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0-13 02:37陈阵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脘抗炎

陈阵

(商丘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浅表性炎症,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主要症状有上腹胀痛、反酸、烧心、食欲减退等[1]。其病理变化通常局限于黏膜层,具有迁延不愈等特点,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逐渐进展为萎缩性胃炎,严重可能引发胃癌,危及生命[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西药,具有良好效果,但在控制病情方面作用不大。近年来,中医疗法逐渐应用于该病治疗中,其中三九胃泰颗粒作为一种中成药物,具有抗炎止痛、行气活血、理气健胃之效,受到临床关注。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蒲公英、丹参、代赭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祛瘀降逆、清热利湿之效。本研究选取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以探讨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依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女26例,男22例;年龄28~71岁,平均(42.89±7.23)岁;病程3个月~8 a,平均(3.24±0.67)a。观察组:女25例,男23例;年龄27~70岁,平均(42.15±6.82)岁;病程5个月~8 a,平均(3.41±0.75)a。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医学伦理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胃镜、实验室及临床症状检查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3];③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4];④患者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胃肠神经症;②存在急慢性胰腺炎、肠炎、胆囊炎;③伴有肝硬化、肝炎;④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⑤胃镜检查显示存在占位表现或萎缩性胃炎;⑥对本研究选用的相关药物成分过敏。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76),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持续治疗4周。

1.3.2观察组 接受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药方配伍组成:黄连10 g,黄芩10 g,蒲公英30 g,茯苓30 g,檀香10 g,砂仁10 g,丹参30 g,旋覆花10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代赭石30 g,鸡内金15 g。水煎取汁,每剂300 mL,每日1剂,每次150 mL,早晚2次温服;三九胃泰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4245),每次20 g,冲服,每日2次。持续服用4周。

1.4 观察指标

1.4.1治疗效果 评价疗效标准:(1)显效,即临床胃痛、胃胀症状消失,纳差、口苦、呃逆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2)有效,即胃痛、胃胀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无效,即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5]。将有效与显效计入总有效数。

1.4.2症状积分 依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6],将患者症状按轻重程度分级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0、1、2、3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估纳差、口苦、胃脘胀满、胃脘压痛拒按、呃逆积分。得分越低,则表明症状越轻。

1.4.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中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39/48)。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5.031,P=0.025)。

2.2 症状积分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纳差、口苦、胃脘胀满、胃脘压痛拒按、呃逆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发生眩晕1例,下腹疼痛1例,恶心1例,总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发生眩晕1例,下腹疼痛1例,恶心1例,心悸1例,总发生率为8.33%(4/4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9)。

3 讨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属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雷贝拉唑钠,可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口服后可于肠道内吸收,能有效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使胃酸分泌被阻断,从而起到治疗作用[7]。但临床中单独应用疗效有待提高。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反”“胃痛”“吐酸”等疾病范畴,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治疗上以清热燥湿、理气活血、抗炎止痛、理气健胃为其基本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纳差、口苦、胃脘胀满、胃脘压痛拒按、呃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三九胃泰颗粒中,黄芩具有凉血解毒、清热燥湿之效;三丫苦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效;九里香可消肿解毒、活血止痛;两面针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茯苓具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效;木香可升降诸气;白芍可养血止痛;地黄能清热凉血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健脾、清热燥湿之功[8]。同时,现代研究表明,三丫苦、九里香、两面针均具有抗炎、镇痛、抑菌等作用[9-11];茯苓、白芍、木香、地黄均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等作用[12-15],此外,九里香还可松弛肠道平滑肌[16]、地黄可保护胃黏膜[15]。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药方中,黄连、黄芩、蒲公英可清热燥湿;砂仁、檀香、丹参能和胃降逆、祛瘀通络;车前子、泽泻、茯苓具有健脾利湿之效;鸡内金、代赭石、旋覆花能降上逆之胃气,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降逆、清热利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抑杀幽门螺杆菌等作用[17-21]。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可知,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脘抗炎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