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体系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研究

2021-10-18 01:03林庆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民办高校思政

林庆佳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也是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教育工作队伍,在“三全育人”当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清晰把握“三全育人”体系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抓好思政教育创新、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和坚持管教整合方法,积极发挥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一、“三全育人”概述

自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将高校思政工作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并对这一思想不断进行强化,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抓好高校思政工作,并且要做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让思想价值引领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当中渗透落实,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的提出,对于新时期高校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思政工作创新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积极凸显政治建设在党建当中的地位,而高校学生就是重要的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本身也担当着至关重要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建设力度,不断提出高要求和高标准建设“三全育人”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也能够促进立体教育结构的构建,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推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给高校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创新发展的路径,从而给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三全育人”的实施可以对高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支持和保障,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1]

二、“三全育人”体系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三全育人”所关注的是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要确保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把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作为重点,使学生在辅导员的综合支持下挖掘潜能,展现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在民办高校的建设当中,辅导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关键力量。辅导员是落实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是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组织、实施与指导者。新时期民办高校推动“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达成综合育人目标,首先就要明确辅导员在“三全育人”当中的角色定位,督促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作用。第一,辅导员是全员育人工作的凝聚者。全员育人的关键是要实现人人参与,让高校全员都成为育人工作的参与者与重要力量,而在众多的育人者当中,辅导员的角色是凝聚者,也就是凝聚高校学生教育当中的多方力量以及资源,然后将这些力量、资源整合成拥有相同目标的育人合力,借此助推教育主客体深度交流互动,打造人人参与的良好育人氛围与发展环境。辅导员属于和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管理者,与学校各部门进行联系与协调,共同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另外辅导员还和家庭、社会等构建了密切关系,可以成为家校融合的纽带。第二,辅导员是全程育人的守护者。全程育人的重点是时时育人,也就是把育人工作融入学生成长的所有阶段。在全程育人的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是学生的守护者,在这一过程当中始终陪伴学生左右。全程育人拥有很大的时间跨度,每个阶段都有辅导员的守护与支持。第三,辅导员是全方位育人的全能者。全方位育人的重中之重是处处育人,涉及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所有工作与所有的资源载体。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是全能者,担当的是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培养的责任,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诸多层面。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几乎涉及学生管理的全部工作,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与问题处理方法,学习多样化的理论和实践技巧,这些让辅导员可以妥善解决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多样化问题。

三、“三全育人”体系下民办高校辅导员作用发挥的原则

基于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体系当中的角色,想要确保角色作用的发挥,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育人导向原则。要发挥辅导员在落实“三全育人”目标当中的作用,首先需要对“三全育人”的目标进行正确把握并从中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而确保育人工作的长效落实,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以推动育人工作的持续性发展。二是问题导向原则。如今高校学生在思想层面上显现出了很多的新问题与新倾向,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问题分析,总结其中的共性以及差异,采用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可以让“三全育人”体系的针对性得到增强,也可以让辅导员的因材施教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尊重规律原则。高校辅导员为确保“三全育人”的实施,应该尊重时代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依靠经验盲目处理,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与进步。

四、“三全育人”体系下民办高校辅导员作用发挥策略

(一)抓好思政教育创新,强化教育深度

思政教育是辅导员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落脚点,积极利用思政教育这一平台,并找准切入点是确保“三全育人”效果的关键。辅导员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真正意义上融入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培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并让学生将其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以及行动指南。比如,辅导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时,积极运用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在教道德规范时可以有效渗透公民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在寓教于乐当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在思政教育中把普遍性和个性化教育进行整合,做到精准帮扶和全方位覆盖。三是在思政教育中把显性与隐性教育进行整合,既要重视多样化思政教育活动的展开,又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隐性渗透教育。[2]

(二)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提升育人能力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育人工作的实施效果存在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只有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才能够切实提高他们“三全育人”的工作能力,使得他们的整体发展水平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给学生进步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大能量。为确保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效果,首先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在专业培训与辅导的同时,还要解决辅导员在工作生活当中的实際困难,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消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在“三全育人”中的投入度。其次需要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发展途径,积极建设平台,促进问题落实,同时听取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专业建设中的难点。最后要建立针对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奖惩措施与激励机制,给他们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指导,体现考核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三)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实现以点带面

高校辅导员要落实“三全育人”并在其中发挥重要力量,除了要注意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发挥之外,还需要善于借力,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确保育人效果。学生干部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育人资源,辅導员可积极培育优秀学生干部队伍,挖掘他们的实际潜能,并把学生干部当作支点,在以点带面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更加和谐统一的班集体,促进育人工作的顺利落实。民办高校的学生干部活泼好动,富有活力与活跃的思维,且拥有各自不同的特长优势,可以辅助辅导员优化班级管理,落实“三全育人”。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构建正确机制,并适当放权,让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

(四)坚持管教整合方法,创造优良氛围

高校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发挥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重点抓好教育与管理,着力建设优质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有效挖掘环境在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首先民办高校辅导员需要积极协调广大教育管理主体并推动建设多位一体的学生服务工作机制,对当前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价值,充分润泽学生的心灵。其次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热爱钻研专业的精神品质,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专业学风建设。具体来说,辅导员可以把第一与第二课堂整合起来,加强以专业为背景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最后辅导员应该加强对现代网络与新媒体手段的应用,积极借助这一便利条件和技术成果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把混合教育手段作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推动力。

五、结语

随着“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要求的提出,高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3]辅导员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育人体系建设当中的关键环节,重视他们的优势与作用发挥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重点。“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落实育人目标,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并找到发挥辅导员专业职能的策略方法,在实现辅导员个体价值的同时为育人工作和人才建设创造优质条件与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艺玮.新时代“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278-279.

[2]聂靖.“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履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1):18-21.

[3]徐海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科教文汇,2021(03):27-2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民办高校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