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德育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

2021-10-18 11:03陈焕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空巢活动课活动

陈焕兰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課融入德育教育的需要

1.教育根本及“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育德。作为时代的主题,它鲜明地存在于重视人发展的时代里,使得教育回归到重视对人德育的培养。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多元化的影响和人个性化发展导致小部分人走向极端,例如郑爽代孕弃婴事件、毒奶粉事件、老人摔倒不敢扶等,出现了道德危机。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融入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时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具有创新性,里面的活动设置不仅是教师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无形中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动态,切合了学生德育观的形成。而且课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占了约六分之一的课时量。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注环保、关注空巢老人、感受职业生活等,不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切合职业发展,极大程度地用基于社会现实的角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处理好语文实践与德育的关系,把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而实现学科育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把握好语文实践活动的德育渗透时机,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关键。

二、混合式教学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混合式教学在百度中解释为: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把课堂引向更广阔的、更具深度的空间,传达更丰富的内容。它通过微课、平台、慕课、QQ群等多种方式形成动态、直观、开放、个性化的课堂,同时对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从而优化课堂,实现共享式的新课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以活动为主,教师从旁引导的方式,活跃课堂,发现学生内在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其予以肯定或进行正确的引导,展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趣、美、活、育、动的特点。它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记录他们所参加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分享给其他朋友让他们一起探讨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深入地了解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确立道德品格的积极意义。

三、以“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为例

点亮爱心奉献青春——“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是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里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课文提示,笔者对这节课实行分组法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有关“空巢老人”和“青年志愿者”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在体验中书写他们的感人事迹;最后由小组策划总结写出“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议书在全班进行深入交流。

课前准备:分四小组,每小组有一个组长分别带领自己组的队员到指定的小区里为空巢老人服务,例如给空巢老人打扫房子、给空巢老人做一顿饭、给空巢老人讲故事等,并用手机拍下照片或视频记录让学生最触动的瞬间。同时用一段文字描述当时的感受且交给组长,最后由组长和组员们经过讨论写出本组的倡议书。(教师事先做好微视频来讲解倡议书的写法,并线上分享给学生)

课堂活动:全班推荐一名学生作为本次班级活动的主持人,同时邀请两名语文组的教师与本班语文课代表组成评委团。通过现场展示每组作品:视频的展示环节、主持人采访每组代表“说感受”环节、小组组长带领组员们宣誓倡议环节。教师提前准备好本节课的评分表和评价表。

课堂交流:教师提出当前存在一些老人摔倒不敢扶等问题和学生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智慧解决,相信大部分老人是善良的,是真需要帮助的,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评委团选出最优倡议书作为本次活动的倡议书,同时给每组的创作及活动简要点评。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合唱《爱的奉献》作总结。

课后评价:全班学生利用手机在线上填写评价表提交。同时每人完成1次分享,通过QQ群或朋友圈向他们的同学朋友们倡议,希望他们也能加入,从而扩大影响范围,并在往后的日子里常常关心、帮助身边的空巢老人,继续补充感人故事。

四、融入德育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效果

“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课的实践得到了来自学生肯定的评价。首先,课前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发挥团队的协作探究能力,用实际行动明确他们能为空巢老人带来帮助,用心感受身边的感人事迹。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堂生动精彩的课”,因为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其次,达到了教学育人的效果。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把行动落实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鼓励学生奉献青春,服务社会。再次,深入地了解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反思,让学生的品德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体验、不断升华。最后,运用了信息化手段给课堂带来生动、鲜明、直观的体验,并扩大了实践活动课堂的影响范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教师可以关注社会现象,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带进语文实践活动课堂进行讨论。有些案例不仅是一种社会道德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它极大地充实了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让语文实践活动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现象,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实现把语文实践活动课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语文能力“听”和“说”的塑造,演变成听故事、说感悟,语文技能“读”和“写”的塑造,演变成读社会、写人生。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德育教育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不但成为接地气的社会学科,还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形式。

五、融入德育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

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植入德育教育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如果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就成了悬浮于上空的无根之水,无法落到实处,发挥不了语文的实际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我们面对多样化的世界,探讨学生关心的社会话题,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运用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知识技能正确与否,作为教师本人又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感悟,获得对生活、对他人、对世界、对自我、对人生的反思及感受,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进而开拓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以促进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努力实现线上线下互通的混合式教学

中职语文教育要从基础教学抓起,而对于文中蕴含的向往自由的思想,需要一定背景知识,可以放到线上教学。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要注意线上线下的交流互通,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涉及本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把这些背景材料做成小视频等放到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以精彩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环节,让二者相互促进,不能让二者呈现割裂的态势。

3.提升教师素质,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

提升教师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称之为“师德”;教师的行為作风,为“师风”。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提升自我的素质。努力做到外在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例如,学校要求学生要搞好宿舍内务,作为教师除了时常检查之外,还要示范如何收拾好洗漱用品、衣服鞋袜、铺床叠被,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大扫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自律、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对人要有礼貌方面,教师要微笑对待学生的问候,让学生感到温暖。做事要快而准,决不能拖拖拉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服装要整洁、大方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本文系2019年度南宁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课题编号为2019B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空巢活动课活动
“活动随手拍”
树上有一个空巢
活动课
空巢生日不孤独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