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21-10-16 12:49俞红湖
教育界·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运算能力初中数学

俞红湖

【摘要】数学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运算能力又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载体。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初中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包括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想要发展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就要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所谓数学运算能力就是在了解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六部分,即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认知和学生的认知是一脉相连的,如果教师只关注问题的结果,忽略过程和方法,那么学生就无法对学科产生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对运算能力的忽视或不重视,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频繁出现计算的错误,以至于对做题质量产生影响,更严重则会打击学生计算的热情。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还要关注运算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运算技巧的传授

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要用到相应的运算技巧,合理且简洁的运算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重要性,这是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极易出现运算过程复杂化或运算量大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定的运算技巧,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归类加减法,更不知道怎样使数学运算变得简单快捷。

(三)学生自身对运算不上心

目前,部分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出现偏差,普遍认为在计算过程中只要做到认真、仔细就可以了,不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练习上。通常情况下,数学习题的练习是为了巩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所选题型大多數为基础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会感觉非常简单,这样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时候形成思维惯性,主要目的是使他们掌握方法而不是计算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片面地认为计算的对象都是这种没有难度的习题,因此放松了警惕,当面对正式考试时就容易掉以轻心,错误率大幅度提高,最终致使考试分数下降。

(四)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手机等,这种准确无误、高效快捷的电子产品避免了学生笔算、脑算的烦琐。长此以往,学生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自己的运算能力有所退化。一旦面临正式考试,所有的弊端都显现了出来,电子产品计算的优势成为空谈,因为在考试时是不允许使用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运算技巧的传授,提高正确率

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巨大的工程,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运算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使用简洁的方法,使运算变得更加快捷、准确。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乐趣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运算的算理,才能提高运算的能力,核心素养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掌握运算的算理。初中的运算算理抽象性强、概念性强,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运算算理具体形象化,在激发学生学习运算算理兴趣的同时,降低理解的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时可将运算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授“概率”方面的问题时,由于学生每天上学都经过十字路口,就可以利用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概率的问题。

师:“交通信号灯是交通指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十字路口都有设置,由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允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组成。某个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在一分钟之内,红灯设置的时间为30秒,绿灯为25秒,黄灯为5秒,请算出看到绿灯的概率。”由此,学生根据情境中的“所求情况数(绿灯25秒)”和“总情况数(30+25+5)”,很快算出概率=,同时也理解了概率运算的算理。又如,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2.2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的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课程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在练习时,为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巧妙运用算理,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 )和( )。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运算的兴趣。

(三)规范解题步骤,消除学习障碍

解题的步骤能够促进运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重视学生解题的规范性,特别是在教学新类型的题目时,要对每一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到精讲。在例题讲解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哪一个环节易出差错;其次,在解题步骤及书写方面要严格规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 4x+5=-3+2x时,要按这样的步骤解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需要注意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不一定非按这个“一般步骤”的顺序,适合先去分母的要先去分母,适合先去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去分母、去括号时,注意不要出现漏乘,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移项时要注意变号。通过规范解题步骤,学生再遇到此类型题时,会自然而然运用正确的解题步骤,既能快速完成,又能提高正确率。

总而言之,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能力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基础、重要的技能,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以后内容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运算技巧的传授,提高运算效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乐趣,规范解题步骤,消除学习障碍,从而做到真正把“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实现运算教学的至高追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川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54.

[2]郑周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5):97-9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视角运算能力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国际理解教育及实施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