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会计综合实训产教融合方法探讨

2021-10-18 11:03刁春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刁春玲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实训中开展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保密性等,导致产教融合的推进尤为困难,针对技工学校而言,如何使传统会计专业焕发出新活力,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技工学校会计综合实训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缺乏有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虽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提升到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也鼓励校企合作。但各级政府出台的文件大多是建议性的方针、原则和意见,对于如何融合产业与教学、提高校企合作能力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对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和资金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校、企在合作中无法可依,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二)企业缺乏合作动力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没有利益驱动及法律责任约束,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加上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一家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很多企业出于保守商业秘密或保守财务数据的考虑,不愿意向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核心会计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时大多流于形式,很难接触到真正的企业账务。因此,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相比其他专业更加困难,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帮助,亦都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等。

(三)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大多是传统的填制凭证、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等,内容老旧,与实际工作存在很大差异,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上会计岗位的需求脱节。顶岗实习环节,学生的工作热情度不高、岗位责任感不强,达不到提升专业能力的目标。另外,技工学校的授课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比例很少。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业务能力弱,无法满足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指导, 校内实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

二、技工学校会计综合实训产教融合方法探讨

(一)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约束保障机制

制订完善法律法规,确立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规定校企双方合作的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监管部门、监督措施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制定校企合作的模式途径、管理方式、奖惩措施等,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方政府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立、人员的组织、对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的设立等做出具体规定,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条件,简化税收优惠程序。如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等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发生的相关合理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对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按照规定可享受税收等优惠。另外,对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并给予物质奖励,在企业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中挑选出优质企业,由政府、技工学校、企业三方共建会计人才培养示范实训基地。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沟通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掌握标准、聚焦资源和牵引各方的优势,搭建校行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如在行业协会下面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类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收集、预测、发布企业实习、招聘、用人信息,了解企业和学校合作需求,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与修订,使其成为沟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企业参与,促进校企合作方式多元化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应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不只是学校的事,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案例、标准、文化融入教学,制定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及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标准。企业提供兼职教师、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编写教材,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践和技能评估;学校负责提供相应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合作打造与职业要求一致的教学内容和真实的职业环境,共建基于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培养方式及内容,共推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另外,企业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岗位晋升制度,优先录用与合作院校共同培养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留任率,最终获得长期收益。

(三)科学设计,做好实训课程与会计岗位工作的有效对接

1.职业岗位(群)调研

通过对本地支柱产业领域的规模制造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此项工作在企业完成, 主要由行业企业专家、一线会计实务工作者、毕业生、骨干教师、课程专家来共同完成。

2.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此项工作立足于工作过程,对会计核算、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统计核算四大类岗位群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优化筛选, 确保所选任务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工作过程具有系统完整性与职业代表性。表1是对各个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的归纳和总结。

3.学习任务转化

基于就业岗位及工作任务的分析,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任务,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情境体系(表2)。整个分岗位实训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计。

(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同一学习情境中,通过模仿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边学边做”,探索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

在组织会计分岗位综合实训时,应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工作任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在:运用仿真企业运行环境,采取分组轮岗的方式,运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技能,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五)一体化教学评价

改变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考核评价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评价包括:成果展示、表格反馈、网络平台测试、职业技能鉴定和参加技能大赛等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组员互评)+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将专业成绩与综合能力评估相结合, 既能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反馈学生的职业素养高低; 另一方面,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既重视工作成果的完成,又关注工作过程的实施。

三、结束语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技工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要推动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學校共同推进,做到产业、市场、就业和育人整体谋划,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尽管目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通过制定相应合理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技工院校会计综合实训产教融合发展,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