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崛起:共铸产业协同“一条链”

2021-10-14 09:49陈诚
当代党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陈诚

一个世界级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川渝崛起。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后,川渝各个层面迅速磋商落实,让国家在西部画的这个“圈”内容日渐丰盈。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体量大、产值高、链条长的汽车产业合作。

2020年6月2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力争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推动成渝两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首汽车产业间的“协奏曲”,正在川渝两地奏响。

“协议签署后,川渝双方将形成协同机制,合力将汽车产业推向中高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供需信息对接,让川渝车企合作更加紧密

2021年7月,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供应信息: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供给汽车发动机。

看到供应信息后,作为重庆市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对接联系,双方迅速达成了1508万元的配套协议。

“通过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零部件供給公司的各项信息,包括供给产品还有企业联系方式,可以迅速实现供需配套,为企业提质增效。”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而四川则有汽车产业主要企业400余家,整车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零部件企业则涵盖了汽车整车制造、动力传动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

这种情况下,加深双方供应链的共享程度尤为重要。

2020年6月29日,在成渝双方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正式上线。在该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其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

“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后,两地共有超过300家零部件企业直接和整车企业相互配套,配套金额近百亿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建立了商业化运营机制,企业用户数也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充到1000多家,推动川渝汽车本地配套率超过70%,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对企业“上云”、“上平台”的吸引力加大,川渝汽车产业链融合发展关系更加紧密。

布局新能源,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升级”

2020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线上智博会上举行了一场发布会,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与智能换电站。

换电站是换电模式的核心。

新能源汽车驶入换电站后,换电站智能系统将会对车辆进行智能识别、检查,随后汽车底部会有一个机械臂自动更换电池。车主进行智能支付后,车辆即可离开换电站,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仅1分多钟。

“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换电模式发展,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在车辆应用端新增换电车型指标,为换电模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吉利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志豪表示,“不仅如此,得益于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耦合,今年7月,吉利与成都市锦江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并在锦江区注册了换电运营公司,目前正在成都市有序开展换电站布局工作。”

近年来,成渝双方高度重视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相关要素高效配置和产业集群成链,加快构建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而这,也为成渝双方在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升级”方面提供合作契机。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中心,而成都则具备强大的电子信息能力,面对智能网联汽车这样全新的高科技领域,两地相互融合相互合作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力。”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说。

基于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升级”的发展目标,重庆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的战略部署,提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建设为核心,带动车辆规模化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并联合成都共同申报国家氢燃料示范城市群,谋划共同打造成渝高速氢走廊,加快绿色化转型。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3年全市建成加氢站1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数量超过50家,实现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涂兴永表示。

共享检验检测资源,促进汽车品质升级

在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自动驾驶测试评价基地内,一辆来自成都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在“应考”。

第一关是在一个封闭场地进行,这里能模拟汽车驾驶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包括雨雾天气、涉水路段、学校区域等各种日常环境。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外部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在通过封闭场地考验后,无人驾驶汽车将在长达40余公里的公开道路上“路考”,以考察自动驾驶功能和安全性能,通过提前搭建、改造路政基础设施,安装路侧感知及监控系统等措施,无人驾驶汽车将在监控的状态下“应考”。

缘何成都的无人驾驶汽车要在重庆“应考”?

原因还要追溯到重庆与成都达成的一桩关于车辆检验检测的合作。

时间回到2020年11月,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秦勇同公司其他3名同事一起前往成都。

不同于以往的出差,此次赶赴成都,秦勇是带着“秘密任务”的。

“我们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和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商谈成立联合办事处,促进双方在车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方面的合作。”秦勇说。

通过共同商讨和反复研究论证,2021年4月13日,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了“成渝双城车辆技术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此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落户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是我国西部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同时也是继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之后,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准成立的第三个国家质检中心,这也意味着重庆与成都的合作被推向了新的方面。

“此次深度战略合作中,双方发挥自身优势,为川渝两地及周边地区汽车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固链提供技术支持。”秦勇说。

合作愈深、成效愈显,一年多来,川渝联手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进行得如火如荼:45家汽车整车企业、1600家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汽车产业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双方从供应链、产业链到创新链,合作日益紧密。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