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措施探究

2021-10-13 17:15黄鹤
考试周刊 2021年7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实践

黄鹤

摘 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初中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历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三四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

一、 源起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要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确要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而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作为一门非正式课程,散见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透彻,认识不够全面,文化自信有待进一步增强。

因此,历史学科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式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在初中历史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的民族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探索并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模式

课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方式,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三四二”课堂教学模式。“一”指的是在每一节课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个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激发点;“三”指的是三个教学环节——学习史实、归纳提升、传承感悟;“四”指四个教学策略——情境激学、史料助学、小组互学、讨论促学;“二”指两项反思——反思激发效果、反思改进之处。

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具体实施

(一)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这一课涉及的内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阶段,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各种思想学说层出不穷。诸子百家之间相互争鸣,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这种局面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梳理和总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对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课标、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学情,明确了本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激发点是“孔子的思想”,围绕孔子“仁”激发学生思考“仁”是否适用于当今,进而点拨引导学生了解“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早已根植于中华儿女之心。

本课以初一新生刚入学的拜孔仪式图片导入,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接下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置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识百家之人、展百家之采、探百家之思、续百家之辩、传百家之神,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归纳、分析、思辨、传承古人先哲的思想。

(三)实施情况

1. 情境激学,初学史实

这一部分是初步学习史实的部分,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开学初期两个校区的同学拜孔仪式的照片以及今人拜孔、国家举办孔子学院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对我们有何重要意义?

因为是运用学生经历过的拜孔仪式,让学生倍感熟悉,所以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并快速明确本节课目标。

在第一环节“识百家之人”中,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结合图片,说出对应的人物名字及派别。此环节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在寻找过程中更加明确了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

第二环节“展百家风采”。引导学生依据幻灯片提示,自主阅读课本,列表格,梳理归纳诸子百家人物所處的时代、地位、思想主张及相关作品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诸子百家的印象。教师走近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分层提炼观点。待学生梳理完毕后,请学生依次介绍这些代表人物的风采。经过梳理归纳,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百家风采,使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2. 史料助学,深入研究

这一部分,是更深一步学习史实,主要是借助史料,让学生深入探寻诸子百家所体现的思想。

考虑到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孔子思想的高度凝练性,所以设置了第三环节:“探百家之思”,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学生对老子、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难点。这一部分主要是使用了一些体现老子、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如展示《塞翁失马》故事的文段,引导学生体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体现的老子思想所具有的朴素辩证法的观念。又如,展示《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含义。同时,在引导学生对孔子“仁”进行理解时,引入了说文解字中“仁”的说法,让学生观察“仁”字的构造,让学生明白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品读和分析孔子对于“仁”的解释,进而理解“仁”为相互关爱、谦让,与人友善。此环节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也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