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思考

2021-10-18 11:03吴杏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议题新课标核心

吴杏梅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六部分课程实施中提出了5点教学要求。其中,第3点要求指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在这个要求下,新课标后面进行了更详细的解读,即“议题的确定应既包含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议题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目标和清晰思路,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给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

可见,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课程实施的教学要求之一,既是教学理论一派,也是教学方法,又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对于中职思政教师而言是全新的教学探索,也是本次新课标带给中职教师的新课题。笔者发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寻找能“议”起来的议题,并在教学过程兼顾多元与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何为议题式教学

传统教学的优点我们有目共睹:第一,效率高。第二,条理清晰。经过教师的加工整理,学科知识逻辑清晰、教学重难点明确。第三,可控性强。然而,传统教学却存在不少缺点:第一,脱离生活和实践,重理论宣传或灌输说教。第二,脱离学生和职业。虽然“生本”教育实施多年,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因受到各种限制,学生难以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的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下,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通过设计与当前社会、学生生活或专业相关,能引起学生争议的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辨的过程通过“事实叙述”“深度辨析”和“说理论证”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寻找“灵魂”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通过有关文献学习,梳理相关内容如下:

1.议题的范围

议题犹如一个课题,其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它有别于话题、主题和问题,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在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过程,“话题”可以是过程的引入,“主题”可以是议题式教学过程探讨的“学科”内容之一,“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表现形式,师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议论、争议或讨论。

2.议题的指向

正如新课标指出,“议题的确定应既包含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议题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难点。在议题式教学下,议题有充分的讨论空间,又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而这个方向,就是我们要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

3.议题的形式

在议题式教学的实现形式方面,围绕议题展开的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运用资料的方法,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等,都是议题的表现形式。议题式教学要学生去“议”,而“议”的具体形式,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活动体验、方法指引、展示交流等方式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与落实。

4.议题的框架

议题式教学通常围绕“议题选择——情境创设——问题牵引——活动开展——展示交流——总结评价”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议题的选择是基于学科知识的具体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实现议题式教学的主要载体,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創设情境时,需要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和典型性,需要根据议题内容进行系列化创设若干情境。问题牵引,“是为完成议题讨论而给学生设计的思维阶梯”,是对情境的进一步细化。围绕议题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的优点明显:第一,贴近学生实际。包括生活、专业和职业实际,容易引起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注重真实情境。创设与真实生活相似的情境,有助于情感的体验和内化培养。第三,关注社会实践。结合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供参与实践的话题,设计参与实践的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第四,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议”的过程,是对创设的情境的逐层剖析,是在“问题”的牵引下,不断探究分析,论证的过程,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答案,突破了传统问题式教学的局限,从单一走向多元,更具综合性。第五,凸显学科价值和教学活动的本质。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通过逐层的“议”,在认识、讨论、思辨的过程,重新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而议题背后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问题再现,独具学科价值。另一方面,从抛出“议题”那一刻,课堂围绕“议题”开始与结束,活动多而不乱,紧紧聚焦“议题”,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服务,体现教学活动的本质。

但是,议题式教学也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例如,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生活性、意义性、时代性、学科性,设计难度较大;议题的选取既要包含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难点,选取一个好的议题并非易事。又如中职班目前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基于大班教学的实际,议题式教学要实现学生深入思考、辨析的难度增加。

二、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通过议题式教学培养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新课标五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议题”,围绕“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最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培育核心素养要从整体出发,改变传统知识教学的“碎片化”,从整体落地、育人。

2.寻找能“议”起来的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上,特别提出职业精神、健全人格这两个不同的核心素养。我们的“议题”,一是是否符合中职生特点,这些议题案例首先要生活化,贴近生活;二是问题要职业化,贴近中职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实际;三是活动化,主要指议题的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能让中职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的议题。

结合笔者《经济政治与社会》关于文化这一框题内容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新课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部分关于身边文化的内容为例。根据新课标精神,设置“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笔者参考了一个议题式教学案例,尝试迁移应用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文化”这一框题内容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创设了“热闹的圣诞节”“被冷落的圣诞老人”“美丽的平安夜”“感受春節的文化魅力”“中西文化面对面”“老手艺新工匠”“我们是未来的大国工匠”等情境,提出“你过圣诞节吗”“圣诞节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有的人拒绝过圣诞节?”“美国人的圣诞节,到底该不该过”“中国人要过哪些节日,为什么?”“中西文化的异同?”等问题,循序渐进牵引出盲目过西方节日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当选择“圣诞节”这一话题创设情境,将知识还原到真实情境中,不仅贴近中职生,且贴近社会热点,强化了学生体验,又体现时代性,更容易引入后面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展开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了解身边文化现象,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探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理解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

3.教学评价多元与个性化并存

评价多元化,是指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课堂表现,教师从学习态度、行为、效果等方面给予学生的多角度、多维度和分等级的水平性评价。精准、高效、恰当的评价是议题教学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要求倡导教师提供全新的课堂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是多元主体方式多样、点评深刻、到位,重要是分析学生的观点、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探寻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评价应彰显个性化特色。主要指教师评价的时候切记过多的横向对比,更要多一点纵向对比,两者互相结合。要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碰撞,学生从中体验与收获成长,教师从中反思与提升自我,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可见,议题式教学已非传统的活动教学或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的过程活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议题是教学的核心。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要求下,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最终使育人之“魂”在思维碰撞的过程生根发芽。诚然,新事物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完善。议题式教学的开展,要以新时期思政教师的新角色“杂家、作家、专家”的“三家”理念要求自己不断前进,与学生一起不断突破传统,超越自我。在学科课程这个载体下,通过议题式教学,更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议题新课标核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