是Ⅳ型胶原酶的一个亚型,可降解Ⅳ型、Ⅴ型、Ⅶ型、Ⅹ型胶原和明胶蛋白、弹性蛋白等成分,直接破坏细胞外基质屏障,促使肿瘤细胞侵袭、转移[6]。多项研究已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发病、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7-8]。SAA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一种致炎因子,参与诱导基因突变、改变肿瘤微环境等进程,可促使肿瘤增殖进展[9]。由此推测,血清MMP-9、SAA水平可能与A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情况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MMP-9、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清MMP-9、SAA过表达可导致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风险增加,证实术前血清MMP-9、SAA过表达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清MMP-9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引起肿瘤细胞间、肿瘤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下降,形成局部溶解区,为癌细胞侵入间质和血管提供条件[10]。同时,MMP-9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释放与激活,导致肿瘤血管新生,MMP-9过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出现局部复发与转移,预后较差[11]。SAA为炎症因子,而复杂性、持续性炎症可导致细胞DAN损伤,促使肿瘤发生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引起癌细胞浸润、转移;SAA可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进一步促进癌细胞增殖、浸润等,增加不良预后风险[12]。可见,血清MMP-9、SAA过表达均可诱导癌细胞浸润、转移,导致肿瘤局部复发转移,进而增加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的风险。

综上所述,术前血清MMP-9、SAA过表达与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过表达提示CC患者行右侧CME预后不良风险较高,未来临床可考虑早期检测血清MMP-9、SAA水平,可能对评估CC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基线癌细胞局部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癌细胞最怕LOVE
新版GAMIT10.70解算GPS/BDS基线精度对比分析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癌细胞最怕Love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